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學名番薯,别稱地瓜、甜薯,紅薯,一年生草本植物。紅薯最早種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紅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
紅薯是一種營養齊全而豐富的天然滋補食品,每100g鮮薯塊可食部分占90%左右,含有碳水化合物(主要供能營養素)、含有的脂肪占可食部分的0.2%,是其它食物無法比拟的。而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卻十分豐富、多糖(既能有效地防止心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積,維持和增加動脈血管壁的彈性,減少皮下脂肪的堆積,又能防止疲勞,恢複精力,防治便秘,強身益壽。)、磷、鈣(牙齒和骨骼的主要構成成分、預防骨質疏松)、鉀(維持心肌的正常功能、降低血壓)、胡蘿蔔素(形成維生素A的重要原料)、鎂(激活多種酶的活性、維護骨骼生長、維護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維護胃腸道的功能、調節體内鉀和鈣的平衡)、維生素A(保護視覺功能、保護黏膜及上皮細胞的完整健康)、維生素C(解毒、促進抗體的形成)、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其它B族維生素(對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機體代謝、機體神經系統都有重要作用)、豐富的纖維素(能阻止脂肪和膽固醇在腸内的吸取,促進脂質的新陳代謝,可以有效地預防人體營養過剩、維護腸道菌群健康、為腸道有益菌群提供食物)。這些物質,對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延緩智力衰退和機體衰老起着重要作用。還含有生物類黃酮物質。日本衛生部已将其列為食療的重要食品。據科學家分析,其蛋白質的含量超過大米的7倍;胡蘿蔔素的含量是胡蘿蔔的3.5倍;維生素A的含量是馬鈴薯的100倍;糖、鈣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含量皆高出大米和面粉。
紅薯一次不要吃太多,每天食用50~100g為宜,紅薯要趁熱食用,涼的紅薯易緻胃腹不适。紅薯在胃中産生酸,所以胃潰瘍及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食用。一次不要吃得過多,而且和米面搭配着吃(每天谷薯類食物攝入在250~400g)。,并配以鹹菜或喝點菜湯,既能達到營養互補,又可避免燒心、吐酸水、肚脹排氣等現象。
疫情當前,可以适量地吃一些紅薯來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為腸道菌群提供充足食物來源,增強腸道菌群的健康,腸道菌群比例健康了,我們的腸道才能健康,腸道健康了,才能更好的吸收我們所攝入的各種食物中的營養,來使機體提高抵抗力,抵抗病毒的侵襲。當然,也不要忘了适當地進行身體活動。
挑選紅薯時,不要挑圓滾滾的,要長條形的,味道好些,盡量挑選外皮是紅皮的。烤紅薯最好在家自己做着吃,外面的烤紅薯對健康不利。在家做烤紅薯可以用微波爐(廚房用紙打濕後整個包裹紅薯,放入微波爐内高火15分鐘左右可使用)或者是用烤箱(找大小相同的紅薯洗淨後晾幹水份,放入烤箱烤盤内,烤箱上下火200℃,烤25分鐘取出翻面後再繼續烤制2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烤箱制作時要根據自家烤箱情況調整溫度、時間)制作。烤箱比微波爐的好吃。
主要參考資料:中國食物成分表.第2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民衛生出版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