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獎助學金設置情況
(一)助學貸款: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接到錄取通知書後:1.可向家庭所在縣(市、區)申辦“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建議申請);2.也可到校後再申請國家助學貸款,但需提交父母身份證複印件、鄉鎮政府或街道民政部門開具的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等相關材料(程序複雜,不建議)。更多政策信息詳見通知書内的資助政策宣傳材料。
(二)勤工儉學:學校設置了勤工儉學崗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可通過實踐勞動獲得學校勤工儉學補助。
(三)獎助學金(每學年評選一次,具體評定标準及獎金金額按上級部門最新文件及校内最新版《學生手冊》執行):
國家級:1.國家獎學金:8000元/人;2.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人;3.國家助學金:一等4300元/人,二等2300元/人。
省區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5000元/人。
社會級:CASC公益獎學金、技研新陽獎學金、天華助學金等。
學校級:1.校長獎學金:個人6000元/人,團隊8000元/隊;2.學習優秀獎學金:一等4000元/人;二等2000元/人;三等500元/人;3.團學獎學金:800元/人;4.畢業獎學金:800元/人;5.創新創業獎學金:800元/人。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簡介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位于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廣西一流學科(培育)建設高校,以工學為主,涵蓋理、工、管、文、藝的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也是廣西高校中唯一布局有航空航天類本科專業的院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為中國宇航協會理事單位、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廣西航空航天學會理事長單位。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創立于1979年,前身為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組建的桂林工業經濟管理學校;曾先後隸屬原第七機械工業部、原航天工業部、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于1994年2月升格并更名為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于1998年7月劃轉到廣西壯族自治區;于2012年4月升格并更名為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二、北方民族大學獎助學金設置情況
北方民族大學本科學生資助政策簡介 | ||||
資助項目 |
資助金額 |
資助人數或比例 | ||
國家資助 |
國家獎學金 |
一次性獎勵8000元/人 |
約占在校生0.84% | |
國家勵志獎學金 |
一次性獎勵5000元/人 |
約占在校生2.8% | ||
國家助學金 |
一等3800元/人;二等3300元/人;三等2800元/人 |
約占在校生40% | ||
國家助學貸貸款 |
根據學費加住宿費确定,本科生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 |
無限制 | ||
基層就業國家資助 |
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本科生每生每年不超過8000元 |
無限制 | ||
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 |
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以及學費減免标準,本科生每生每年不超過8000元 |
根據征兵部門下達名額确定 | ||
綠色通道 |
免費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學費緩交手續辦理、國家助學貸款咨詢、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手續辦理、愛心禮包發放 |
無限制 | ||
地方政府資助 |
新疆政府獎學金 |
每年:一等4000元/人;二等3000元/人;三等2500元/人 |
28人 | |
新疆政府助學金 |
每年:一等2000元/人;二等1500元/人;三等1000元/人 |
51人 | ||
校内資助 |
困難補助 |
臨時困難補助 |
每人每次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3000元,每年累計獲得補助次數不超過兩次,累計獲得補助金額不超過5000元 |
無限制 |
校内獎學金 |
校級獎學金 |
每年:一等3000元/人;二等2000元/人;三等1000元/人 |
約占在校生14% | |
校長特别獎學金 |
每年10000元/人 |
20人 | ||
道德模範獎 |
每年3000元/人 |
6人 | ||
民族團結獎 |
每年3000元/人 |
8人 | ||
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進步獎 |
每年1000元/人 |
910人 | ||
砥砺獎 |
每年500元/人 |
451人 | ||
優秀學生幹部獎 |
每年1000元/人 |
619人 | ||
先進班集體 |
每年2000元/人 |
57人 | ||
勤工助學 |
固定崗位:每月420/480/540元; 臨時崗位:每小時14元 |
約1000個崗位 | ||
燕寶獎學金 |
每年4000元/人 |
約2500人左右 | ||
社會類獎助學金 |
中國銀行獎學金 |
每年4000元/人 |
50人 | |
中國農業銀行獎學金 |
每年2000元/人 |
100人 | ||
甯夏移動獎學金 |
每年4000元/人 |
25人 | ||
紐泰電子獎學金 |
每年1000元/人 |
10人 | ||
宋慶齡基金會助學金 |
每年3000元/人 |
20人 | ||
順誠利源助學金 |
每年2500元/人 |
20人 | ||
中國人壽愛心助學金 |
每年2000元/人 |
50人 | ||
中快·中清助學金 |
每年3000元/人 |
7人 | ||
西部擔保助學金 |
每年2500元/人 |
39人 |
北方民族大學簡介
北方民族大學(North Minzu University)坐落在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直屬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一所綜合性民族類普通高等院校,是國家民委和教育部、中國科學院、甯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由合肥工業大學對口支援,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首批實施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甯夏回族自治區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甯夏回族自治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甯夏回族自治區雙創示範基地、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全國青年創業示範園,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成員高校。
三、西安工商學院獎助學金設置情況學校建立了以國家獎助學金、學校獎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等多種方式并舉的獎勵資助體系,在新生報到入學時開通“綠色通道”,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
國家獎學金:8000元/年/人
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年/人
國家助學金:一般貧困2800元/年/人,特殊困難3800元/年/人。
學校獎學金:
特等:3000元/年/人 甲等:1500元/年/人
乙等:800元/年/人 丙等:300元/年/人
十佳大學生:3500元/年/人
三好學生:500元/年/人
優秀學生幹部:300元/年/人
勤工助學:
學校為幫助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由學校提供适當的勞動崗位,結合學生的困難程度以及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分類分級給予生活補助(除寒暑假外,學生在校勤工助學時間為8個月)650元/月/人(最高)。
助學貸款:
學校屬于陝西省教育廳确定的可以申請生源地助學貸款的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考生可申請生源地助學貸款,每人每年不超過8000元。
西安工商學院簡介
西安工商學院(原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的設立的,擁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校園位于八水繞長安的渭水之濱高陵區,毗鄰著名曆史文化景區“泾渭分明”。校園建築傳承關學文化餘韻,深受長安八水的滋養。學校周邊交通便利,即将建成的地鐵十号線直達與學校毗鄰的高陵區水景公園站,學校配套設施完善,教育教學成果頗豐,擁有一支業務精湛、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聘請了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海内外專家學者,是莘莘學子學習生活和成長成才的理想家園。
學校占地面積五百餘畝,現有在校生6000餘人,學校曆經十六載薪火相傳,銳意改革和創新,利用信息類專業優勢,把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設計與創意、藝術與經濟、商業、金融等結合,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國際視野、創意設計、商業策劃和技術技能”等一定跨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四、西安财經學院行知學院獎助學金設置情況為激勵學生勤奮學習、 奮發向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學校積極實施了獎、貸、助、補等多形式、多層次的獎優助困辦法。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獲得的獎、助、貸學金有:
1、國家獎學金:每人每學年8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每人每學年5000元國家助學金:特别貧困學生每人每學年3800元一般貧困學生每人每學年2800元
2、校内獎學金:特等獎學金每人每學年3000元 一等獎學金每人每學年2000元二等獎學金每人每學年1000元 三等獎學金每人每學年500元
單項獎學金每人每學年200元
3、對于家庭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以申請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此外,學校設有勤工助學專門管理機構,設立勤工助學崗位,鼓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開展勤工助學活動,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學校在新生入學時,建立“綠色通道" ,對被錄取的家庭經濟特别困難的新生,可先辦理入學手續,保證新生不因經濟困難而辍學,随後再根據核實的情況分别采取不同辦法予以資助。應征入伍服兵役的高校學生,國家補償學生在校期間繳納的學費,或代繳國家助學貸款,在讀學生(含新生)服役期間,保留學籍(或入學資格),退役後如自願複學(或入學)。可獲學費減免,每人每年不超過8000元。
西安财經學院行知學院簡介
西安财經大學行知學院(Xingzhi College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西财行知學院”,創建于2004年,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教發函〔2004〕72号),由西安财經大學和陝西文信教育投資公司合作舉辦的普通本科獨立學院。
學校現設有管理學院、會計學院、經濟與統計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和通識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教學部等七個教學單位,開設會計學、财務管理、金融學、工商管理、網絡與新媒體、物流管理、廣播電視學、審計學、物流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26個本科專業,已逐漸發展成以經濟和管理類專業為主幹,經、管、文、理、藝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大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