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統計局在通報,“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青年群體”就業情況時稱,青年群體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普遍面臨摩擦性失業的困境。什麼是摩擦性失業呢?
摩擦性失業一詞剛一出現,網友們就都在琢磨,這又是個什麼文字遊戲?對于網友而言,确實有太多新詞讓人撓頭?比如靈活就業、低齡老人、溫和漲價、居家養老、報複性消費等等,其他的歡迎各位積極補充,總之就是第一眼看不懂,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燒腦的文字謎語。
其實,“摩擦性失業”還真是一個早就存在的經濟學概念,我們還是簡單地去解釋一下,就是企業和勞動力在接觸後沒有看對眼,就和你的相親對象一樣,總之是感覺不合适,然後就散了,隻能再去找下家了。再直截了當點說,比如一個小時給你9元,讓你打螺絲,你覺得不滿意。想找個月薪上萬坐辦公室的工作,但是滿意的工作需要花時間去找,中間沒有工作的空擋就叫摩擦性失業。
當前來看青年就業困難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社會整體失業率雖然有所好轉,但青年失業率确實在持續上升。2022年五月份數據統計,16到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達到了18.46%,六月份這個數據上升為19.3%,持續創造曆史新高。用摩擦性失業來描述年輕人當前的就業情況,其實難掩年輕人就業難的實際問題。
同比一下今年上半年其他國家同年齡段的失業率,美國為8.1%,英國為10.8%,歐元區為13.1%,日本為3.8%,韓國為7.3%,拉美地區為21.4%,印度為43.7%。當然這是一個橫向比較的結果。大家覺得我們的失業率是嚴重了,還是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呢?
摩擦性就業該怎麼解決呢?畢業生就該放下身段,不管好壞先找個班上嗎?好工作誰都願意接受,可問題是有那麼多選擇嗎?
我個人認為應屆畢業生确實應該從基層做起,尤其是技術類型的工作,隻有積累了足夠的工作經驗,才能在未來有所作為。但是一定要選好适合自己的工作,再去付出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摩擦性失業是在所難免的。想找到滿意的工作,中間就需要時間,可沒有合适的工作也不能沒有收入吧,應該先去做一些靈活就業的工作,比如外賣、網約車、代駕之類的,必定養活自己才是硬道理。如果你不想工作,而選擇去考研,請看清你的專業是否有考研的必要,如果你是醫學生、或者高端技術工種你可以選擇繼續深造,有的專業是沒必要考研的,選擇考研不僅白白浪費三年時間,還會讓你未來的競争力大幅度下降。
摩擦性失業的内涵不在于“摩擦”,關鍵還是在于“失業”。在大環境下,年輕人還是要放低一些預期,不要被短視頻騙了,天天鼓吹年入百萬,隻會帶歪一代人的價值觀。年輕人也要認清現實,月薪過萬,在北上廣也能領先80%的同齡人。年輕人最重要的還是選對行業,有了充足的成長空間,未來才能進入社會的快車道。起薪雖然重要,但是也要擦亮眼睛,看清楚自己的行業前景,選擇更利于自己未來發展的工作,機會要靠自己争取。對此你怎麼看,我們在評論區讨論一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