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皆知,貓很可愛,對小孩子更是殺傷力十足。在了解十二生肖後,很多小孩都想屬貓,這時候他們就會被告知,十二生肖沒有貓。
原因是,啊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選十二生肖,老鼠把貓騙了,貓遲到了就沒選上。從此貓和鼠結成了冤家。有時候不是玉皇大帝,是黃帝選,有時候是某個遙遠地區的國王。
這故事太老掉牙到大人都懶得再提。這個故事有多離譜,又有多讓人耳朵生繭,就越能體現,貓不入十二生肖有多奇怪。
貓,一直沒有存在感
這兩年随着貓經濟的崛起,陸遊“我與狸奴不出門”之類的吸貓詩也廣為人知,但始終讓人沒有實感。
十二生肖中的十二種動物,随便一種拿出來,一個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國人,都能想出很多成語或俗語。
就拿同樣是寵物的狗來說——
成語:狗仗人勢、偷雞摸狗、兔死狗烹、狗急跳牆、白雲蒼狗、狗皮膏藥、狗尾續貂
俗語:肉包子打狗、打狗看主人、挂羊頭賣狗肉、狗眼看人低、狗奴才、狗腿子
詩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仗義每多屠狗輩
文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以萬物為刍狗;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嗯,狗年挺不好想祝福語的)
最離譜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畫虎不成不應該是類貓嗎?還有狗拿耗子假把式,提下貓不行嗎?貓呢!
有人在古籍裡搜索了十二生肖的名字,還搜了下貓(含狸),結果可稱慘淡。
經過搜腸刮肚,以及與辦公室其他人交流,我們還是找到了幾個關于貓的俗語:
①狸貓換太子、②三腳貓的功夫、③貓哭耗子、④照貓畫虎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背景是北宋,它首次出現于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後被寫入明清小說《包公案》《三俠五義》中;“三腳貓”出自明代《南村辍耕集》;“貓哭耗子”出自清代章回小說《說唐演義》;“照貓畫虎”出自清代小說《歧路燈》。
這個線索的意義已經非常明顯了——貓之所以沒被列入十二生肖,而且在中華文化中存在感薄弱,原因在于,家貓直到很晚才傳入中國。
山貓VS家貓
中國本土是有小型貓科動物的。《禮記》中寫“迎貓,為其食田鼠也”;《韓非子》有雲“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
不過,這時候的貓,應該是豹貓、山貓等無法馴化的物種。在對家貓非常熟悉的清代,馬瑞辰寫《毛詩傳箋通釋》時就說,《詩經》“有熊有罴,有貓有虎”的那個“貓”是山貓,“貓即今俗稱山貓者”。
山貓
非洲野貓
現代家貓的祖先是非洲野貓,中華田園貓、俄羅斯藍貓、暹羅貓和英短美短,都屬于貓亞科貓屬家貓種。非洲野貓發源于非洲中南部高原,那裡氣候溫暖幹燥。
今天家貓的很多習性,都随根兒,比如怕水,讨厭洗澡,喜歡陽光等等。
家貓的傳播過程是這樣的:非洲野貓在兩河流域的某一支,往四面八方進發。它在古埃及掀起一陣撸貓熱潮,并征服了歐洲和中東人民。随着絲綢之路的開辟,2000多年前,家貓沿着貿易路線來到了中國本土。
此時時間已經是東漢了。
文化具有傳承性,文學意象更具有傳承性。先秦之際,“貓”的概念和狸等類似黃鼠狼、狐狸的動物,就混在了一起,到了後世也沒分開。
貓一直被稱為“狸奴”。
陸遊撸的是中華田園貓
最晚在北宋,中華田園貓就形成了。這是狸花貓。
這是奶牛貓。長了胡子的黑貓警長,穿越到今天估計能當網紅。
這是橘貓和三花。
感覺中華田園貓的品種都齊全了……陸遊養的估計就是這種貓了,貓的名字有雪兒、粉鼻、小於菟(小老虎)等。下面這首《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提到他的貓“醉薄荷”。
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
但知空鼠穴,無意為魚餐。
薄荷時時醉,氍毹夜夜溫。
前生舊童子,伴我老山村。
北宋陸遊養貓,也算是比較前衛的行為,首先,養寵物就夠讓人不能理解了,何況是養貓。直到明清,他的鏟屎官知己才多了起來。
清代鹹豐年間,黃漢寫了本《貓苑》,從“種類”、“形象”、“毛色”、“靈異”、“名物”、“故事”、“品藻”等幾個方面賞貓,分析貓。這已經算是貓書的鼻祖了,太晚了。
至于十二生肖,早在公元前246年的放馬灘秦簡中,就已經有了十二獸的記載。
到了漢代,十二生肖大緻定型,南北朝後,逐漸成了婦孺皆知的概念。
在它形成的階段,家貓還沒有傳入我國,所以十二生肖也就沒有貓的一席之地。
貓這是真·遲到了。童年故事竟然不是瞎編的。
不過,貓在古代的地位一直是捕鼠工具,用以守衛書房,以及糧倉,它是讀書人與貴族的愛獸,并不屬于普通老百姓。十二生肖是中華文化雛形期的産物,具有典型農耕文明的色彩,十二種動物幾乎都與老百姓的農業生活關系密切,所以就算當時有家貓,能不能被列入其中,還要打一個問号。
但話又說回來,十二生肖傳到越南後,屬兔變成了屬貓。
從根本上說,想屬貓也不是不可以。
越南貓年出的貓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