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22:36:12

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縣,擁有“苗繡”“苗年”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傳承與保護中,雷山将非遺資源發展為産業,幫助群衆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戴着口罩、袖套,圍上圍裙,手拿鐵釺穿過孔洞,将仿藤勾在鐵釺一端,往後一拉,仿藤就随鐵釺的移動固定住。在雷山縣宏鑫工藝品加工廠拉花區,工人們正在編織機前用仿藤編織眼笪。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貴州雷山)1

一名工人正在工廠裡編織眼笪。新華社記者 肖豔 攝

“我們的産品可以用來做隔斷、吊頂,也可以用來做裝飾,去年總産值約800萬元。”加工廠創辦人楊國超是雷山縣藤編縣級非遺傳承人,在他眼裡,藤編技藝已經從祖祖輩輩流傳的“吃飯手藝”變成了真正的産業。

2018年楊國超和妻子返鄉創業,在老家帶着幾個村民開始編花篼,當年就帶動5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楊國超介紹,目前工廠每天都有百來人上班,工人一個月計件工資最多的能拿到6000多元,平均工資在4200元左右。

走進雷山縣銅鼓廣場旁的錦雞繡業有限公司門店,帶有苗族刺繡的小方巾、有織錦圖案裝飾的圍巾、“小清新”風格的刺繡帆布包映入眼簾。和其他民族服飾店不同,這個店裡的産品顯得格外“洋氣”。

“大多是改良過的産品,這些産品更能适應全國的市場。”店主甘小芝說,希望未來帶有民族特色的東西能夠吸引更多人,讓苗族文化元素融入生活。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貴州雷山)2

甘小芝正在向記者展示店内的苗繡圍巾。新華社記者 田德豐攝

甘小芝在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建了一個就業車間,還在村裡建了一個研學基地。她說:“我們固定用工35人,每年平均帶動200人就業。”

蘆笙是苗族傳統樂器,在雷山,節日盛典都離不開蘆笙的美妙旋律。家住雷山縣大塘鎮岩寨村的餘曉平是一名“90後”苗族蘆笙制作師,也是雷山縣苗族蘆笙制作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

餘曉平少年時便跟着老師學習蘆笙制作技藝。現在,餘曉平以家庭作坊的經營模式,從事傳統苗族芒筒蘆笙制作,産品主要銷往雷山及周邊地區的苗族村寨。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貴州雷山)3

餘曉平拿着即将制作完成的蘆笙。新華社記者 田德豐 攝

餘曉平說,蘆笙制作最難的環節是制作銅片和調音。多年來,自己潛心鑽研,終于解決了蘆笙音質和音準不穩定等問題。現在,他生産的蘆笙質量好,音質清脆,産品供不應求。很多鄰縣的客戶直接找上門來訂做蘆笙,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

傳統技藝正在幫助更多人敲開緻富幸福門。雷山縣自2018年以來,已建成非遺工坊50餘家,其中20家被列入貴州省第一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名單。據不完全統計,傳統技藝的不斷發展,直接或間接帶動5000多名群衆參與生産,實現增收。(記者肖豔、田德豐)

來源: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