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十大特産有仙桃香米、沔城藕、沔陽麻鴨、張溝黃鳝、仙桃苕粉、沙湖豆皮、鄭場豆豉、蘆林湖藕帶、沙湖鹽蛋、紅廟蘿蔔等。其中桃香米外觀長粒型、米粒飽滿、晶瑩半透明、表面光亮。
仙桃香米:
仙桃香米是湖北省仙桃市的特産。仙桃香米外觀長粒型、米粒飽滿、晶瑩半透明、表面光亮;米飯綿軟略粘,飯粒表面有油光,食味清淡略甜。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有“鄂中寶地、江漢明珠”之稱,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是國家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現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梁、棉、油、豬、魚建設基地之一。地處江漢平原的仙桃,有着得天獨厚的水稻生長環境。境内地勢平坦,河渠縱橫,雨量充沛,日照充分,雨熱同季,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非常适宜于生産優質水稻。
沔城藕:
沔城盛産蓮藕,素有蓮鄉藕城之稱。沔城蓮藕,尤以蓮花池中的最為著名。是仙桃市四大土特名産之一,俗有“沙湖的鹹蛋,範關的酒;毛咀的鹵雞,沔城的藕”之美談。北京範習新教授有詩贊曰:“金色夕陽照古橋,荷花朵朵盡妖娆,千年之地已他去,唯有蓮藕紅不消”。
沔城藕,粗壯肥大,肉質松脆,紋理細膩,味道鮮美。吃生的,甜津津,涼絲絲;吃熟的,粉撲撲,香噴噴。真乃“生吃如秋梨般清甜,熟食如闆粟般粉撲”。蓮子則甘甜爽口,且有清心健脾、補氣益中之功效,因而被人們譽為“白璧蓮參”。曆史上,它們一直是進奉皇帝的上等貢品,被人們視為席中珍品。
沔陽麻鴨:
沔陽麻鴨是湖北省體型較大、生長較快、适應性強、産蛋較多的蛋肉兼用型育成鴨種。其鴨蛋制成的“沙湖鹽蛋”,以蛋大、油多、蛋黃呈桔紅色而聞名全國,暢銷港澳。1982年湖北有15個縣飼養,深受群衆歡迎。鑒于育成後的時間短,今後應繼續以仙桃市畜禽良種場為選育基地,搞好東荊河外灘5000畝種鴨牧場建設,大力發展魚、蝦、蚌、螺和麥黃草等動植物飼料,并采用群體建系的方法,使沔陽麻鴨朝蛋多、強大、快長的方向發展。
張溝黃鳝:
張溝鎮,人稱全國黃鳝養殖第一鎮。全鎮業已形成全長48.6公裡,涵蓋八大養鳝闆塊的“百裡養鳝長廊”,網箱養鳝面積發展到4萬畝,80萬口網箱。
張溝鎮養鳝産業在國内外産生了強勢影響,已于2008年注冊了“張溝黃鳝”商标。該鎮八大養鳝闆塊均獲得了湖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安全質量許可證書和出口質量許可許書,并被列為全國農副産品備案基地。張溝鎮生産的黃鳝主要銷往香港、澳門、新疆、上海、甘肅等地,目前已打開國門走向了韓國、日本和東南亞,黃鳝的食用也正在由傳統的蒸煮方式逐漸擴大為幹蒸、腌存,消費量正在日益拓展。
仙桃苕粉:
粉條也叫粉絲,仙桃人簡單地把它叫作“粉”。是以大米,豆類、薯類和雜糧為原料加工制成的絲狀或條狀幹燥澱粉制品。有米粉、豌豆粉、洋芋粉、紅薯(苕)粉、藕粉等品種之分。粉條加工在我國有千餘年的曆史,各地均有生産。粉條呈灰白色、黃色或黃褐色,為幹制品。仙桃長埫口鎮曾經是生産粉條的專業市場所在地。
沙湖豆皮:
沙湖豆皮是沔陽(今仙桃)的傳統食品,和沙湖鹽蛋一樣受到人們的喜愛。豆皮狀如四方包袱,外黃内白,外酥内軟、香氣撲鼻,味道可口,餘香無窮。
沙湖豆皮是民間傳統佳品,在宮廷膳食中也有一席之地。清末沙湖人李绂藻在朝為官,将沙湖豆皮制作工藝帶進京都,命廚師做好後,獻給慈禧太後食用,老佛爺品嘗後,聖顔大悅,贊不絕口:“沙湖鹽蛋一點珠,沙湖豆皮包珍珠,水鄉盡出寶啊!”
鄭場豆豉:
豆豉起源于民間,将曬幹的黃豆,拌以辣椒、芝麻、大蒜、生姜、食鹽,存在壇子内腌放,存放一段時間取出,香味撲鼻,醮入飯中下口,胃口大開。
湖北省仙桃市鄭場鎮是著名的豆豉之鄉。鄭場豆豉系仙桃傳統特産,從明朝起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它以鄭場地區獨有的六月曝黃豆為主要原料,經人工發酵後,配以多種佐料,采用傳統工藝,科學配方精制而成。鄭場豆豉采用傳統的醬制工藝,大體包括人工篩選、簸簸箕、浸泡、蒸制、發酵、晾曬、腌制等多個環節,整個過程約需半年時間,全部采用人工操作和自然發酵,不添加發酵粉、防腐劑和色素,标準的綠色食品。“六月曝”、“襄江春”、“漢水源”等一系列豆豉品牌,頻獲大獎,馳名中外。
蘆林湖藕帶:
湖北省仙桃市彭場鎮蘆林湖村面積5.8平方公裡,下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81人,耕地面積8674畝。近年來,彭場鎮蘆林湖村積極發展水生蔬菜和水産優勢主導産業,當地生的産藕帶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喜愛,極為暢銷。
藕帶是蓮的幼嫩根狀莖,由根狀莖頂端的一個節間和頂芽組成,藕帶因季節性強,出水後保鮮期隻有一兩天的時間,近幾年來,湖北仙桃市彭場鎮蘆林湖村開始嘗試把藕帶加工成酸、甜、辣等味的泡藕帶,使保存期在常溫下可以延長至8個月,讓消費者常年都能吃到可口的藕帶。
沙湖鹽蛋:
沙湖鹽蛋是湖北仙桃市沙湖鎮的漢族傳統名菜。在沙湖鎮周圍,水中有一種水草叫麥黃角,活蝦喜栖于角中,鴨子尋食連角帶蝦吞食後,所産鴨蛋的蛋黃呈紅色,腌制的鹽蛋如打破後将蛋黃蛋清置于白色瓷碗中,則見蛋黃像一朵色澤豔紅的花朵,十分美觀。
由于沙湖地處沼澤之區,溝壑縱橫,水草茂盛,蝦肥螺密。沙湖水網之地,還生長一種别處沒有的奇草---麥黃角草。這種草杆粗壯,葉闊大,結的籽實濃密而甘甜,成熟的麥黃角籽是鴨的最佳飼料,鴨吃了它,生的蛋黃中就多一滴紅朱砂般的油砣。故又有“沙湖鹽蛋一點珠”的美稱。鴨生長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實乃得天獨厚。個大味美、兼有雙黃名馳中外的沙湖鹹蛋就産生在這裡。
紅廟蘿蔔:
紅廟蘿蔔有圓形(柿餅形)和壺桶形兩種,根型端直如銀簪,須根細小而不多,七片羽狀葉,葉緣有波狀起伏及淺缺刻和毛茸,葉柄帶紫色,葉色綠較濃;株形矮小,葉叢半直立,稀疏處葉傾斜較大;花白色,略帶紫,春秋均可播種,播種後45天左右即可采收,個大,産量高,每畝産3000至4000斤。
紅廟蘿蔔表皮薄而光滑,色澤鮮紅醒目,肉白色,肉質嫩而清脆,用刀削根便會裂口,如削皮後肉質略帶淡綠色,其味則更加清甜可口。它含糖量高,品質上乘,不易空心,不易抽苔,營養豐富,被稱為“土人參”,既可作蔬菜,又可作水果,還可加工腌制品等。食用部分每100克含蛋白質0.6—1.0克,碳水化合物5.7—6.6克,鈣44—61毫克,磷28—40毫克,鐵0.5—0.7毫克,維生素C19—34毫克等,無論是素燒或葷湯,其味都是很鮮美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