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未來的大城市會有變化嗎

未來的大城市會有變化嗎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5-18 03:49:43

原創 劉曉博

3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在官網發布了《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并配發了答記者問。

其中關于“優化行政區劃設置”一節的表述,非常引人注目。文件的原文是:

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慎重從嚴把握撤縣(市)改區,嚴控省會城市規模擴張,确需調整的要嚴格程序、充分論證。穩慎優化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

“慎重從嚴把握撤縣(市)改區”的類似提法,已經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是“嚴控撤縣建市設區”)。但“嚴控省會城市規模擴張”的提法,是第一次公諸于衆。

這是否意味着中央不再支持各地的“強省會戰略”?一批大城市的“擴容夢”,是否已經破碎?這将對各地的樓市,産生怎樣的影響?

“撤縣(市)改區”近年非常流行。

具體來說,就是直轄市、省會城市或者地級市,把代管的縣、縣級市改為區。

未來的大城市會有變化嗎(這些大城市的擴容夢)1

上圖就是最近幾年裡,被改為區的縣、縣級市名單。

最典型的,是四大直轄市的撤縣(市)改區。以前,北京、天津、上海、重慶下面都有很多縣或者縣級市,目前北京、天津和上海代管的縣全部轉為了區。隻有重慶還留下了幾個縣、縣級市。

為什麼各地熱衷于“撤縣(市)改區”?

“面子”上比較好看,可以迅速提升城市的人口等級,做大做強;“裡子”上,容易獲得規劃上的各種利好,提升房價、地價。

比如要建地鐵,城區常住人口必須超過300萬,代管市縣裡的城區人口是不算的。部分城市“撤縣(市)改區”的直接沖動,就是想修地鐵。

過去這些年,通過“撤縣(市)改區”做大的城市很多,比如濟南、成都、長春都通過合并“别人”代管的縣、市,實現了外延式擴容。煙台、漳州、南通等城市,則是把自己代管的市縣改為了區,實現了内涵式的擴容。

越來越多的城市,特别是省會城市,希望“撤縣(市)改區”迅速實現“強省會”的夢想。

疫情之後,高層對中國的城鎮化戰略進行了反思。2020年11月1日,在“求是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幹重大問題》的文章,關于城鎮化有以下新提法:

1、産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是客觀經濟規律,但城市單體規模不能無限擴張。長期來看,全國城市都要根據實際合理控制人口密度。

2、不能盲目“攤大餅”。要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

3、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

4、要選擇一批條件好的縣城重點發展,加強政策引導,使之成為擴大内需的重要支撐點。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國家發改委在2021年3月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提出:超大城市要“瘦身健體”;要劃定并堅守城市開發邊界,慎重撤縣設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慎重撤縣設區”進一步表述為“嚴控撤縣建市設區”。

國家發改委最新文件進一步表述為:“慎重從嚴把握撤縣(市)改區,嚴控省會城市規模擴張,确需調整的要嚴格程序、充分論證。”

也就是說,“撤縣(市)設區”的大門,進一步收緊了。

這對于希望通過“撤縣(市)設區”做大做強的城市來說,是一個晴天霹靂。

為什麼政策會發生變化?原因大概有三個:

第一,行政區劃有很強的曆史傳承性,理應保持相對穩定。行政區劃變化太大、太快,可能丢失很多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密碼”。

第二,單個城市過于龐大,會讓一個省級區域内發展失衡。“強省會”往往成為資源黑洞,把周邊城市吸幹。

第三,随着城鎮化率提高、人口紅利結束,再加上大城市房價過高,城鎮化進程開始放緩。真正能承載農民進城夢想的,不是大城市,而是普通縣城。多保留一些公共資源優良的縣,有利于提升城鎮化率、擴大内需、拉動經濟。

未來的大城市會有變化嗎(這些大城市的擴容夢)2

上圖是中國每年城鎮人口增量的走勢圖。可以看出,最近幾年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正常年份,全國一般新增2200萬左右城鎮居民,但2021年竟然下滑到了1205萬人。

這固然有疫情沖擊的因素,但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大城市房價太高,即便是地級市的房價都不是普通進城農民可以承擔的。

所以,中央才審時度勢提出“縣城是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省城代管的縣,往往是産業、人口的強縣。如果改為區,房價馬上上漲,對農民的承載力會顯著下降。

城鎮化是中國當前最大的内需,如果每年新增城鎮化人口一直低迷,穩增長、保就業難度将大增。

而這,正是國家提出“慎重從嚴把握撤縣(市)改區”的根本原因。

這是否意味着,國家不再支持“強省會戰略”了呢?

其實不然。就在最近兩天,國家發改委批複了《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裡面就明确提出“強化三省省會城市引領功能”。

未來的大城市會有變化嗎(這些大城市的擴容夢)3

“強省會戰略”國家還是支持的,但“不能過多強調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國家發改委答記者問)。

那麼問題來了:哪些城市,是當今最急于“撤縣(市)改區”的?它們還有戲嗎?

看下面這張表,就一目了然了:

未來的大城市會有變化嗎(這些大城市的擴容夢)4

上圖是中國46個主要城市的市區面積排行榜。

在大家印象裡,深圳、廈門是面積最小的城市。其實如果單就市區而言,還有很多城市比深圳、廈門更小。

比如鄭州,市區面積隻有1071平方公裡。而合肥、太原、蘭州、福州、呼和浩特、長沙、石家莊、銀川、海口、貴陽,這些省會城市的市區面積都不算大。

而且,他們都有代管的市縣。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有“撤縣(市)改區”的打算。

最典型的,莫過于鄭州和合肥。

未來的大城市會有變化嗎(這些大城市的擴容夢)5

上圖是鄭州的行政區劃圖。

鄭州代管了6個市縣。兩年前,鄭州官方就透露了把中牟、新鄭、荥陽、新密改為區的想法。這樣,鄭州市轄區的面積可以大大拓展。

鄭州是一個擁有1260萬常住人口的城市。由于市區狹小,鄭州的“城區常住人口”隻有534萬人,勉強達到了“特大城市”的标準。

未來的大城市會有變化嗎(這些大城市的擴容夢)6

上圖:第七次人口普查之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名單。

常住人口比鄭州少了200萬的東莞,因為下面沒有代管市縣,所以城區人口達到了956萬人,将在3年内晉級“超大城市”,跟北上廣深并列。

在中部地區跟鄭州形成強競争關系的武漢,雖然總人口比鄭州少了20多萬人,但很有可能在今年就晉級“超大城市”。

武漢為什麼能這麼快湊夠“城區1000萬人口”?最大的秘密就是,武漢早早就把代管的市縣都改為區了。

也就是說,鄭州在跟武漢、東莞等城市的“城市等級之争”中,被代管市縣絆倒了!

未來的大城市會有變化嗎(這些大城市的擴容夢)7

上圖是合肥的行政區劃地圖,合肥的情況跟鄭州類似。

雖然合肥在2011年通過“三家分巢”實現了外延式擴容,做大了整體面積,但新拿到手的巢湖市、廬江縣都是代管的。再加上肥西、肥東和長豐,一共代管了5個市縣。

其結果是:合肥雖然總面積達到了1.14萬平方公裡,但市區面積隻有1345平方公裡。

所以,合肥也一直有強烈的“撤縣(市)改區”想法,首當其沖的是肥西、肥東和長豐三個縣。如果都能改為區的話,合肥市區将擴大到7000平方公裡以上。

現在,國家正式提出了“嚴控省會城市規模擴張”,鄭州、合肥、太原、蘭州、福州、呼和浩特、長沙、石家莊、銀川、海口、貴陽、蘇州等一大批城市的“内涵式擴容夢”,還能實現嗎?

未來誰最有可能殺出重圍,實現夢想?

我的看法是,國家并沒有完全關閉“省會城市規模擴張”的大門,而是留有一個狹窄的小門:“确需調整的要嚴格程序、充分論證”。

所以,未來還會有“撤縣(市)改區”,隻是會非常慎重而已。

最有可能實現夢想的,是鄭州。原因很簡單,鄭州市區面積太小了,影響到城市的發展。而且鄭州是“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很高。要實現這個定位,必須擴大市區面積。

其次是合肥。

合肥雖然沒有“國家中心城市”的頭銜,但它是中國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再加上近年來合肥在科技創新、産業轉型上進展很快,成為榜樣,國家也有理由支持合肥。況且,合肥市區的确太小了。

福州作為沿海經濟活躍省份的省會城市,市區面積隻有1700平方公裡,而且下面代管了7個縣市,有平潭這樣的承擔國家戰略的新區。所以,未來福州實現内涵式擴容,增加市區面積也是可能的。

至于那些在省内首位度本來就很高的城市,未來擴容的難度會比較大。

下圖是2021年主要城市GDP省内占比排行,這是一個重要的“省内首位度”指标:

未來的大城市會有變化嗎(這些大城市的擴容夢)8

銀川是省内首位度最高的城市,而且在過去20年裡提升最快。這樣的城市,即便市區面積小一些,也沒有進一步做大做強的緊迫感了。

另外,像西甯、哈爾濱、成都、西安進一步擴容的必要性也不高。

在“嚴控省會城市規模擴張”的背景下,計劃單列市、普通地級市的擴容又将如何?

難度也都增加了。

目前5個計劃單列市中,大連、青島、甯波分别有3到4個代管的市縣,估計改區也将變得非常困難。深圳、廈門已經全域“城區化”,他們沒有内涵式擴容的空間了,急需外延式擴容,但短期内估計很難實現,要看特區成立45周年的時候了。

普通地級市的“撤縣(市)改區”,未來難度比省會城市還要大,除非情況特殊。比如是國家承認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市區非常狹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