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衆多花卉中,最具有文學和傳奇色彩的恐怕要數牡丹了。古人認為群花之中,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稱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盛贊“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豔麗的花朵下面,相貌平平的牡丹根卻更能赢得曆代中醫的青睐,因為它的根皮是一味良藥。
牡丹為芍藥科芍藥屬植物,莖直立,枝粗壯,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或而回羽狀複葉。花朵豔麗,形似芍藥,但是枝幹卻像樹木,所以又被稱為木芍藥。
牡丹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怕澇、怕高溫,在全國各地廣泛栽培以做觀賞用,尤以河南洛陽牡丹最為出名。所以牡丹又被稱為“洛陽花”,并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說法,每年4月是最佳觀賞期。
臨床以牡丹或者芍藥科牡丹組其它一些種的根皮入藥,處方名“牡丹皮”,性味苦、辛、寒,主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苦寒入血分,最善清血分制熱,《本草經疏》謂其為“涼血熱之要藥”,常與水牛角、地黃、赤芍等同用。可用于可用于溫病熱入血分所緻的發斑、吐血、衄血。以及熱毒所緻的皮膚瘡瘍紅腫熱痛等。
牡丹皮善于活血化瘀,且活血而不峻,可用于閉經、痛經、跌打損傷等,尤其适合于血熱瘀滞的疾病。
牡丹皮善于清熱,尤其善于清虛熱,《本草新編》謂其為“治骨蒸之聖藥”。常和青蒿、鼈甲、知母、黃柏、銀柴胡、地骨皮等聯用,治療熱伏陰分所緻的發熱,骨蒸潮熱、郁熱等。
牡丹皮一般生用,内服5~15克。若用于活血化瘀常用酒炙後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