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臘八粥?(一)課文原句:同上(六年級下冊第1課),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小學語文課文臘八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課文原句:同上(六年級下冊第1課)
(二)文化因素:出自民間諺語。
(三)文化内涵:“臘七臘八,凍死寒鴉”的“寒鴉”是最耐寒的鳥。把它都凍死了,可說明臘七臘八這兩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那麼在言語中單說這麼一句話有何目的呢?可能是提醒人們在這兩天盡可能不從事室外活動。此外從傳統文化的角度說,“臘八”還有一個更值得注意的事,它是既能彰顯精神文化又能彰顯物質文化的日子。
在有關“文化”的定義中,最有名的一條就是“文化是人類社會曆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總和。”有人讀了這個定義不理解:為什麼“文化”能既指精神财富又指物質财富呢?咱們從“臘八”這一天古代要做的事,即可看出“精神财富”“物質财富”各指的是什麼:
1, 漢應劭《風俗通義》中說:“臘八”這一天“夏曰嘉平(吉慶),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朝将‘蠟’改為了‘臘’)。”
先看這第一句話就知道從夏商周三代起我們的先人就已經關注“臘八”這一天了。我們沒引的話中還談到先秦時期我國有一些地方在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靈。為什麼要祭祀祖先與神靈呢?主要的是要向祖先與神靈感謝一年來通過他們的保佑,使得後人有了糧食的大豐收和人們的平安度過了一年。
這祭祀活動就是人民創造的“精神文化”。
2,“物質文化”呢?是指“臘八”這一天要喝的“臘八粥”。這“臘八粥”可不同于往日所喝的粥。這種粥需要把人們所創造出的各種米,各種豆,各種幹果齊聚一堂全放在鍋裡煮,然後拿來祭祀。明着是讓受祭祀者喝粥,實際上是搞農産品大展覽,向祖先神靈彙報自己的勞動成果。放在鍋裡的“米”“豆”“幹果”實際上就是“物質文化”的展示。
因此這“文化”的第一條定義中的“人類創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質财富的總和”就在“臘八”這一天完全得到了體現。當然對“臘”的解釋以及這一天還和佛事相關,限于篇幅就不談了。
3,“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兩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是臘月裡最忙碌的日子。忙碌什麼呢?忙碌“臘八節”,從臘七起就要準備各種米特别是大米,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兒、松仁兒、桂圓、榛子、葡萄幹、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等準備齊全後,要洗米,泡果,剝皮,去核,準備着自半夜起熬制“臘八粥”,為次日的祭祖祭神做準備。
我國自先秦起就有“臘八”進行祭祀,慶祝今年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習俗。據說“臘八節”這一天也是佛教創始人成道之日,稱此日為“佛成道節”。“臘八粥”自臘七夜裡熬起至“臘八”清晨,即用“臘八粥”祭祖,然後作為早飯食用。
說明:為了幫助小學生家長順利地為自己的孩子答疑,幫助小學新入職的教師查找資料,幫助高年級學生順利自讀,本《随筆》将對這些含傳統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講解。敬請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