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央視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在晚會中,有一段介紹了關于航天工業對農業發展作出的貢獻。其中有段話是講述太空水稻的,太空水稻種子的一代種畝産量高達920公斤。
這個産量對于農民來說,是一個不可想象的産量。然後我又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在去年就已經研發出了超級稻,這種超級稻雙季畝産量超過1500公斤。想想往些年,咱們農民種植常規稻的時候,畝産量三四百斤,到後來畝産四五百斤,一直到現在的雜交水稻,畝産量能達到一千多斤。水稻在增産的同時,何嘗不是科研人員的辛苦付出,何嘗不是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又何嘗不是農民在收入在逐年增加?
但可能有人說,這些科研成果喜人,研究出來的水稻産量這麼高。你說太空水稻的種子不容易獲得,但超級稻應該就能夠購買吧!為什麼農民都沒有播種這些産量奇高的水稻呢?
說到超級稻,首先我們得了解一個東西,就是超級稻是兩季水稻。不是農民不願意種植超級稻,更多的是不願意種植兩季稻!
種植兩季稻需要面臨幾個問題。
第一:勞動力問題
現在農村的勞動力越來越少,而種植水稻是一項繁瑣的勞動。現在留在農村耕種土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農民,根本沒有餘力種植雙季稻。許多農民都認為隻種一季水稻就夠自己吃了,沒必要勞神費力種植雙季稻。非要種植雙季稻的話,就需要請人,而如果種植雙季稻請人,除了費用下來,可能到頭白忙活。
第二:灌溉問題
許多地方的水田都是利用溝渠進行灌溉,而種植雙季稻就會面臨着“搶水”的問題。有些地方比較缺水的情況下還需要采用機井抽灌溉。在沒有較好的灌溉條件下,種植雙季稻是不現實的;如果使用抽水機抽水灌溉的話,成本又太高,算下來也不劃算。
最後就是效益問題
現在農民種植一季水稻的産量也不低。像我們這裡一季水稻的畝産量能達到900斤以上,如果管理得精細一些,産量能上1000斤。而如果種植雙季稻,在晚稻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秋天了,如果在水稻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晚稻的産量會減産許多。雙季稻的産量确實要高一些,但是更多的時候會被天氣所影響。總的說起來,一季水稻是最能保證産量的。
這些年,糧食年年增收,大家都再也不用為吃飯而發愁。各種高産量的水稻品種的出現也讓農民真正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變化。是否種植兩季稻,對于農民來說,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最後,用一句話結尾: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