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加強生态文明建設案例?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雅惠從500米高空看湖南,是什麼模樣?10月8日開展的“還看今朝”湖南十年奮進新征程影像展上,一批航拍影像作品發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湖南加強生态文明建設案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雅惠
從500米高空看湖南,是什麼模樣?10月8日開展的“還看今朝”湖南十年奮進新征程影像展上,一批航拍影像作品發布。
遙望潇湘,盈盈山水間藏着幾多驚喜、幾多浪漫。
四水奔流、洞庭舒展,河流生态廊道、濕地公園群,組成了流動的風景線;湘西岩溶地區,曾經石漠化嚴重的“不毛之地”,如今綠意盈盈;嶽陽“江豚灣”,“水中大熊貓”江豚結伴而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深入踐行生态文明思想,牢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設,全省生态環境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上下一心攻堅克難,建設力度前所未有
國慶節前夕,省生态環境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婦聯等六部門聯合發文,宣布将共同打造生态文明建設“大宣教”格局,鼓勵公衆、生态環境保護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參與環境治理和監督,規劃推進生态文明教育進家庭、進社區、進工廠、進機關、進農村。
10年浸潤,“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重塑着湖南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的發展觀,也潛移默化為百姓的期待和行動,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美麗湖南建設。
“生态興則湖南興,生态美則湖南美。”省委、省政府加快求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擘畫“美麗湖南”的宏偉藍圖。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首次将建設生态強省納入“五個強省”戰略目标,以頂層設計錨定發展方向;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工作部署,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态環境保護。
治污,攻堅克難。10年裡,湘江保護和治理3個“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專項行動持續深入,一江一湖四水“十年禁漁”全面鋪開,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連續6年“打勝仗”,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一系列重大治污行動接連推進。
修複,全力而為。10年來,持續推進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工程,全面修複長江幹流及湘江兩岸545座、1911.52公頃廢棄露天礦山生态。今年,我省又成功申報了洞庭湖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湘桂岩溶地資江沅江上遊曆史遺留礦山生态修複示範工程,總預算75.6億元。
整改,迎難而上。10年裡,全省上下一心,以中央生态環保督察反饋、長江經濟帶生态環境警示片披露生态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力推進長江岸線項目、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港口碼頭污染、非法采砂、廢棄礦山、尾礦庫等一批突出生态環境問題整改,得到中央充分肯定。
“‘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生态文明建設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推動各地将生态文明建設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省生态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鄧立佳說。
藍天白雲成為常态,綠水青山觸目可及
“秋高氣爽,碧空如洗,海晏河清。”在9月舉行的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省生态環境廳主要負責人如是描述今日潇湘。
10年來,湖南越來越綠、越來越美,藍天白雲成為常态,綠水青山觸目可及,鋪開一幅幅美麗的生态畫卷。
漫江碧透,魚翔淺底——
“美不美,先看水。”船行東江湖,群山秀麗,湖水碧綠,遊魚曆曆可數。這些年,東江湖水穩定保持地表水Ⅰ類水标準。
去年,全省147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水體比例達97.3%,排名全國第4位。
天空澄澈,繁星閃爍——
淩晨3時,人們湧入嶽麓山景區,賞月觀星,日出後還要拍一張星城全景照。“2013年時,一張藍天白雲照,能刷爆朋友圈,如今已成日常。”新華社簽約攝影師唐祥飛說。
10年來,我省空氣質量逐年向好,今年1至8月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93.2%。7月份,長沙空氣質量優良水平首次進入全國重點城市前20名。
青山常在,綠意更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社交媒體稱贊中國為“地球變綠”擔當主力。其中,“綠色湖南”功不可沒。
10年來,我省人工造林近3000萬畝、撫育森林近7500萬畝、修複濕地145萬畝。目前,全省近六成國土覆蓋森林,森林蓄積量由10年前4.29億立方米增至6.41億立方米,濕地保護率全國第一。
生物多樣,邂逅“稀客”——
嶽陽市“江豚灣”本非此名,亦無江豚,過去曾是砂石碼頭,寸草不生。2017年,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總基調,“江豚灣”取締砂石碼頭并進行高質量生态修複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結伴而來,成為江灣一景,也帶動江灣成為嶽陽新景。
在湘陰橫嶺湖,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首次現身。從湘北石門到湘南江華,瀕危鳥類中華秋沙鴨在多處留下曼妙身影,從“稀客”變成“常客”……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孕育勃勃生機,全省582處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82.9%的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植物物種。
城市顔值氣質俱佳——
對标“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标,城市綠色空間網絡日益完整,全省6座城市創建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9座城市獲評國家森林城市。
田園鄉風惹人沉醉——
全省126個縣市區(含省級管理區)整縣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1.3萬個村莊完成綜合整治,“美麗小鎮”“四美鄉村”“五美庭院”不斷湧現;17個縣市區獲評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總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以生态環境高水平保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臨武縣三十六灣,曾經千瘡百孔的癞子嶺,“變身”綠意蔥蔥的空中花園。
三十六灣地處湘江源頭之一,富含重金屬礦藏,素有“湘南聚寶盆”之稱。當地一度将礦産資源作為主要經濟來源,以前綿延數公裡的山谷遍布着300多家開礦企業,長期亂挖、亂采、亂排,給礦區及下遊生态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重建綠色家園,“斷腕”整治污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刮骨療毒,對三十六灣礦區進行全面整治。如今,三十六灣礦區舊貌換新顔,5000畝礦山變身綠水青山,水質得到大幅改善,癞子嶺礦區成為新的旅遊打卡地。
10年來,湖南擦亮綠色發展底色,以生态環境高水平保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生态環境保護責任規定、重大生态環境問題(事件)責任追究辦法陸續出台,以考核促進各地推動生态文明建設;河湖長制、林長制、首創總河長令,為每一條河、每一個湖、每一片山林明确生态“管家”;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明确生态保護紅線,對重要生态空間進行嚴格保護。
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我省持之以恒“合指成拳”,整治“化工圍江”“化工圍湖”,淘汰地條鋼、小煤礦等過剩産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采取“三線一單”管控措施,推動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優化用地結構和産業布局;開展船舶港口碼頭污染治理,打造長江黃金水道;推廣一批綠色農業、生态農業項目,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抓好綠色園區建設。
“10年來,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加一倍,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0.1%。”這是9月初,省生态文明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十三五”期間,我省不僅完成了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約束性目标,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還分别降低11.6%、17.1%、28.7%、18.8%,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指标。
截至目前,全省已創建國家綠色園區10家,創建國家綠色工廠100家,進一步提高了綠色發展“含金量”。
青山不墨千秋畫,美麗湖南正在鋪開新畫卷。
(一審:周月桂;二審:李志林;三審:鄧梅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