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衆号“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最近吃瓜吃的我有點上頭,每天搬闆凳等新小作文,畢竟年底的這個大瓜秒殺整個2021。
然後我決定寫這篇得罪人的文章。會得罪品牌方,也可能得罪别的推薦這款識字軟件的号,但想想,還有什麼能比讓廣大老母親們擦亮眼更重要的事?畢竟不管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掙錢都不易。好不容易雙減刷掉一批牛鬼蛇神,還總有鑽空子蹦跶出來的……
事情是這樣的,最近有個機構聯系我,希望我能夠給讀者推薦他們的識字課程,先是聊到理念,我們的觀點一緻:
識字沒有什麼年齡的限制,隻要孩子有興趣,随時都可以開始識字的啟蒙。但是!萬萬沒想到,看到他們發過來的介紹之後,我真的整個人都不好了!
首先看看這個大餅,一定會吸引很多家長:
科學的方法讓娃實現38天完成500字的學習計劃。(瞧瞧,精準數字多讓人動心)
不過話說回來,一個月出頭的時間,能夠認識500個字,并不是不可能(娃在識字敏感期且家長引導得法、或是已經上了小學的娃)。
關鍵是這個所謂“科學”的方法,讓我颠覆三觀,特别是這套所謂的“原創現代象形文字”:
我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樣的自信和狂妄,能讓一個機構敢把這種東拼西湊的“自創圖片文字”,和凝聚了中華民族智慧和曆史淵源的古老象形文字相提并論?
更不知道這樣的“文字”,到底有沒有經過任何正規渠道的認證和國家的批準?就能夠堂而皇之的在市面上推廣,還敢把這種“三無産品”吹噓成孩子識字的法寶......
結果竟然是我見識太少!原來市面上充滿了這種同樣是“自創”的圖片識字卡!!!還有不少家長都在用這種卡片給孩子做識字啟蒙!
比如這樣的(還帶着2個月認識1000字的宣傳語):
還有這樣的:
也許有人看了這樣的“圖片文字”和古老的象形文字一對比,也會覺得這種圖片文字雖然看起來劣質,但是确實更便于孩子的記憶。
對此,我的一定要給象形文字平個反:
甲骨文、金文這樣古老的象形文字确實随着時代的變遷,已經不再具備當時的意義,沒有辦法再特别直接地給人形象的表達。
但你以為我們了解曆史僅僅隻是為了認字嗎?!
我們來舉個例子,好比說“雷”這個字,大家乍一看會覺得:這個甲骨文完全不像現在的“雷”字啊!
其實,甲骨文的這個形象所表達的是天空中的閃電形,并且還是閃電伸縮曲卷的變化狀态!古人以為電閃雷鳴,變化莫測,威力無窮,故稱之為雷神。
圖片來自網絡
在經過漢字的演變後,金文中的“雷”加入了“雨”旁,表明既有傾盆大雨,又有雷電交加。後來慢慢隸變後楷書寫作“靁”。漢字簡化後寫作“雷”。
可見我們的祖先在創造字體的時候真的把“象形”的内核演繹到極緻了!這不就是在混沌蒙荒時老祖先們對天地宇宙萬物的認知嗎?而後人的不斷精進修整,不也正是時代變遷的寫照嗎?
如果孩子在年幼時,就能透過這樣的字,去窺探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智慧和思考,難道不是一件更值得欣喜的事嗎?
大家完全可以和孩子們一起上網搜索一下某個特定的字的演變過程,從象形文字到現代漢字,讓孩子們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學習文字的沿革和這千百年文字的變化所代表的含義,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如果說為了識字這麼功利的目的,就輕易否定古人的偉大智慧和中國的傳統文化,這絕對是撿了芝麻丢了西瓜。
也許有人會反駁:既然古代象形文字有意義,那麼為什麼現在人家自創的圖片象形文字就不能用?
......簡單粗暴點的回答就是:沒有經過臨床實驗的藥,你敢給孩子用嗎?
這些敢創造文字的機構創立才幾年?甚至才幾個月?那些背後的設計者們到底是不是文字專家?
我可以肯定地說:真正的文字專家,對于文字,必然心存敬畏,絕對不敢也不會做這種無知可笑的創造!
當然,之所以有這種“自創圖片文字”出現,還是因為識字啟蒙對于家長們真的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首先我想說:
不要焦慮!九年義務教育都普及幾十年了,文盲幾乎沒有了!你見過幾個不識字的成年人?!5歲不識字的有,15歲還不識字的沒有!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不是擺設!
那到底怎麼給孩子做識字啟蒙?怎麼才能增加孩子的識字量?
抛開那些一個月必須認識多少字的目标,永遠記住:大量的閱讀,才是識字的基礎。而讓孩子識字,最終是為了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一位資深語文老師曾經告訴過我,小學語文教學的原則就是:“音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好的語文老師,總是将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的。
所以,脫離語言環境來認字,和語言學習的基本原則是相悖的。中英文都是如此。在英文字詞的學習中,我也反複和大家說,詞彙要用在句子裡才更好記憶。
最終還是我總是強調的那句話:識字不是最主要的,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一切語言學習的關鍵。隻有這樣,才會愛看書,願意去思考理解。無論是從眼前功利,還是長遠來看,都受益無窮。
所以,我家一直以來用的方法其實最簡單,也非常有效——就是閱讀。
那麼,到底如何從閱讀中認字呢?
01 首先,親子共讀盡量要指讀
指讀的過程中,你的手劃過字,小小娃會知道那個就是字,有基本概念;再大點,對經常出現的比較簡單的高頻詞(中英文都是如此)會看個眼熟,可以嘗試引導讓孩子自己來補全閱讀文中的簡單字。
這個過程是閱讀中的小插曲,不要去強迫孩子。
這裡也給大家看一個先先在6歲的時候,給2歲多的後後講故事的視頻。指讀、讀圖、提問、探讨,這一系列正是讀故事裡很值得鼓勵的引導方式。(此處為截圖,收看視頻請登錄文章首發處。)
來源于視頻号:無敵大薇薇
至于說指讀會讓孩子不願意看圖啊,限制想象力啊什麼的,基本是無稽之談。
如果你發現孩子有這個趨勢,那一定是方法問題。比如,逼迫孩子一定要focus在字上,或者是閱讀的時候就是讀字,而完全沒有給孩子機會去享受閱讀的美好。
02 其次,用到詞根記憶的方式
先先識字比較早,但我還是會帶他一起來拆解。大概5歲的時候,我們講到河字,我告訴他,所有有三點水這個部首的字,都和水有關。
想想看有哪些字呢?你說一個我說一個吧?然後我們就開始,海,湖,洋,渴,洗等一個個接起來。這也是我們經常玩的字詞遊戲,不需要紙筆,在路上随時就可以聊着玩起來。
先先問我:為什麼這些和水有關的字都是三點水這個部首,但是水字本身又沒有這樣的水點呢?
我第一反應是誇他這是個好問題,然後再一邊寫一邊解釋:
水字最開始的寫法,就是三條彎彎的道。再給他畫了幾條彎道道,後來到篆體的時候,就和我們現在的水字很像了。所以我們現在的水字就是這樣演變過來的。
這裡也給大家貼上一段視頻,是今年5月,我給後後在講《詠柳》的時候,說到了“詠、泳”兩個字。
視頻沒錄完,實際上之後我引導他去想一想,這兩個字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又把“永”字寫出來,順便又說了說形旁、聲旁是什麼。
對于小娃來說,不要要求他能記住,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次次的講,會給他加深印象,并且學會用這樣的方式來思考。這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03 再次,要注意有效閱讀
也就是孩子要真正理解這個故事所講的内容,并且能從中有所收獲。這個收獲可以是精神上的或是思考上的。
對于已經開始識字的孩子,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和孩子一起玩圈詞的遊戲,讓他們把句子裡的每個完整的詞或者詞組都圈出來。
舉個例子,我讓先先圈過一句話(故事出自和氏璧):
于是卞和前往王宮,把這塊玉石獻給楚厲王。
他不認識卞字,我給他讀出來,讓他接着圈。然而他圈出來的詞是:卞,和前,往王宮。
很明顯,這句話他沒有理解。那麼這個時候即使他知道卞字的讀法,也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我需要幫他修正詞組間的邏輯關系,這樣他讀下來自己也感覺順口了,所以很快就理解了卞和是一個人的名字。而卞字自然也更加容易記憶了。
在閱讀過程中,我并不要求他每個字都記住,如果他能根據上下文意思來理解,就不用太擔心。
遇上不認識的字的時候,我會把正确的再讀一遍,并簡單講解意思,實際上大部分時候在讀出來的時候,孩子也結合上下文知道意思了。(這一點中英文識字通用)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讓大家知道:
1、如果抱着功利的想法,要求孩子的識字量一定要達到多少,為了盡快達到目标,而采用“圖片象形文字”這種看似輕松的方法。
雖然短期内能夠讓孩子識字量成倍增長,但慢慢就會發現,孩子對已經認識的字掌握并不牢固,也可能并不理解字的真正含義。
反而因為記住的是卡通圖片,禁锢了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對于字詞的理解非常片面。
2、采用閱讀的方式慢慢增加孩子的識字量,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隻有基礎打牢,才會讓今後的語文學習事半功倍。
而上文中說到的一些閱讀中的識字和引導技巧,比如拆解字、高頻詞等,也可以大大幫助到孩子提升識字效率。
帶娃學習,目光放長遠,行動在當下,就是緩解焦慮且行之有效的法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