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遠離和克服社交恐懼症呢

如何遠離和克服社交恐懼症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6 16:28:29

大文豪莎士比亞說過:“沒什麼事是好或是壞的,但思維卻使其中有所不同。”

如果這種觀點用在與人交往上,我們就能夠更好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什麼有些人很少跟别人結怨,去到哪裡都很容易跟别人打成一片,受到歡迎;而有些人隻能安安靜靜地待在一旁,好像被人排擠一樣,受到别人的嫌棄呢?

與其說是我們的性格造就這種情況,倒不如說是我們的思維模式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模式,最終導緻了這個結果出現。

一些社交困難或者内向自卑的人,他們在社交活動中常常感到難堪,以緻産生強烈的回避念頭,然後被人無故非議,甚至被排擠,很大程度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什麼事,恰恰是他們什麼事都不去做。

人際交往,不可能原地不動就能夠與他人建立的關系。隻要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隻要我們跟别人打交道,就不可避免地要跟别人建立起某種關系,無論是情感上,還是利益上。

為此,把我們的社交焦慮減到最低,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我們融入不同的社交群體之中,做到我們想要做的事。

三種不良思維模式

影響我們社交的負面思維模式,大概有三種:創傷性回憶,預期性焦慮,偏見性認知

如何遠離和克服社交恐懼症呢(如果你有社交恐懼)1

創傷性回憶,就是過往的遭遇,導緻在心理留下了痛苦的回憶。當再次面對相似的情景時,這些回憶就會影響到自己的行為。

在戀愛關系上,創傷性回憶更容易體現出來。上一段戀愛被另一半無情地抛棄,那麼遇到下一個喜歡的人時,往往畏手畏腳,不敢主動踏出第一步,争取屬于自己的幸福。因為他們擔心,這一次的結果會不會跟上一次一樣,同樣導緻自己陷入萬劫不複的痛苦之中。

有時盡管事情過了好久,但潛意識仍然保留着那段回憶殘留下來的感覺,于是一旦面對相同的情景,就會讓他們對事情産生相似的感受。這時他們很可能就會逃避這件事,盡量不去觸碰,減少痛苦的感受。

如何遠離和克服社交恐懼症呢(如果你有社交恐懼)2

預期性焦慮,也是很常見的負面思維。這種對未來可能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事情,過早地産生焦慮感,對我們會造成很顯著的影響。

假如我們事先就認為我們跟對方聊天,會引起對方的憤怒,我們就會避開這一行為。如果我們認為這份工作會做不好,我們就不會開始行動。

這種一種思想上的消極傾向,很容易消磨我們的自信心,“出師未捷身先死”,總覺得自己無力勝任任何事情,整天擔驚受怕。一旦這種思想用在人際交往上,則很難跟别人建立友好的關系了。

偏見性認知,就是對真實的事情産生歪曲的認知。上面兩種思維模式,某程度上也是屬于偏見性認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說的就是這個問題。畢竟被上一個喜歡的人抛棄,不代表下一個喜歡的人也會抛棄你。擔心是很正常,但如果過分執着這個觀念,就是屬于一種偏見的想法了。

很多時候,我們對于自己或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見,隻是還不至于到偏執這種程度,所以對我們影響不大。假如我們過分地執着一些事情,認為肯定會是某個樣子,覺得一定會出現那個情況,這就屬于偏見性認知了。

例如,總覺得别人說的話是針對自己,總覺得自己的行為會被别人審視,總認為自己沒用,總認為一件事情出現一次,以後肯定會經常出現等等。把一些事情過早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定性,就屬于偏見。我們一定要加以注意。

想要克服這些不良的思維模式,我們必須要做到兩步:明确你的想法和選擇正确的想法

如何遠離和克服社交恐懼症呢(如果你有社交恐懼)3

調整你的想法

這兩步,對于我們去做什麼事,都是應該要遵循的步驟。

但這篇文章是針對人際交往而說明問題,所以我就以人際交往中可能遇到的情景做例子。

明确你的想法,就是要讓自己确切知道,當處于某種情境下時,你内心到底正在想着什麼。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我們就不可能由此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那怎麼找出自己的真正想法呢?可以把自己置身于一個具體的場景之中,然後設想自己可能遇到的情況。這一點,可以用過往的經驗來分析得出。

如何遠離和克服社交恐懼症呢(如果你有社交恐懼)4

從這個列表可以看出,當你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往往會對這件事先産生感覺,繼而才對這件事有一個清晰的想法。正如你失戀這件事,你先感到痛苦,然後才會産生“他離開我了,我這輩子不能沒有他”這樣的想法。

所以,你的想法,一定是由這件事帶給你的感受而産生出來的。如果我們對失戀這件事的感受是失望,甚至是解脫,你的想法想必肯定不會是前面那句“我這輩子不能沒有他”,說不定就是“舊人不去,新人怎麼來”。

也就是說,當你一些負面的想法出現時,你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什麼事情引起的。你害怕跟陌生人交談,造成你害怕的原因,你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什麼事情讓你有這個感覺。畢竟你不可能一生出來就是這樣子,那為什麼别人卻不是這樣呢?

搞清楚起因,你才能明确你的想法。原來你害怕跟陌生人交談,是因為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教導陌生人是壞人,或者曾被陌生人欺騙,于是你便從中得出一個想法:我無法跟陌生人很好的交談,因為我不可以。

或者你感到自卑,總覺得自己不如别人,是因為一直以來你都被别人打壓、取笑,以緻性格慢慢變得謹小慎微,于是你從中便得到這個想法:我真沒用,做什麼别人都看不起我。

當你明确自己的想法之後,知道其背後的原因,接下來就是做第二步,就是選擇正确的想法

你要重新審視這些想法,對這些負面的想法提出質疑,是不是真的是你認為的那樣。到底是真實的這樣,還是别人認為的這樣?

設想一下,下雨天,别人認為這種天氣會影響情緒,那你的情緒是不是真的會受到影響呢?還隻是你被别人暗示了才受到影響到而已?

那些負面的想法和認知,你必須對此提出質疑,學會用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對于一個有社交焦慮的人來說,他們選擇的想法,往往是對自己不利的。比如一個人從他身旁走過,沒有看到他,什麼表示也沒有,他可能就會認為别人看不起他,故意忽視他。

但這種想法,是不是事實呢?

未必。

這時,我們必須選擇正确想法,也許别人隻是想事情太入神,才沒有留意到你罷了。我們不能專注一種可能,還要看到事情的其他可能性。

很多人深受社交焦慮和自卑内向之苦,以緻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人際交往都受到了極大的困擾,往往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去選擇正确的想法,來改變自己的思維。他們隻選擇一種方式,也是負面的那種方式,來解讀遇到的事情

長此以往,他們還怎麼能夠提升自己呢?

所以改變自己的選擇,正是你需要做的。我們可以做一個表格來轉變自己的思維,從前面的内容上,再加上三種。

如何遠離和克服社交恐懼症呢(如果你有社交恐懼)5

怎麼做?

改變自己的負面想法,可不是一時三刻的事情,不要隻是想,要把它們用筆和紙寫下來。每天都寫,遇到情況就用這種方法記錄,然後改變

當你把這種方法運用得足夠多的時候,你的想法才會變成穩定的轉變,接着就能夠透過語言和行動表現出來。否則,你隻是想,想得再努力,對你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坐下來,在某些事情上,明确你有什麼負面的想法,寫下來,然後找出背後的原因,選擇一個正确的想法,再按照寫下來這個想法去行動,你就會慢慢撇除不好的思維模式了。

記住,每當你遇到一些事情,在你腦海中首先出現的是負面想法,你都要用這個想法過濾一遍。審視這個負面想法,到底是事實,還是隻是你或别人的偏見性的認為。然後思考其他可能的選擇,選取正确的想法去改變,行動。

堅持下去,你能夠獲得改變

當然,最後還要說一點,就是不要給予自己太多壓力。

一些社交焦慮和自信心缺乏的人,常常對自己增加一些莫名其妙的壓力。說個話,也希望自己從沉默寡言,一下子就變得幽默風趣,有種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感覺。一旦意識到自己做不到,就開始擔憂,退縮,懷疑。這也是屬于一種負面的思維模式。

其實,我們隻是普通人而已,幹嘛要對自己提出這麼多不合理的要求呢?

人是一天一天慢慢變好的,而不是一蹴而就就能來個大變身。對自己,對他人,保持一個平常心就好了。盡人事,而後聽天命。

所以積極思考對人生而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态度。而态度,就是一種預先給我們安排好了以某種方式去行動的信念。

試想一下,當你一種消極、悲觀的方式去行動的時候,你認為你能夠把事情做好嗎?

很多态度灰暗的人,他們經常把時間用在抱怨和逃避上面,而不是主動采取行動來解決問題。

長此以往,這些行為隻會消耗他們的精力,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想要改變這種狀态,你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心态,培養積極的思考習慣。

如何遠離和克服社交恐懼症呢(如果你有社交恐懼)6

如何培養積極思考?

1,尋找美好一面。

有一個流行詞叫“小确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

小确幸代表微小而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幸福。有時候正是這樣細小的幸福,讓我們依然覺得生活很美好。

如果一件事情在你看來是百分之百的壞,那你肯定忽略了其中一種東西了。

尋找事情的一個積極面,讓生活多一點“小确幸”,你就會慢慢學會如何從一個正面的角度去看待每件事了,生活越來越來開心!

2,選擇你的用詞。

分析一下你的語言習慣,到底有沒有經常使用一些消極的詞彙呢?

諸如“我不能”,“我不行”,“我不會”這些。一旦你形成這樣的用詞習慣,你的潛意識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對我們的思維和情緒造成擴大的影響。

以前我遇到事情都會唉聲歎氣,但現在就算遇到問題,我也會說“挺好的”,“沒關系”,“還好吧”,久而久之,我的心态也慢慢豁達起來,不會再消極逃避,而是主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3,和積極樂觀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說不要跟滿身負能量的人在一起呢?

因為他們會消耗我們的精神,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他們都能夠散發出負面的力量,影響身邊的人。

正因如此,樂觀熱情的人就值得我們與之交往了。跟他們在一起,我們會耳濡目染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而這種美好的感受,恰恰是我們奮鬥的動力。

4,減少批評。

最常見的一種消極習慣,就是批評。習慣批評的人,是因為事情的發展違背了他們所期待的方式,于是心生不滿的一種語言習慣。

别人做錯,你批評當然可以,但如果你不顧事實與否,就草率地提出負面的結論,你這種做法隻會消耗自己的精力去糾結問題,而忽略了應該要采取方法來解決問題。

嘗試接受已經發生的情況,不要将這個情況與一種不切實際的理想作為比較。

5,限制抱怨。

偶爾抱怨一下未嘗不可。因為有時候向别人訴說苦惱,分享自己的感覺,可以幫助你加深友誼和舒緩日常壓力。

然而,千萬不要讓抱怨變成一種習慣。

有些人不斷自怨自艾,塑造出自己非常可憐的形象,這隻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感覺更糟糕。當你抱怨完,就應該要立刻投入積極思考的狀态之中。待在負面情緒裡越久,你就越難抽身離去。

6,不必擔憂。

擔憂是積極思考的障礙。

你總是設想最壞的情況,然後把這種情況當作是真實困難那樣看待,這自會徒增煩惱。我們做最壞的打算,是因為這樣做能夠讓我們有一個預先反應的機制,即便事情真的發生了,我們也能及時反應過來,但這不是用來給我們帶來煩惱的方式。

消除擔憂的關鍵就是停止考慮最壞的情況。很多最壞的情況,隻會出現在我們的想象之中,并沒有真實存在的。改變能夠改變的情況,然後接受不能改變的情況。

一個人心裡想着的是開心的事情,他就會感到開心;想着悲傷的事情,他就會悲傷。

盡管人不能操控命運,但可以改變看待事物的态度;不能控制他人,卻控制掌握自己;不能預知明天,卻可以珍惜今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算我們沒辦法決定事情的成功與否,但我們可以讓自己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這才是積極的态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