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朝
上語文課到底是為了什麼?
學習語文的使命又是什麼?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周國平說:
“語文教學不是培養作家,而是讓我們變成一個有根的人;語文課要學習的絕不隻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
一、學語文,究竟是學什麼
如果有人問:學語文到底是學什麼?估計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
很多孩子數理化可以拿滿分,但語文隻能勉強及格,甚至連及格分數線都夠不到。
語文這一學科,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至于近些年,語文不好已經成為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然而,語文已經成為現在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得語文者得天下,高考中語文學科的改革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語文試卷文本長度和題量都明顯增加;
語文考察内容已經從課本延伸到課外;
語文文本内容的難度和深度越來越大;
……
學習語文,并不是追求高分,而是去領略語文本身的博大精深,真正全面提升一個人的語文素養。
先學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指導學習;
再學知識,有了積累才有理解與創造;
學會感知,通過學習語文提高思想覺悟;
堅持學習,在長期的學習中實現知行合一;
結合生活,通過實踐來感受語文的魅力;
樂在其中,學習語文可以陶冶情操。
方法、知識、智慧、修養、生氣、情趣,是語文學習的六大核心,必須有機統一,形成強大的知識系統。
二、學好語文的五大法則
★用心體會語文
語文是文科之首,因其是一門人文學科,必須用心感受和體悟。
有些學生數學很好,習慣用理科思維來學習語文,不能帶入自我去讀文章,感受主人公的情感,所以一直學不好。
隻有用心體會,在文章中找到共鳴,才能真正理解文章,并且提高語文水平。
★學好基礎知識
很多學生都不知道語文具體的知識點是什麼,每次考試一頭霧水,做題全靠蒙。
語文答題也有套路,詩詞鑒賞的表達方式、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作文的寫作結構等等,都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
老師把這些基礎知識融彙在平時的課堂中,學生一定要認真聽課,做好筆記。
★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如果課本裡的知識隻是海洋上的一朵浪花,那麼整片海洋就藏在浩瀚的課外閱讀中。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總之,課外閱讀越多,知識積累越豐富,就越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加強寫作練習
如今學生最大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斷然分開,不懂得學以緻用。
以至于背了無數範文,收集了很多好詞佳句,還是寫不好作文。
堅持寫作,把知識運用到作文中,把生活中的感受寫到作文中,學生的寫作水平會越來越好。
★提高寫字水平
寫字,越來越成為影響學生成績的重要因素,高考甚至有了作文寫錯一字扣一分的規定。
寫出一手好字,不僅有利于學生拿到更好的成績,而且能夠幫助學生修心養性。
孩子從一年級就要開始練字了,練得越早,練得越好,孩子就越受益。
三、學好語文的兩種技能
說到語文,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
他們普遍認為,死記硬背是笨方法,是不利于提高成績的壞方法。
但國内語文界兩位從教數十年的特級教師卻提出了同一個觀點:學好語文,就是要記!要背!
*記憶能力
學習語文,要記的東西太多了,短到一兩個字的詞語,長到一兩千字的課文,還有詩歌、古文、名人名言、好詞佳句、故事素材……
很多學生都懶得記,覺得古詩默寫就那幾分,沒了就沒了。
他們不知道自己丢的不隻是幾分,還丢了學語文的積累、學知識的理解、學習的能力。
學習能力不是理解出來的,而是慢慢形成的。多記憶,多動腦,就能培養學習能力。
想創作一篇好文章,不可能憑空捏造,必須用上之前記下的結構、素材、詞句等等,才能寫好文章。
先積累、吸收,儲存在大腦裡,再運用,把記憶的知識“吐”出來表達。
*背誦能力
胡适說過:“我9歲時特别喜歡一句話: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我就是覺得好玩,并不是很懂。到了60歲,我還很喜歡這句話,這時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每一階段,人都是不一樣的,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與創造也不一樣 。
現在背了,未必現在就用得上,但它會融進我們的骨血裡,成為我們今後頭腦迸發出的一點火花。
多背詩,多背課文,多背範文,哪怕不求甚解,至少能在考試上多拿分。
如果能讓孩子在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之内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孩子自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基本功,擁有良好的背誦能力,孩子在今後的語文學習中就不會太吃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