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熱狗不是狗志遠今年七歲,每天有數不清的為什麼,媽媽纏得沒辦法,讓他來問我。
我看他拿着面包吃着走過來了,就逗他:“志遠,面包好吃嗎?給婆婆吃一口。”
他說:“這不是面包,是熱狗。婆婆,明明不是狗,為什麼叫熱狗呢?”
問題來了,為什麼叫熱狗?我也不知道。于是我拿出手機,找到百度。
“德希臣狗是指長體短腿棕毛狗,由于香腸的形狀頗似這個品種的狗而得名。在這期間,獲得點心注冊經營權的哈裡·史蒂文斯,把他制作的德希臣狗捍腸面包推銷到紐約的棒球賽場中,成了風行一時的食品。小販們,在看台上叫賣:“快來買熱的德希臣狗香腸!”
漫畫家塔德.多爾根在看台上,見那狗型的香腸和聽到小販們犬吠般的叫賣聲,靈感頓生,即興畫了一幅漫畫:一個小圓面包裡夾一節“德希臣狗”香腸,上邊抹了一些芥末。多爾根回到辦公室,把漫畫潤飾了一下,但寫說明時不知為何突然想不起來如何拼寫dachshund(德希臣),隻好寫個狗字,結果漫畫中小販的喊聲就被寫成了“快來買熱狗”。
志遠滿意地說:“原來是這樣,香腸是有點像小狗”。
我幫他泡了一杯牛奶,讓他坐在凳子上喝去,自己開始翻書。
2.馬桶不姓馬
“婆婆,我要小便”
我用手一指說:“衛生間在那邊”
“婆婆,明明是人用的,為什麼叫馬桶?”
我笑了,“就像你為什麼叫志遠一樣,是發明的人起的名字”
“那他為什麼不起便桶,而叫馬桶?”
我被他問住了,再次問度娘。
“古代馬桶叫虎子,唐代李世明為了避諱其袓父李虎的名字,改稱馬子,現代稱之為馬桶。”
“為什麼叫虎子,不叫狗子,貓子?”他又問。
我百度不出來,看着他求知的眼睛,隻能在腦海裡使勁搜答案。想起來小時候奶奶的話,江浙一帶嫁女兒,嫁妝中一定要有馬桶,稱為子孫桶,裡面放喜蛋,取好兆頭,多子多孫。于是我說,“馬桶,就是媽媽的子孫桶。”
“為什麼叫子孫桶,孩子是生在馬桶裡的?”
“對”
“怎麼生的,哪裡生出來的?”
我看着他的眼睛,耐心地說:“這些答案,書上都有,你上學後,好好讀書就知道了”。
3.好奇是求知的動力
每個父母部都會碰到熊孩子沒完沒了的問,如何對待,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如果因為工作忙、心煩而粗暴叱責,孩子就會不敢問,慢慢地就失去了好奇心。
好奇是求知的動力,失去好奇也就失去了求知欲望,就會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牛頓覺得好奇,經過探索,發現了萬有引力。
蒸汽把鍋蓋頂起來,瓦特覺得好奇,最終發明蒸汽機,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人類的所有發明創造,始于好奇。
4.好奇是觀察的開端
生活中的衣服住行,處處留心皆有學問。
有的人普通食材能做出美味佳肴,有的人山珍海鮮也做不出好味道。
有的人把大牌穿成地攤貨,有的人能地攤貨穿做時尚範兒。
有的人一句話說得人笑,有的人半句話說得人跳。
沒有新聞敏感度的人,當不了好記者。沒有社會洞察力的人,當不成好領導。沒有生活觀察力的人,當不了好作家。
失去好奇就不會處處留心,就不會思考人生。
5.好奇是成才的翅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的事情,一千次的失敗,他還會一千零一次地去努力,從而做出一番成績。沒興趣的事情,那怕是有一份好工作,他也會流于應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最終碌碌無為。
興趣誕生于好奇。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面對他們千萬次的問,耐心解答,答不出的問題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他們的好問也能激發我們的興趣,重新喚發心中的激情,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共同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