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日喀則薩嘎縣

日喀則薩嘎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2:04:46

你曾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來描述草原的那份寥廓和深遠。你也曾高傲的唱着“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那是你的故鄉。

的确。天蔚藍、水泛清,炊煙袅袅的黑帳篷,還有那唱着牧歌悠閑的姑娘,都是形容草原婀娜多姿的美句。

為了一探究竟,我走進了草原深處.......

日喀則薩嘎縣(走進薩嘎轉場記)1

《轉場記》

眼下,随着薩嘎縣牧區秋冬牧場轉場需要,加加鎮傑村的牧民又迎來了第三次轉場季,他們趕牛羊,順着一道山間崎岖的路,遊走在秋吾瓊雪山間的牧道上,形成一道流動的風景。

這天,按照約定布羅電話通知我:“仁瑪要進山轉場點放牧。”

随着生活條件的改善,牧民都會将家中的現代化設備把大件物品提前運送到目的地,然而,仁瑪此次轉場目的點在山谷深處。轉場時,仁瑪要同舅舅一家人趕着牲畜徐徐前行,牦牛和牧民背着全部生活必需品,徒步走到轉場點。

說起仁瑪,像極了我小時候的樣子,貧苦出生,深愛自家的每一件東西,盡管這家并不是很富裕。

仁瑪今年21歲,2018年他家通過扶貧貸款購買了25隻山羊,經過兩年,仁瑪家的牲畜存欄量提高到了現在的80隻,随着越來越富起來的家庭,仁瑪心裡底氣十足,充滿希望。

收拾行囊到裝牦牛背上,再到轉場點搭帳篷,與牛羊在那裡朝夕相處。仁瑪說:“最大的困難是這個牧場點路不通,山路難走。”我很喜歡仁瑪說話間那一臉腼腆憨厚的模樣。

拖運物品的牦牛是仁瑪草組的其它牧民家的,仁瑪家沒有牦牛。草組牧民間的這種大義,屢見不鮮,仁瑪也從來習慣成自然,從來也感覺鄰裡間理應如此。

從早上8點30半,到牦牛上裝完物資仁瑪一直沒有閑着,這牧民小夥勤勞憨厚的性格着實我欣賞。看着仁瑪一家人一舉一動,我陷入了仁瑪家是如何緻貧的?想不出......

“今天天氣很好,太陽當空”布羅說。我順時仰望,轉場深處的山巒偶爾也會飄蕩一片白雲,轉眼又是晴空萬裡。

我問仁瑪既然路不通為什麼還要在摩托車上裝東西?

“這路通到山腳下,到了山下沒路了我們再卸下來背着走”仁瑪轉身又忙去了。

轉場路上趕牦牛的是仁瑪,牦牛及其不聽指揮,東跑西跑,仁瑪喘着氣、甩甩手、吹哨着,好不容易把牦牛趕上了正軌。

轉場路上人很多,可沒有一個閑着的,大人小孩,有背着糧食的、有背着竈具的。

“生活必需品都要帶,要在那裡生活近一兩個月。”走在前面的仁瑪說。

坐落在大山深處的轉場點是一塊不大不小的腹地,水草豐美,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清澈的河流、金色的草甸、滿山的牛羊。此時的高原漸漸從寒冬睡醒,陽光溫暖,河道邊覆蓋的冰堆也在滴着晶瑩的水珠。

仁瑪好像已經完全适應了遊牧民的生活,盡管他是第一次到深山放牧點放牧,而且要在這裡生活近兩個月,可以說是與世隔絕。

仁瑪顯然不把這些将要面對的現實放在眼裡。短暫的休整後,布羅動員:“我們還是先把帳篷搭了吧!”

“抓住這邊的角,我固定那邊。”

“快搬個石頭,按住這裡。”

幾個人一下兩下把一頂破舊的布料帳篷就搭建起來,緊接着各自有條不紊的收拾着、往帳篷裡擺放着床墊、爐具。

“幹拉,到裡面休息!”是布羅在喊我。

“仁瑪,快去接點水,燒水做茶。”

“舅舅、水壺放在哪裡了?”

一會兒的功夫帳篷頂上冒出了袅袅炊煙。我進去一看,帳篷内滿是飛揚的塵土。哦!原來布羅在平整地面,給仁瑪鋪床。

“阿爸,能把這個石頭挖出來嗎?這個凸起來了,躺着怪不舒服的。”

“沒有榔頭,這石頭不好挖出來。”

“用這個敲,可以挖出來嗎?”仁瑪抱着一個大石頭,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布羅身旁。

凹凸不平的地面終究還是弄得很平了,也鋪上了墊子,這是仁瑪要睡近兩個月的床。我看着帳篷内擺放的家具、床被,可以說是天為被、地為床。心裡不是一番滋味!

臨近下午5點,決定跟仁瑪告别下山。一直到下山,布羅始終都是沉默不語,沒有給仁瑪說一句。一個父愛對孩子的愛,藏的很深、藏的滴水不漏。這也讓我想起年少的自己,莫名的心痛。那種明明很愛,卻無法言表的愛,藏在心裡,直至陰陽兩隔。

下山路上,布羅始終都是擺着他内八字的走路姿勢,沉默不語。我上前詢問布羅不準備給仁瑪找個媳婦?

“現在娶媳婦很難,找不到願意嫁的姑娘”布羅回話。

該我沉默了。這沉默籠罩黃昏幽暗的山谷,一時望不到邊。未完待續……

日喀則薩嘎縣(走進薩嘎轉場記)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