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悅 夏侯鳳超
9月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勇當排頭兵 建設強省會”濟南市喜迎二十大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聚焦長清區十年發展情況展開介紹。
濟南長清大學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李百全介紹,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大學城管委會圍繞“西興”戰略,主動将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放在發展的重要位置,抓載體建設、抓成果轉化、抓項目引進、抓科創服務。目前,大學城片區擁有孵化器、加速器、美客小鎮、西部創新園等載體空間300餘萬平方米,累計入駐科研機構和企業上千家,打造了“融創雲”線上共享平台,新引進政和科技、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京滬創新園等科創類項目,真正激發大學城創業創新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全面打造“科教新高地·生态智慧城”。
濟南市制定出台的“雙創工作方案”,提出了“建設創業創新平台、完善創業環境、優化财稅政策、擴大創業投資”等25條舉措,為大學城創業創新帶來了難得機遇,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大學城管委會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入調研、認真謀劃,制定了《大學城加快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實施方案》,圍繞“11235”思路開展工作。
第一個“1”就是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這一目标,加快推進國家級、省級衆創空間的培育建設,以拉動創業、促進就業為主要方向,争取各級層面支持,将大學城作為區域雙創基地申報創建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
第二個“1”就是打造“青粟工場”衆創品牌。整合創新谷孵化器、美客小鎮、齊魯大學科技園等現有創客園區,積極鍊接駐區各高校大學生創業基地,着力建設集研發創新、創業孵化、展示體驗等于一體的新型青年社區,推出定制空間、共享空間、公共空間等模塊産品,打造“青粟工場”衆創旗艦空間品牌。
“2”就是成立兩支隊伍。一是成立“創業經紀人隊伍”,擇優選拔高校、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等業内“專家”,擔任“創業經紀人”,幫助創業團隊啟動創業項目、協調項目融資等。二是成立“創業導師團隊”。以大學城專家教授、知名企業家為班底組建導師團隊,深度介入創業項目,幫助初創期企業管理運營,提升創業成功率。
“3”就是推進3個融合共享。一是“校校共享”。重點推動“融創雲”線上平台建設,開發資源共享功能闆塊,實現創業課程共享、創業團隊共建、創業空間共用;建立線上信息交易大廳,促進科研成果統一發布、統一交易,形成知識産權“一張清單”。二是“校企共享”。推行“揭榜挂帥”模式,組織高校深入企業生産經營一線,開展課題攻關、把脈科技創新、探索應用場景,建設“産教融合”實訓工場,形成從教學培養、實習實訓到創業就業的一體化服務模式。三是“企企共享”。以“機加工産業聯盟”為基礎,進一步推進訂單、技術、産能、平台共享。鼓勵企業利用閑置土地、閑置廠房建設創業空間,推動内部創業、行業創業、精準創業。
“5”就是落實5項措施。一是精準對接頭部企業。認真研究創新創業企業圖譜,精準定位,加大與騰訊、百度、華為、浪潮等頭部企業以及頤高、德必等知名園區運營商的聯系對接,充分利用頭部企業在資金、管理、商業模式、市場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加強戰略合作,培育影響力、帶動力較強的領航企業。二是組建雙創平台公司。樹立投行思維,與頭部企業合資成立雙創平台公司,設立投資運營、品牌推廣、股權投資等業務闆塊,積極鼓勵各高校校友企業參股參與,不斷做大公司資産、優化業務經營模式。三是健全金融支撐體系。積極推動建設濟西金融聚集區,引導設立大學城創投基金,持續吸引創投、風投、私募等基金管理公司聚集,搭建項目創業、企業創新的金融生态體系。四是優化雙創環境。主動承權賦能,推行“極簡審批”,擦亮“大學城·簡至成”營商環境品牌;深化“一網通辦”“一鍊辦理”,實現創業實體開辦全流程一環節、零成本;建設智慧審批平台,确保各類政策、資料從大學城到個體創業者線上直達,切實實現“免申即享”。五是開展“青英計劃”系列活動。積極參與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賽事,主動承辦地方賽事;開展大學生短視頻、抖音及微電影大賽,吸引大學生參與到雙創活動中來,努力塑造大學城“青春之城、青年之城、菁英之城”公共形象,提升區域美譽度及影響力。
創新無止境,創業踐于行。濟南長清大學城将以攻堅之勢、精準之策、務實之舉,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推動創業創新各項舉措落實落地,真正擔當起“西興戰略”賦予的光榮使命,奮力書寫大學城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