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解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隻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緻地去教育。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解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解釋】五代時,燕山人窦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解釋】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隻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解釋】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解釋】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解釋】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解釋】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1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解釋】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解釋】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解釋】我國采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然後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釋】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麼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麼叫“三光”,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解釋】什麼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
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解釋】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時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複,永不停止。
日南北,日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解釋】說到東、南、西、北,這叫作“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解釋】至于說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和組合變化而産生的。
十幹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釋】“十幹”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幹”;“十二支”指的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記時的标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