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狗和狼,我們都不陌生。那大家是否想過,為什麼狼是一夫一妻,而狗卻是一夫多妻呢?
一、狗的祖先就是狼
狗其實就是被馴化的狼,換句話說,狼是狗的“祖宗”。
動物考古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狗是古代人類對灰狼馴化而來的,科學基因的測定,也佐證了該結論的正确性。20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和瑞典的科研團隊在對狗和狼的基因進行測序後,得出結論:馴化作用開始于十萬年前。十萬年前,人不過也隻是剛剛學會使用工具。所以,該結論沒有得到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認可。現代考古學家們普遍認為,在大多數地區,對狗的馴化開始于一萬兩千年到一萬四千年之前。
狗是人類最早馴養的物種之一,在與人的長期互動中,狗漸漸抛棄了狼的一些特性,習得了與人類行為和諧一緻的特殊習性,最典型的便是攻擊性和侵略性減弱,可相處性增強。
狗被用于放牧、守衛、導盲、搜救、偵緝等工作。現如今,狗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角色是作為寵物。
英國一個研究團隊通過研究發現,狗智商類似于2歲的幼兒。狗還具有與嬰兒類似的認知技能,能夠了解人類的語言和想法。部分較聰明的狗甚至還能學會學習人類的社會技能。2014年,匈牙利的研究人員更成功透過神經成像實驗發現,狗的大腦确實可感受人類情緒,再做出各種貼心反應。
二、狼具有森嚴的等級結構
狼是典型的社會性群居動物,具有嚴格的社會階層結構。
在一個狼群中,分為頭狼和其他狼,而其他狼又根據戰鬥能力、捕食能力的高低分為乙狼和亥狼。處于狼群頂層的是雌雄頭狼,可以優先享用獵物;次之的是乙狼。如果頭狼意外死亡,那麼乙狼會順理成章地晉級為頭狼。而處于最底層的亥狼,則活得最為悲慘,被欺負是家常便飯,尤其是食物短缺時,甚至在自身能力過弱時,有被驅逐出狼群的可能。
為了保持整體的競争和生存能力,一個狼群鮮少接受陌生的孤狼,如果是年幼的小狼,還有一定可能被接受,但倘若是成年的孤狼,往往會被狼群殺死;即使被接受了,也面臨着長達數周的試探和非緻命性的攻擊。
狼還具有高度的領地性,為了确保食物的供應,它們征服的領地往往大于實際所需的領地。同時也為了避免和其他狼群發生沖突,它們會避免在領地邊緣狩獵。狼通常用尿液、糞便來标記領地。
三、不同的繁殖方式,相同的目的
其實,狼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而是“連載式”一夫一妻制,即當雄狼死後,雌狼會迅速“二婚”,組成新的家庭,但是,隻要成對的雌雄兩狼都還活着,它們還是恩愛的“鴛鴦夫妻”。
在繁殖生育方面,等級森嚴的狼也有着嚴苛的規定:隻有頭狼允許交配,其他等級的狼都沒有交配的權利。
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繁衍。在自然界闖蕩的狼群,面臨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激烈的生存競争,倘若每隻狼都有交配的權利,幼狼過多,必然增加一個狼群的負擔,造成“被大鍋端”的結局,反而不利于繁衍。因此,在長久的演化中,狼群逐漸形成了“連載式”一夫一妻的制度。
那為何狗抛棄了自己“祖先”的一夫一妻制呢?
這是因為,在被人類馴化中,狗所面臨的生存競争的殘酷程度驟降。狗滿足人類的不同需求,人類反過來也會滿足狗的需求,最主要的便是食物需求。
成為了“人類的好朋友”,狗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同時,生活在城市或農村的狗,所面臨的生活環境,也遠沒有在森林、草原裡那麼殘酷,沒有獅子、老虎或者棕熊這樣不可戰勝的天敵,自然氣候也因人類行為而有所改善,更适宜生存。即使是流浪狗,沒有“汪之即來”的食物,但是在垃圾堆、垃圾桶附近翻找人們倒掉的殘羹剩飯,也比在大自然中追捕活物簡單容易得多。
古言說得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沒了死亡這個憂患的威脅,狗狗們自然就撒開歡兒的交配了。
當發情期到來,一隻雌狗會吸引附近的多隻雄狗,雌狗可以比較、挑選,從而選擇一個或多個進行交配。這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後代的質量,也促進了犬類物種的基因多樣化。
四、總結所以,無論是狼的一夫一妻制,還是狗的一夫多妻制,都是面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為了更好地保障後代存活、維持物種繁衍,而選擇的結果。
在大自然面前,存在即合理,繁衍制度從沒有好壞、優劣之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