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渦陽渦河洩洪

渦陽渦河洩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5:44:24

我一向認為,熱愛家鄉的人才會熱愛祖國,才能重情重義,才值得交往。可是,對我的家鄉,安徽省北部,毫州市渦陽縣,我實在是熱愛不起來。我在渦陽縣生活了15年,先是在一個村子裡,然後去縣城讀高中。考上大學後離開那裡,從此就很少回去了。

那個地方,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河渠縱橫,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宜業宜居。還可以加上曆史悠久,是中國最早種植小麥的地方,是商朝的發祥地,大大鼎鼎的先哲老子就是我老鄉啊!而且,在我的記憶中,那裡就沒有遭過災,水災旱災地震什麼的,全沒有。

渦陽渦河洩洪(從被洩洪的壽光)1

可是呢,那個地方卻是非常的窮,GDP非常的低(人均更是慘不忍睹),是大大拖安徽後腿的地方。我這些年走南闖北,西藏新疆雲南内蒙都去過,發現好像哪裡都比我的家鄉富裕(這話有些誇張)。

很長時間,我不明白為什麼位置那麼好,環境那麼好,文化積澱那麼深厚的地方,怎麼就那麼落後呢?甚至,還可以把那片地方劃大一些,河南東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山東西南部,都不怎麼樣,人口稠密,經濟落後,社會事業也非常差。

我回老家的時候,一般在阜陽下車,然後坐汽車回渦陽縣城。隻有70多公裡的路程,卻要開兩個多小時。有一小段路,路況非常差,坑坑窪窪,我讀初中的時候是那樣,讀高中的時候是那樣,讀大學的時候還是那樣,現在工作十幾年了,還是那樣。按理說,平原地帶修路最方便不過,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去修好它?

渦陽渦河洩洪(從被洩洪的壽光)2

因為我比較愛讀書愛思考,為家鄉的落後想過這些個原因——

1、生存條件太優厚,反而喪失了“挑戰—應戰”的效應,當地人好像沒有什麼危機感。有了錢都拿去消費了,缺少積累,疏于建設。這就像世界經濟地理中的“資源詛咒”,資源太豐富發展起來,條件太差了也不行。

2、國家不重視,沒有投資,也沒有規劃。平原嘛,就去種莊稼吧,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同時,那裡又不像貴州雲南那麼艱苦,所以也就沒什麼扶貧開發、對口幫扶之類的。

3、當地的工業沒有發展起來,于是農民就去打工。他們打工與四川人又一樣,四川人離家太遠,在外面就一門心思地幹,而我的家鄉人在外打工時還想着家裡的地,每年回家兩次收麥收豆,搞得老闆挺郁悶。結果就是,地沒有種好,隻有兩樣,冬小麥與夏大豆,在外打工也沒打好,創業的也不多。還有一個後果是,土地流轉不起來,小崗村那麼有名,還不是種莊稼,比溫飽強些?

以上這些思考總感覺沒有接觸到實質,我不滿意!

現在開始說到壽光了。

今年8月18、19日,受台風影響,壽光連降大雨。同時,降雨又導緻彌河流域上遊冶源水庫、淌水崖水庫、黑虎山水庫接近或超過汛末蓄水位,為了防止潰壩,洩洪了。于是,壽光被泡在一米多深的水裡,蔬菜被毀,豬羊家禽淹死,到手的收成化為烏有。

渦陽渦河洩洪(從被洩洪的壽光)3

據初步統計,壽光縣死亡13人,失蹤3人,坍塌房屋9999間,20多萬個大棚受損,直接經濟損失92億。

前面我講過,我的家鄉在我記憶中沒有遭過大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建國後三十年裡,政府組織修築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但是,如果再向前追溯,皖北,包括更大範圍的豫東、蘇北、魯西南,都屬于黃泛區,是黃河發水淹沒過的地方。于是,現在看來非常好的生存環境,在以前卻是非常差的。

渦陽縣,本來離黃河非常遠,按理說不應受其害。但問題是,黃河進入河南以後,在平原上奔流。因為含泥沙太大,懸河産生。一旦上遊暴雨,黃河就有決堤的危險。有清一代 260 餘年間,不計晚清改道後下遊民埝的漫溢決口,僅有案可查的決口次數就達 170 多次。這一決口,水就向下遊流,就形成了黃泛區。當然,沒有洪水的時候,它是黃淮海平原,是種莊稼的好地方。

安徽北部更倒倒黴的還在于,本來這裡有一條淮河,以及它周邊的穎河、渦河(渦陽即得名于此)等支流,滋養着我的前輩們。但在宋代,黃河多次改道奪淮入海,帶來大量泥沙,把淮河的入海口給填平了,積出一個洪澤湖,多餘的水又跑到了長江,從那裡流向大海。

渦陽渦河洩洪(從被洩洪的壽光)4

從此以後,淮河流域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就這樣,原本非常文明富裕的地方,在宋代以後非常沉寂,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都不行了。直到今天,這裡也不太好。

因為我最近研究心理學、教練技術,在這裡就用相關知識做一下解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存環境決定文化心理。當災難頻繁發生,家園不知何時又會被洪水沖走,那麼,他們也就不想去積累,不想搞建設,不想發展社會文化事業了,人就變得短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太穩定,社會秩序變得脆弱而功利。我冒着被家鄉人罵的危險,不得不承認,那一片大地上的人,不怎麼務實,眼界不太寬,素質不太高,民風不太好。

我說這話是非常痛心的。我自己離開了家鄉,不是站在遠處指責他們,而是我把這當作一種擴大了的自我反省,是對自己家鄉的剖析與理解,我知道了我們從哪裡來,知道了我們為何是那樣的人,知道了為什麼有這樣的現狀。

壽光依靠現代科技種出了蔬菜、水果以及其他農産品,他們非常富裕。但盡管如此,這一次洪水還是讓太多的人扛不住,多年積累一夜變窮人。再想象一下我的先輩,那時候沒有強有力的政府,沒有人願意幫助,獨自面對着一次次災難,該是多麼無助、多麼憤懑!

渦陽渦河洩洪(從被洩洪的壽光)5

今天,淮河重新有了入海口,全領域綜合治理,水災已經非常罕見了。但是,上千年來形成的文化心理,形成的民風民俗,還沒有完全适合現代社會。但我對家鄉的未來有信心,畢竟那裡曾經是中國最好的地方,有着勤勞而智慧的先民,後輩們在奮起直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