先說一下事情大概的原委。
跟男友談了兩年多的戀愛,期間我們都沒吵過架,他大我幾歲,脾氣也不錯,基本上我們吵不起來,他就讓步了。
昨天晚上,我忙完九點多回到家,他就很樂呵的給我弄飯,有買的有他做的。然後特意跟我說給我做了一道他從小特愛吃的“蒜泥蛋黃”,我一看,那賣相有點.......
我就說我不吃,他很堅持,一定要讓我吃,或者讓我嘗嘗,我表示拒絕後,他堅持讓我先聞聞味道,我就再表示我不想吃。因為第一眼看到賣相的時候,都是蛋黃,我就并不喜歡。
最後他堅持說:“你先聞聞看,不好吃你就不吃!”再次勸說。
我随口說了句:“我不吃,你自己不吃的給我吃......”因為他愛健身愛運動,飲食很清淡,每次吃雞蛋都是吃蛋清,說是蛋黃吃多了會胖。
然後他說:“愛吃不吃!”臉色拉了下來,放下盤子抱起了電腦,也不理我了。
我當下也有點懵。說實話内心當時沒生氣。看他不理我,那就先去洗澡吧。洗完澡出來一看時間都快10點了,想着再吃就不舒服。然後我就拿本書在床上看了起來。(出來的時候,那大哥已經把“蒜泥蛋黃”倒掉了)
說實話,我當時内心也沒太大的波瀾,沒有生氣,但是明顯感覺他在生氣。但我也沒去管他。
果不然,過了一會兒,那大哥先發制人,說“你為什麼在生氣?”我說我沒生氣啊。他說你沒生氣你不吃玩法?
我再堅持說太晚了不想吃,他都認為我就是生氣了,還針對他,還矯情!
我是屬于給女性同胞“丢臉”的,特不喜歡起沖突,還有點讨好型人格,所以就不想跟他吵。但那大哥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那天就跟“唐僧”一樣念叨我。最後直接給我說哭了。
最後我大聲說了句:你别再說了行嗎?
然後那大哥還顔色難看、嚴厲嚴肅地半吼一句:你愛吃不吃!以後我再也不做這事兒了!
我就直接氣無語了。自己邊看書邊哭。
哭會有鼻涕麼,然後我故意擤鼻涕很大聲。
當時内心的OS是:原來愛真的會消失,我倆要走到頭了嗎?因為跟他平時太不一樣了。但是直覺告訴我不是。
那是他被領導又臭罵了一頓?因為在國企,關系比較複雜,他工作也是經常小心翼翼的。
或者就是我的原因?因為他高高興興地幫我準備晚飯,等我回家,我卻一句話否定了他的辛苦,他想象的和我給到的反饋相差有點大,讓他實際産生了挫敗感,所以才會這樣反應。
但我還是很委屈地哭,也不是故意表演給他看,就是感覺很委屈。我去察覺一下自己的那種感覺,發現是來自于小時候。
我父親就是那種挺嚴厲的人,心情不好了會拉着臉,有時候我們一起吃飯都不敢大聲說話。有時候他覺得我犯了錯誤,我卻不認為是我的錯,父親卻一再指責我的時候,我就用不吃飯抗議。他還真的就關上我的房門,不讓我吃飯。
現在回過頭去看,我們知道那可能無關對錯,而是家庭裡出現了“權力的争奪”。
什麼是家庭裡“權力的争奪”的現象?舉個栗子。
孩子把吃過的香蕉皮扔在了地闆上,爸爸看到了非讓孩子撿起來,但孩子在玩積木就是無動于衷,爸爸喊了好幾遍都沒動。這時爸爸已經很生氣了,他開始吼孩子,孩子哭了。事情過去後,孩子主動拿酸奶給爸爸喝,但爸爸卻仍舊冷冰冰的,還說孩子不愛衛生、自私之類的。孩子又哭了。
這種現象在很多家庭裡都出現過,我們甚至稀松平常了。表面上是父親管教孩子,内在卻是“權力的争奪”。
就拿我自己來說,雖然現在長大了,但那種不好的感覺卻深入了潛意識。當别人強迫我做什麼,我不想做,别人又指責我、不認可和尊重我的想法的時候,我的情緒一下子就可能崩潰。在别人看來這很矯情,但了解你就知道,是你觸動了别人的“情緒按鈕”。
這裡,遇事不理解我,還無端指責我,就可能是我的“情緒按鈕”。
我找到了自己的情緒點,但那大哥呢?
02 找到另一半的需求,愛他人一開始還在抱着電腦,臉色很臭。不一會兒,果然過來,說:我就是看你洗完澡了出來,也不吃飯就很生氣。我說你不是,你是看我“不尊重”你的勞動成果,在你看來還無緣無故的哭了是不是?
他說,是啊,你為什麼洗完澡出來就不吃飯了,還一句話不說?你肯定是很生氣呗,不說話還冷戰。
我說沒有,我沒有生氣。我就是覺得快10點了,不吃也行。他反駁我說,你以前又不是很晚吃過,所以就是生氣了。
真是說不明白了呢,我的語言蒼白無力了。
我反問他吧,那你為啥那麼大情緒?嗓門還挺大!(他可是說過,他脾氣很好的!)
他自我剖析說,因為跟前任分手的原因,就是對方愛冷戰(聽這意思好像受傷還挺重!)
之前聽他說過一些,零零散散,拼湊起他們的故事導圖。
我的八卦玲珑心真是剔透。不過,愛聽他的故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聽聽看他在意的是什麼,他的情緒按鈕和情感需求是什麼。
他的“情緒按鈕”就是,不能跟他“冷戰”,一旦冷處理,他可能反而更愛唠叨、更愛口不擇言。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03 知道了就做到,愛彼此他主動過來找我聊的時候,我們其實都慢慢在尋找用“客觀的方式”表述自己剛才的感受,而不再是情緒化的表達。
她聽我說,可能跟我小時候的經曆有關,他說那就能理解了。不然感覺我也沒說什麼啊,怎麼就哭哭啼啼的呢,好像是他做了什麼喪盡天良的事兒,讓他挺有壓力。
我聽他說,他不喜歡冷戰的處理方式,有問題有不滿都要說出來溝通。那我也明白了,剛才我們可能都說了自認為無關緊要的話,對方挺在意;再就是,我一句話不說就不想吃飯,他認為我是在故意制造冷戰,根據以往的經曆,他産生的是恐懼和不适的感覺。
所以我們商定,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都努力尊重對方的感受,不要用“自以為”的方式揣摩對方、對待對方。
而我們也要努力去察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了解一下自己的“情緒按鈕”是什麼,以後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如果感覺不舒服了,但是可以承受的範圍内,那不要去逃避,也不要立馬爆發,去感受它,然後超越它。
怎麼超越“情緒按鈕”?
一是“保持客觀,不再編故事”。因為很多時候,影響我們情緒的是,不是事件本身,不是事件結果,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
比如,你跟男友約定下午2點在咖啡館見面,但他遲到了半個多小時。電話也不接,一開始你可能很生氣,覺得他不愛你,不重視你,自己腦補了各種故事劇情和故事走向。終于,你氣鼓鼓地走了。後來,你才知道,原來他想早去,但是中午吃飯時候手機落在了飯店,後來回去拿,就遲到了。
知道真相後的你,是不是會為自己之前的腦部劇情啞然一笑呢?
二是“無為”。就像上面的故事,面對别人的遲到等情況的時候,内心會慢慢泛起情緒,直到上升到道德或愛與不愛的問題。
還是以上面的故事為例。加入你發現男友到了約定的地點還沒到,打電話也沒接,這時候會慢慢升起一股情緒。我們是能夠“察覺”到的。這時候不要去回避,也不要去壓抑。
而是察覺到後,接納它,跟它相處一會兒。要知道,遲到了一定是事出有因,不如趁着這個時間,看會書,品嘗個新咖啡,慢慢等他來。等他來了,自然真相大白。而不是自己提前去假想很多劇情和走向。
用“無為”的心态,接納和化解自己的情緒。
最後想說的是,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有情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但是我們要學會“情緒管理”,這是我們跟愛人、跟友人、跟親人、跟同事等等,都很重要的相處方式。我們都是在追求幸福的人,所以多向内去看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慢慢修複不好的。我們一定距離幸福越來越定,距離那個“最好的自己”越來越近。
以上是個人感悟,希望對看到的人有一點點用。
歡迎小夥伴們評論區留下你和他的互(chao)怼(jia)故事,單方吐槽的也可O(∩_∩)O哈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