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子女教育失敗等于父母失敗

子女教育失敗等于父母失敗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06 07:26:33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視頻:

兒子違反學校規定帶手機去學校,卻謊稱是老師允許的。父親為了教育孩子,拿出棍子遞給兒子讓他打自己,說道:“子不教父之過,你犯了錯是因為爸爸沒有教好你,所以爸爸替你接受這次懲罰。”

兒子對于這樣的狀況慌張失措,痛哭流涕,拿着棍子唯唯諾諾的站在一邊,不敢上前,而此時的父親接過棍子,狠狠地打在自己的背上,嘴裡還喊着:“我的錯,我的錯,我沒有教好你。”

子女教育失敗等于父母失敗(子不教父之過不打孩子打自己)1

這段視頻引得無數網友圍觀點贊,稱父愛如山,感動非常,這個父親的另類教育方法太棒了!

我不知道這位父親拍攝這段視頻并上傳網絡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加大這次“子不教父之過”替兒子受罰的影響力,從而讓兒子深刻的記住這個教訓?亦或是這位父親真的深深地認同“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發自内心的鞭打自己,并将這份感悟分享給大家?

但不論哪一種,我還是想說出一句不合時宜的話:當一個父親做出這樣的舉動引得兒子在鏡頭前痛哭,并拍攝視頻上傳至網絡時,你就已經“過”了。你的自虐式教育感動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1 利用孩子的“恐懼”和“羞恥”換來的認錯,代價太沉重

前段時間重溫了一部豆瓣高評分電影《小孩不笨2》,該片講述的是一個五口之家的家庭教育故事。電影中有一段劇情可以拿來跟這個視頻進行比照:

這個家庭裡的大兒子在學校跟老師起了沖突,扭打起來,學校按照校規,在禮堂對他處以鞭刑。青春期的大兒子在衆目睽睽下,被打得哇哇大叫。

可身體的疼痛隻是開始,接下來同學的嬉戲和嘲笑才是更大的傷害。

作為一個十多歲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正日漸增強,他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特别在意别人對自己的看法。大庭廣衆下的鞭刑讓他顔面盡失,大兒子開始逃避現實,惶惶度日,不願上學,跟一群社會青年整日混在一起。

子女教育失敗等于父母失敗(子不教父之過不打孩子打自己)2

這段“子不教父之過”的視頻流傳甚廣,勢必會傳到孩子的主要社交圈子,也就是老師同學那裡,去學校時他面對的将會是什麼?

老師會苦口婆心的說:“看你爸爸教育你多用心,你犯了錯,他替你受罰,你可千萬不能辜負他。”以後孩子隻要一犯錯,老師都會一臉悲憫的跟孩子講:“你辜負了你的爸爸。”

同在青春期的同學,估計很少會有人感動于他父親的愛之深,教育之用心,大部分的同學會同情他,可憐他,更有調皮的男生會嘲笑他:“你犯錯又有什麼關系?你爸又不會打你,他隻會打自己!”然後旁邊的同學會跟着一起哄堂大笑。

這些勸說、同情和嘲諷對于一個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的傷害是多麼的巨大?父親對自己鞭打或許讓兒子認識到了帶手機并撒謊的錯,但這樣的方式代價太大,一不留神就會形成心理陰影,如影相随的跟着他一輩子。

視頻中兒子的哭,不一定是因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感覺到了父親對自己的愛和教育的用心才哭的,很大可能是被父親的歇斯底裡吓哭的。

父親明顯就是情緒失控了。“子不教父之過”,犯了錯就應該挨打,别人不打,自己也得打自己,這是一個多麼極端的思維方式。如果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那孩子會不會有樣學樣,下次犯錯了,不管有沒有認識到錯誤,都趕在父親前面,自己打自己,上演一出同樣的苦情戲,來減輕犯錯的罪惡感。

2 作為父母,我們不推卸責任但也不大包大攬所有的過錯

相較于努力尋找标新立異的極端教育方法,我們更需要對父母們進行一些心理方面的輔導。

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很重視孩子教育的媽媽。她一直盡心盡力的教育自己的兒子,從孩子出生就開始看各種育兒書,并嚴格的按照書上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也小有成果。

她兒子小升初考上了我們這邊最好的私立初中。初一下學期,孩子的成績突然下滑,開始追求潮牌,浏覽不健康的網頁。這位媽媽完全接受不了以前引以為豪的孩子變成現在的模樣,幾乎精神崩潰,用她的話就是“恨不得騎車的時候,沖出去被撞”。

她的崩潰也淋漓盡緻地發洩在了孩子身上,各種責罵挖苦接踵而來。而她兒子的成績卻越來越差,甚至揚言要辍學,出去混社會。

好在最後,在經曆了種種跟兒子的鬥智鬥勇,互相折磨後,她也累了,開始自暴自棄的放手,将對兒子的要求降低到了不要在外面違法犯罪就行了。

卻沒有想到在中考前的半年,孩子突然沒那麼叛逆了,也重新拿起了書,最終考進了我們這的一所區重點。

子女教育失敗等于父母失敗(子不教父之過不打孩子打自己)3

這位媽媽的兒子初中突然變成了大人們心中的“壞孩子”,應該不能怪父母的教育出問題吧?他變“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學校受到了不良影響,而他自己又是那種特别容易被别人帶壞的性格。

浏覽不良網頁,這跟網絡環境也是有關系的。我們在打開網頁的時候,也經常會跳出一些不太雅觀的圖片,作為成年人,随手就關閉了,作為一個懵懂的青春期少年,出于好奇點開也是正常的。

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局限于家庭,還有學校和社會。作為父母,我們不推卸責任但也不要大包大攬所有的過錯。

在盡職教育孩子的同時,不要忘記了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應該有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還有學校、社會也應該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用自己的審美去限制他的成長

認識到孩子犯的錯不全怪父母之後,我們就可以更平和的對待孩子的教育了。

孩子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存在,也就意味着他們每個人都不一樣,他們的智商情商有高有低,性格脾氣也是千差萬别。老參照“别人家的孩子”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那隻能把你和他都逼到絕境。

我們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呆頭呆腦的郭靖能成大俠,叛逆任性的令狐沖也可以成為大俠。

我們80後熟悉的同齡人韓寒,上學時就是一個特别叛逆的孩子。他驕傲,挑剔,甚至目無尊長。

上高中第一天就站在講台前說:“我是韓寒,韓寒的韓,韓寒的寒。從此以後,松江二中寫文章的,我稱第二,就沒有人敢稱第一。”

老師認為他太不謙虛,要求他道歉,韓寒不從,然後他的父母就被請到了學校,可他依然不從,他媽媽憤怒的讓他滾出去,他就拎着書包在地上打滾,一圈圈的滾了出去。

他還特别挑剔好鬥,經常在教材裡挑毛病,和老師争辯。同學們拍手稱好,他又譏諷同學:“你們怎麼不敢說出來?這就是見死不救,源于人性的懦弱。”

可以想象他在學校的人際關系是何等的差。所以在高二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火了以後,就迫不及待的退學了。

子女教育失敗等于父母失敗(子不教父之過不打孩子打自己)4

韓寒叛逆,甚至退學,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賽車手和導演。這也就提醒了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要太過糾結于孩子的性格行為看起來是不是乖巧懂事,禮貌讨喜,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我們不應該用自己的審美去限制他的成長。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淡定的對待他那些不符合你審美的行為表現,然後因材施教的去教育孩子才是教育的正确打開方式。

本來就是活潑好動的孩子,你想他在學校不吵不鬧顯現出自己的“教養”,那估計也很難,我們可以先給他定個基礎版的教養:不要罵人,不要打人。

孩子這次考試55分,你想他下次就能考個90分,那不現實,定個小目标:下次60,先考個及格再說。

4

不要利用孩子的“恐懼”和“羞恥感”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因為孩子作為一個正常的自然人,他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他也要“面子”。

“子不教”不全是“父之過”。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作為父母不推卸責任,但也不用大包大攬所有的過錯。戒驕戒躁,平常心的去對待比抓耳撓腮,标新立異的去苦尋另類的教育方法要穩妥安全得多。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要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去橫向比較,而是拿孩子自己的“現在”和“過去”進行縱向比較。這樣的話,孩子不會感覺目标太遠追得太累,而父母自己的焦慮也會減輕很多。

作者:80後程大花。30歲後才知道20歲時的迷茫是因為選擇太多。關注我,我們一起變好!

*注:文中圖片均來源網絡,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