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鄧先生在一陣幹咳後出現胸悶氣短,并持續不能緩解。這些不适讓他聯想起年前感染新冠病毒時的症狀。害怕“複陽”的鄧先生不敢耽誤,2月15日,他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急診醫學科想要查個肺部CT。
接診的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吳娜了解到鄧先生有高血壓病史,測得心率偏慢僅有50次/分,因此建議他完善心電圖檢查。
“我是想來檢查下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為什麼要做心電圖?”盡管心有疑慮,但鄧先生還是遵醫囑完成了相關檢查。
結果讓現場所有人驚出一身冷汗:心電圖提示存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I度1型房室傳導阻滞,這意味着年僅36歲的鄧先生沒有明顯胸痛,僅以咳嗽起病、出現胸悶氣短這種非典型症狀,卻發生了兇險萬分的急性心肌梗死,随時有性命之憂。
急診立即啟動綠色通道,最快速度将鄧先生送入介入治療室進行急診冠脈造影,檢查發現他的右冠狀動脈果然存在急性閉塞病變。心血管内科二病室副主任醫師石為及時開通閉塞血管、恢複右冠血流供應,鄧先生這才轉危為安。
急診醫學科主任李國軍介紹,典型的心肌梗死發作一般會出現胸骨後壓榨樣、悶脹性、窒息樣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胛區、左上肢等,持續時間為15分鐘以上,還可能伴有冷汗、瀕死感,通常含服硝酸甘油等藥物症狀不能緩解。這些症狀可幫助醫生快速診斷、立即給與相應治療,最大可能地挽救生命。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非典型性心梗患者并不少見,這就需要臨床醫生對病人尤其是高危人群謹慎排除診斷。
因此,在無情緒波動和劇烈運動下突然出現嚴重的心慌感,并伴出冷汗、胸悶氣短等不适;年齡超過35歲者突然出現口腔與臍部之間位置的疼痛,以及上腹痛、惡心、嘔吐,伴大汗淋漓等症狀需要高度警惕非典型性心梗!
李國軍提醒市民朋友,“陽康”之後身體出現不适要引起重視。新冠病毒感染者較未感染者而言,在“陽康”後半年内,出血風險、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以及心梗、肺栓塞風險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市民朋友要多飲水以增加機體血容量,降低血液濃稠度,适當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液瘀滞在小腿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老年人久坐後可在室内多走動或進行屈伸膝關節、踝泵運動;年輕人可行瑜伽或健身操等有氧運動。另外,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低鹽低脂、低糖、少油炸的食物可減少胃腸道的刺激,有效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血栓發生的風險,從而減少心腦血管急性事件的發生。
一旦出現突發胸悶胸痛、心悸氣促等不适,要及時呼叫120救治或到醫院就診,避免延誤病情導緻猝死可能。
潇湘晨報記者梅玫 通訊員吳娜 胡珍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