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龍小略
移動視頻直播行業風起雲湧,無論是用戶量的激增,還是巨額資本的湧入,以及各大平台的白熱化的燒錢競争,都預示着這個行業正處在風口紅利期。廣電媒體是否要跻身期間,投身到洶湧的直播大潮中呢?
1廣電為什麼要進入直播?
簡單說,廣電又多了一個競争的渠道……(心塞)直播帶來最大的威脅不是受衆的繼續分流,而是廣告主可選擇的渠道又多了一個。直播最吸引廣告主的,就是直播作為渠道擁有其他媒介不具有的優勢。既然廣告主和受衆都在被新媒介分流,廣電媒體無論從占領宣傳渠道還是從自身生存發展的角度,都應該進入直播。
其次要明白,廣電為什麼要現在進入直播。直播平台流量巨大,大量用戶湧進來尋找内容和服務,越早進入越有機會獲益。現階段用戶急于從美女和才藝之外尋找新的直播态内容,對内容的要求不高;而且目前獲得粉絲的成本也不高。
由于直播的低門檻,廣電進入直播後其實是和美女網紅、草根主播、行業大佬等不同層級的競争對手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除了一定的資源調動能力和團隊規模,廣電在直播内容生産方面并不具有特别明顯的優勢。因此廣電進入直播的基本原則是:一定要基于社群!先具有引流能力,再進入直播;必須解決直播入口的問題,否則必然面臨流量低的尴尬。如果旗下已經形成以欄目為核心的垂直社群,以此為切口進入直播更為合适。廣電需要重新重視粉絲這個概念。粉絲對收視率和收聽率的貢獻可能占比并不高,但在直播領域卻成為關鍵力量。
對廣告主而言,粉絲也是比模糊的觀衆群體更為清晰明确的對象。廣電要直播,目标人群定位一定要清晰。營銷的對象與直播的目标觀衆群需一緻,營銷才會更精準,流量才有更大的可能轉化成購買。
媒體産業闆塊也應加入直播元素。促銷是媒體的商業基因,媒體發展産業的最佳模式就是在産業鍊的消費環節發揮其最擅長的作用——促銷,時下最炙手可熱的“營銷神器”——直播必然不可錯過。直播提供所見即所得的體驗感和親近感,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讓用戶仿佛身臨其境,産品或服務的信任感得以提升。因此直播特别适合廣電媒體為旅遊、電商、各類會所、場館、樓盤、幼教機構、養老機構等類型的廣告客戶服務時采用,與各類線下互動相結合,也有很好的傳播效果。
準備搭建垂直電商平台的廣電媒體,更要與直播深度結合,通過直播構建産品(服務)與觀衆的轉化連接,通過自有線上平台呈現直播過程,形成所謂從内容到用戶到轉化的完整閉環。目前直播營銷的幾種流行模式,如直播 發布會、直播 産品體驗、直播 互動活動、直播 解密、直播 廣告植入、直播 訪談,以及直播 産品售賣等,無論是宣傳自家節目資源還是給企業做推廣,其實這些形式廣電都可以嘗試。
總而言之,直播對于廣電媒體來說不妨一試。至少目前直播正是風口紅利期,進入的成本不高,就算隻把直播看做新的營銷手段和新的推廣媒介,也應該積極學習盡快熟悉,畢竟對于轉換經營方式、拓寬創收渠道的廣電媒體而言,正在成為“營銷神器”的移動視頻直播絕不是可以忽視的存在。由于聚集了巨大的流量,直播和微博微信公号一樣,将是推廣标配。尤其是現在多數企業都在大幅度增加社交媒體的傳播預算,甚至逐漸将社交媒體作為主要傳播渠道,廣電人因此更要熟稔時下最熱的社交媒體——直播的玩法。
2已經吃過直播“螃蟹”的廣電同行是怎麼玩的?對于傳統廣電媒體而言,直播就像是繼微信公衆号之後的又一個低門檻互聯網渠道,但玩法完全不同,而且玩轉并不容易。利用直播元素進行營銷,是目前進入這一新領域的最便捷方式。網紅主播帶來的巨大流量讓直播成為吸睛神器。從娛樂人物吸粉、娛樂事件營銷到品牌推廣、新品發布,直播被稱為所有娛樂向、營銷向内容的“最強外挂”、推廣标配。
一些廣電媒體也已經開始意識到直播在營銷推廣方面的價值。江蘇衛視《星廚駕到》涉足直播分“三步走”:先是讓節目明星嘉賓做客鬥魚直播間,然後又邀請鬥魚五大主播和星廚“明星炊事班”零距離全接觸;最後聯合鬥魚、熊貓、me、B站、一直播五大平台,策劃一期明星和網紅主播共同做飯的節目,将明星和網紅比拼廚藝的直播過程引入節目正片,該直播環節吸引了累計1300萬人次觀看。其中,佘詩曼和鬥魚人氣主播陳一發創下在線同時段最高人數值,達到141萬。
湖南衛視抓住自身優勢最大的暑期檔,于近期推出“暑期粉絲直播季”,号稱掀起 “十大平台網紅百場直播大戰”。“暑期粉絲直播季”中,湖南衛視打通所有線上節目、劇場、晚會資源,邀請人氣網紅、頻道主播、節目嘉賓、忠實粉絲、媒體記者,用直播的形式進行錄制探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與湖南衛視合作的10大直播平台中,有不少出鏡的主播均來自于湖南廣電旗下的簽約藝人。與此同時,湖南衛視的粉絲們也可以通過報名成為粉絲主播,有機會來到現場,與美女、帥哥主播一起近距離來到活動現場探訪台前幕後,與明星親密互動。
“暑期粉絲直播季”誠然是湖南衛視對自家暑期檔内容資源的深度營銷,但并不止于此,除了借此對直播這一全新媒介的玩法進行全方位試水體驗之外,湖南衛視也想看看自家積累多年的粉絲資源能否導入為直播平台的流量、導流效果如何。芒果粉絲與網紅粉絲有着很高的重合度,湖南衛視獨樹一幟的“年輕态”基因也更容易與直播這一全新的社交媒介實現對接。
7月30日,深度結合直播要素的暑期綜藝“大殺器”《夏日甜心》正式首播,将直播的典型互動要素、互動氛圍和經典玩法在演播室完整還原,讓觀者能夠通過電視屏幕體驗直播快感,同時還能通過6大直播平台觀看31位甜心的候場直播。台網互動、全新打開,《夏日甜心》俨然已是電視綜藝與直播要素結合得最成功的範例。
不僅如此,《夏日甜心》更讓人隐隐覺得湖南衛視有借該檔節目親手打造網紅主播、深度介入直播經濟的企圖。從節目内容推廣到主播價值營銷,不難看出湖南衛視通過敏銳的嗅覺和超強的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欲将芒果生态圈與網紅經濟無縫對接,打造更廣泛價值鍊條的野望。面對直播新風口,湖南衛視又一次走在了所有廣電媒體前面。
再看多數廣電媒體都在嘗試的“節目内容 直播”模式,對旗下内容資源的推廣營銷以及對贊助品牌的産品露出也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廣電内容産品對直播元素的有效利用,絕對是談合作時吸引廣告主的亮點。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模式主要還是利用了網紅主播帶來的巨大流量,而非依靠節目本身或明星嘉賓産生流量,廣告主如果看清這一點,完全可以越過電視台和節目組,直接聯系網紅主播進行針對産品營銷的直播策劃。
由于直播當下處在“主播即内容”的發展階段,廣電在直播内容資源的占有方面其實并不具有優勢。而在内容制作角度,廣告公司和傳媒公司的無論軟硬件都不遜于電視台,在生産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對互聯網傳播的熟悉程度可能還大大超過傳統廣電媒體。面對這樣強勁的競争對手,電視台如果要從内容生産角度切入直播,就必須放棄那種“讓直播為節目錦上添花”、把直播當節目“外挂”的想法,除非隻準備将直播作為營銷推廣手段。
目前廣電媒體在移動視頻直播上的嘗試,基本還都是作為營銷推廣手段和吸引年輕群體的手段、或者多屏互動的方式之一,說白了就是拿直播當微博、微信在用,并未真正激發出直播獨有的變現潛力,因而也沒有分享到直播經濟的紅利。直播對于拉動節目收視有多大提升、觀看直播的用戶最後有多少沉澱下來成為節目的粉絲并成為可開發的資源,不得而知。從受衆層面而言,這種不徹底的“轉型”無助于減緩廣電入口地位弱化的進程;從廣告主層面而言,轉化率更高、效果更為明顯(直接促成購買)的直播也比這種夾生的“節目 直播”更有吸引力。
現階段,廣電在節目生産方面介入直播,可以參考陳魯豫提出的“AB面”模式,用魯豫本人的說法就是“有一個常規的做日常電視節目的團隊,還有一個新媒體團隊,就好像兩個大廚,面對同樣的材料,我根據不同人的口味做出兩種不同的菜,很有可能是正餐,很有可能是快餐。”為此,《魯豫有約》在傳統電視節目和新媒體内容上做出了明确區分,《魯豫有約》的微信公衆号以及相關的APP都是按照新媒體的方式運作,配備專業的新媒體團隊。
因此現在的《魯豫有約》已經不再僅僅隻是一個電視節目,而是一個媒體矩陣。而《魯豫有約》通過王思聰的熊貓TV上直播“王健林的一天”,其實就是在媒體形态和内容層面的又一次“B面探索”。與之類似,電視台也可以圍繞一個節目IP或主題,調動能夠調動的資源,在電視和移動直播兩個渠道生産不同的内容産品,電視産品和直播産品當然互融共生,但必須各自作為獨立的産品、按照各自的生存環境和傳播規律來打造。
3廣電要自己搭建直播平台嗎?
廣電是否要進入直播已經無需讨論了,關鍵是怎麼進入?不少廣電媒體選擇了自建平台的方式。直播對于用戶而言,進入的門檻很低,但對于平台而言,進入的門檻很高。流量、内容、資本如今已成直播平台的關鍵競争力。一些廣電媒體在科技公司的技術支持下,搭建了自己的直播平台,開發了直播APP。這些廣電直播平台主播以台内主持人為主,但流量規模普遍不高,同時直播的房間屈指可數,很多時間點開連一個直播都沒有,全部都是回放,即使是熱門直播最高觀看人數也不過一千。在正在弱肉強食、迅速洗牌的直播行業,試圖自建平台與近300個财大氣粗的直播前輩競争的廣電媒體,顯然對直播大戰的慘烈程度估計不足。
成本問題
自建平台首先面臨的是成本問題。網絡直播運營中需要消耗巨大的服務器和帶寬成本。據報道,直播中的所有信息數據的存儲、傳輸都在雲端,需要龐大的服務器數量和帶寬支持。就CDN(内容分發網絡)一項來看,照業内的标準,假設按照峰值在線人數100萬每人消耗1M流量來結算,就意味着帶寬至少為1T。1T的市場價現在大約是每月2000萬。不少平台峰值人數往往不止百萬,由此形成的費用更為驚人。以歡聚時代為例,媒體報道顯示,僅去年第四季度就支出1.611億元的帶寬成本,折合每月超過5000萬元。
各直播平台的用戶數量激增,消耗的帶寬成本也随之迅猛上漲,很多直播平台都處于虧損狀态。除了在帶寬與服務器基礎設施上的巨額成本壓力,為了給用戶提供穩定、流暢、高清的觀看體驗,直播在推流——服務端——CDN分發——播放器端每一個環節對技術研發也都有着苛刻的要求,直播平台在技術層面的競争也是缺乏技術基因的廣電難以涉足的。
直播平台的另一大成本支出是主播資源。目前直播平台主要靠主播驅動,最能吸引流量、擴大用戶規模的内容依然是當紅主播,因此各平台都在争奪主播資源,靠當紅主播來建立競争壁壘。随着直播行業湧入的平台越來越多,主播的身價也不斷攀升,個别主播的年薪已過千萬。目前直播平台的主流盈利模式還是以打賞分成為主,暫時還沒有能夠覆蓋高昂成本的理想商業模式,各平台唯有繼續争搶主播、甚至相互“挖角”,因為大家都想借當紅主播的高人氣來推高流量進而繼續融資。這就讓直播平台們不可避免地走入“賠本賺吆喝”的燒錢模式。以虎牙直播為例,财報顯示,虎牙2015年4個季度分别營收5500萬元、8530萬元、8240萬元和1.336億元。但以分成和内容為主的營收成本,卻分别支出了6.727億元、8.333億元、9.055億元和8.073億元。如此巨額的虧損隻有擁有強大資本支持的直播平台能夠承受,而更多中小直播平台則隻能淪為在燒錢模式下的“炮灰”。
流量問題
有業内人士分析,能否在市場中占據穩定的流量,能否将可觀的流量變現,從而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将成為加速網絡直播行業洗牌的關鍵。廣電媒體要自建平台,流量甚至是比成本還重要的問題。要先有流量才能變現,可流量從哪兒來?用戶憑什麼從300個直播平台中選中你?廣電媒體一直津津樂道自己的用戶存量,但實際上有兩個概念沒有理清。第一,有線電視用戶并不等于廣電媒體的用戶,有線電視用戶量不會等量平移、成為廣電自建直播平台的流量;第二,收視率(收聽率)不等于流量,某個時間段内有多少人看過某頻道,不代表這些人就成了該頻道的粉絲、願意用手機去看該頻道的直播,更何況收視率是抽樣調查,少數樣本戶與其所代表的推及人群可能差距巨大,推及人口的數量更不可能算作廣電媒體的存量,然後等量平移到廣電直播平台成為流量。
也就是說,廣電媒體要自建平台,以往的觀衆(粉絲)流量是不可能完全導入直播平台的,至于能導入多少,要看你的主播、你的内容有多大的粉絲吸附能力?節目或主持人的粉絲是否符合直播用戶的特性,他們願不願意跟随你到直播?有的廣電媒體認為我可以請明星做直播,明星有粉絲,問題是明星粉絲跟着明星走,而明星對平台沒有忠誠度,除非獨家簽約,費用肯定是天價……因此平台粉絲才是真資本,廣電得有粉絲流量才能導入直播平台,受衆結構偏向中老年的廣電媒體玩直播存在先天的流量弱勢。所以先把受衆結構年輕化吧。
直播平台的競争是強者恒強,在生态層面比拼用戶數與主播數;在資本層面比拼持續融資能力。光這兩點就鮮有廣電媒體夠資格參與競争。最後,高昂的投入和技術門檻之外,以用戶為中心的産品運營方式、靈活的體制機制,也是作為傳統媒體的廣電難以逾越的競争壁壘。
監管問題
周鴻祎(360公司董事長)曾說:“直播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你永遠無法知道下一秒發生什麼。”但這也給平台監管帶來了最大的麻煩。從“鬥魚脫衣門”、“戰旗更衣門”再到今年1月的“網絡直播造人”,主播涉黃、違規的問題一直讓各大平台頭疼不已。廣電作為官方媒體如要自建直播平台,監管更是一根崩得最緊的神經。
據悉,目前直播平台的監管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技術上基于文字、圖片的自動識别過濾;二是人工識别。技術識别局限性較大,人工識别則成本極高,映客一個班次平均要有300人盯着屏幕,連續不斷地看截圖,發現疑似違規的還要前後翻看十分鐘的截圖确認。即便如此高的成本仍然難以杜絕直播中出現違法違規的即時畫面和即時評論,因為移動直播的即時性和不可控性,無法像廣播電視那樣進行延時處理。一旦出現違規不違法的情況,普通用戶面臨最嚴重的懲戒隻是賬号關停,對平台的傷害卻是巨大的,有被監管部門重罰甚至勒令下線的風險。
解決辦法是對用戶群體進行限制,如隻允許廣電主持人或記者成為主播,其他用戶隻能觀看不許發起直播。但在内容上仍然風險很大,如災難或事故現場直播,如果出現重大傷亡的殘酷畫面,連馬賽克都來不及打。當然更重要的是如此處理平台規模将大受限制,而且更嚴重的是完全背離了移動視頻直播“全民直播”、“社交互動”的根本屬性,最終變成一場投入巨大卻無人捧場的獨角戲。因此,與其費力不讨好地自建直播平台,廣電不如從内容生産的角度介入直播,更主動、更可控,無需承擔監管壓力,專心做好直播内容即可。
4今日頭條提供的直播方案靠譜嗎?
7月27日,今日頭條宣布,他們要給國内的所有媒體機構,提供完整的移動視頻直播解決方案。已經入駐今日頭條頭條号平台的2000餘家媒體,将馬上可以開啟視頻直播,并透過今日頭條的精準分發,找到對直播感興趣的用戶。
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趙添表示:“很多人都可以直播,但是有價值的信息并不多,同時拍攝手法也很重要。這是專業媒體,特别是有視頻經驗的紙媒和電視媒體,擅長的領域。說實話,我認為,這是傳統媒體最近兩年在移動互聯網上遇見的為數不多的真正的風口,是在移動端重塑自己品牌社會影響力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很多媒體都動起來了,但他們的痛點非常明顯:沒有手機直播技術、沒有足夠好的傳播平台。我們就是看到了這樣一個市場需求,才決定去為媒體打造一套移動視頻直播的解決方案。”
認為直播是“有視頻經驗的紙媒和電視媒體擅長的領域”,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主觀臆想。紙媒的微信公衆号就一定比廣電的公衆号閱讀量高、粉絲多?這種判斷是有問題的,仍然在天真地從一個全新的媒介中尋找舊媒介的某些特性,然後以此确立舊媒介進入新領域的優勢。今日頭條的直播方案,相比其他提供直播技術支持的科技公司,最大的優勢其實在于兩點:一,個性化精準分發,能把直播視頻推給真正有強需求的人,而且可以支撐直播的長尾分發;二,今日頭條的流量優勢。理論上,今日頭條巨大的用戶基數能夠保證任何時候上線的媒體直播,都有足夠多的人來觀看。
可以看出,今日頭條針對傳統媒體推出的直播方案,主要還是一種技術支持,盡管今日頭條的流量巨大,但能否有效地利用到,還得靠傳統媒體自己直播内容的制作。換句話說,傳統媒體要進入直播領域,技術并不是最關鍵的問題。
5從内容切入直播,先要明白直播的内容邏輯
内容才是廣電進入直播最适合的途徑,目前辭職進入視頻領域的媒體人,全部是在内容制作方面非常資深的媒體人。但對于作為傳統媒體的廣電來說,這同樣并非易事。直播的發展空間巨大,但内容制作能力仍然是關鍵。一切具有内容生産能力的都是競争對手;不僅是傳統媒體同行,還有推廣需求和資金實力的商業品牌、明星個人和明星經紀公司、娛樂公司、内容制作公司,由于直播的技術門檻之低,當草根主播憑借創意逆襲時,廣電的技術能力和團隊儲備也許不堪一擊。
廣電不但要清醒認識到直播内容制作的競争環境,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直播内容制作的遊戲規則。《傳播的偏向》的作者伊尼斯說過:“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将導緻一種新文明的産生。”這句話換個角度來理解,就是每一種新誕生的媒介,都具有獨具一格的邏輯和遊戲規則,舊媒介的玩法和規則在新媒介上都不再适用。就像廣電媒體做微信公衆号不能直接把節目内容直接搬上去一樣,移動直播也絕不意味着“不就是手機代替攝像機嘛”,而是以手機為載體,強調“互動”和“分享”的移動社交直播。傳播關系的變化、内容消費邏輯的變化和商業模式的變化,将直接導緻内容生産邏輯的變化。
直播中,用戶能夠更明顯地左右着内容的走向,而且這種影響是實時的,直播當中随時都有觀看者進入,他是帶着期待進來的,希望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而主播要争取讓每一個進來的用戶——不管他什麼時候進來,都停留盡量長的時間、甚至沉澱下來成為主播的粉絲;對主播而言,能否留住一個随時進入直播的用戶,機會可能隻有幾秒鐘。《社交紅利》的作者徐志斌對此有着深刻洞見,“直播非常典型的用戶行為習慣是,用戶一進來的時候給你兩三秒看你的内容,你的内容很好,就看下去,一直不斷地看下去,如果你的内容在那一刻,在幾秒鐘抓不住,他就掉頭而去,跟你再沒有關系。這種行為變得更加苛刻,這種苛刻的行為習慣又讓整個内容的提供變得完全不一樣,你要有一個好的東西要怎麼傳遞給他,整個完全不一樣。”
直播這種典型的用戶習慣,不僅影響直播的内容邏輯,也讓直播的互動邏輯與微博、微信等其他社交媒介完全不同。因為你要留住每一個切進來的用戶,必須放下身段,讓對方感覺到被關注、被重視,要讓他覺得自己和你是平等的,不論你是大V、明星還是國際大品牌,所以連羅振宇直播時都要“謝謝寶寶點亮”“謝謝寶寶打賞”。這種主播和觀看者之間的關系造就了直播獨有的互動文化。直播中實時的強互動關系,是對廣電人熟悉的“媒體-受衆”關系的完全颠覆,主播和觀看者是完全平等的,而且觀看者在實時地左右着你的内容表達,所有的主播也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廣電大媒體還是草根主播,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去吸引用戶,然後在直播中直面所有的鮮花與雞蛋,并随時根據用戶的反應做出實時調整。
所以表面上看,廣電有視頻内容的制作經驗、有技術、有設備、有主播、有團隊、有流量(觀衆),好像進入直播就會如魚得水、優勢很大,其實并非如此,直播的内容邏輯與廣電人熟悉的節目邏輯不是一回事,玩法完全不同。“隔行如隔山”這句話放在不同媒介上是很恰當的,就像微博大V當年進軍微信公衆号時完全玩不轉一樣,因為短文表達不适應長文表達的玩法。準備進入直播的廣電人必須思考,什麼樣的内容、什麼樣的内容呈現方式、表達方式和互動方式是在直播世界是受歡迎的,是讓直播用戶願意停留在你的房間一直看下去、并願意一鍵分享到他的朋友圈的,是讓看過你直播的用戶願意關注你、追随你的下一次直播。
6從UGC到PGC——直播内容的生産趨勢
真正适合直播平台的内容是什麼?所謂的全民直播其實指的是直播的低門檻,草根網紅主播崛起和自媒體KOL(關鍵意見領袖)的機會更大了。但低門檻帶來的最直接的弊端,就是節目水平的參差不齊。當直播平台以UGC(用戶生産内容)内容為主時,缺乏内涵的同質化内容必然成為主流,主播們之間的競争将變得愈發激烈,競争高壓之下又沒有能力生産優質内容,隻能向下突破底線搏出位,以脫和露的低俗表演獲取流量,此舉必然成為監管部門的重點整治對象。這也是目前鬥魚等以秀場為主的UGC平台最為困擾的難題。因而“全民直播”隻是就技術門檻而言,并非真實寫照,話語權和資本實際上隻會流向有能力生産優秀内容和深谙直播玩法的少數頭部玩家,絕大多數用戶主要作為社群的一份子參與直播。
有業内人士指出,直播平台對PGC内容的需求将越來越高,直播将呈現從UGC(用戶生産内容)向PGC(專業生産内容)演化的趨勢。秀場、遊戲直播并沒有生産新内容,這些内容可以存放,卻沒有辦法沉澱,更沒有辦法轉化成其他介質上的内容再次傳播。從本質上,秀場和遊戲直播都是基于陪伴的場景。而基于陪伴的競争,就決定來了直播平台競争無法差異化。打開各種直播平台,除了logo不一樣,内容設計、道具功能等方面都沒有太大區别。直播有特定的價值,但直播也有局限的場景。直播 垂直行業的想象空間比直播平台大,但更重要的是深挖垂直行業具體的需求痛點來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場。
數百個直播平台、多如牛毛的主播,如何讓用戶知道好内容在哪裡才是關鍵。特别是UGC直播平台,随着内容的暴增,篩選和沉澱好内容所需付出的時間成本會更高。當用戶失去了刷直播的新鮮感,唯有PGC的優質内容才能迅速抓住用戶、沉澱用戶。當用戶成為沉澱下來的粉絲、成為社群的一員,就不需要付出尋找優質内容的成本了,隻需follow自己關注的PGC即可。
很多垂直領域需要提供稀缺的資源和内容,必須有符合場景的專業主播,光靠網紅和明星的直播方式并不靈;而在流量與購買之間,目前大部分企業都缺乏有效的橋梁。在未來直播平台的商業模式中,廣告和實物電商将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來自虛拟禮物的收入占比會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這有賴于擁有高質量粉絲群的網紅主播,因為具有承載主流廣告投放和引導實物電商的巨大潛力。而PGC模式為何會成為直播内容生産趨勢?關鍵在于它觸及了直播商業模式的核心——社群經濟。
7廣電進入直播的幾個建議
圍繞擁有規模化忠實粉絲群體的欄目打造各種垂直PGC,讓這些已有的粉絲作為種子用戶,通過創新性的話題刺激他們分享,然後引發流量裂變。讓風格獨特、有粉絲基礎的主持人或嘉賓擔任主播,打造本地網紅或垂直領域網紅。網紅主播不僅是注意力焦點也是資源,對你的粉絲人群感興趣,才會有相關企業和品牌找上門來。
嚴肅對待直播的内容制作,尊重技術層面的操作規律。話題策劃最重要,要有強吸引力;内容要有亮點、準備要充分;主播要會聊,要有娛樂基因,氛圍要輕松;互動環節要設計好,才能留住人;直播時要多鼓勵用戶分享;選準人群和平台,才能導入有效流量;設計推廣時間軸,做好直播預熱;找到種子用戶,刺激他們分享成功的直播。
最後還要回到“互聯網思維”這句老生常談。從用戶角度出發、尊重規律,勤于思考和反思,這在微信公衆号時代就應是傳統媒體具有的能力。要懂直播的遊戲規則,不能自以為是、自娛自樂;要目标明确、選準用戶人群,從用戶角度策劃話題,觀察并分析用戶的行為習慣;要有數據思維,觀測每場直播的數據變化,分析原因。否則,微信公衆号玩不轉,直播也一樣。不要認為直播是視頻,廣電就能憑借先天優勢如魚得水,上面已經說過,移動視頻直播和廣播電視直播是兩回事。
以上僅為基于直播現階段發展情況的一些思考和分析,未來的直播行業将會更多地從商業模式、内容形态、用戶體驗等層面展開競争,“廣電 直播”還有更多可能等待我們摸索和實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