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環境部地方局?方案提出,組建生态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生态環境部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生态環境部地方局?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方案提出,組建生态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生态環境部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整合
環境保護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職責
生态環境部主要職責
●制定并組織實施生态環境政策、規劃和标準
●統一負責生态環境監測和執法工作
●監督管理污染防治、核與輻射安全,組織開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等
解讀
污染防治職責得到空前加強
環保專家彭應登認為,此輪改革中,環保部門的污染防治職責得到了空前加強,也有利于打赢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戰役之一——污染防治攻堅戰。
彭應登表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是環保部的重要職責之一。本輪機構改革中,将國土、水利、農業等部門的污染防治職責整合在一起,環保部門的污染防治職責得到空前加強。
彭應登介紹,此前,大氣、水以及土壤的污染防治,分散在多個部門,缺乏統一的領導和監管。比如在煤改氣過程中,由于部門之間職責的交叉,使得行政效能低下。在黑臭水體治理中,由于監管權力的分散,導緻了職責落實上的缺失。這些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管理。
近年來,環保部門的污染防治任務很重,十九大提出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要着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要打赢藍天保衛戰,加快水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另外,十九大提出,要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
“針對這些重點任務,這次做出了調整,貫徹了十九大精神,也是人們所期盼的,把污染防治職責集中在一個部門,提高效能。”彭應登說。
根據方案,改革後,将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環保部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至1974年10月,當時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正式成立,主要負責制定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規定,審定全國環境保護規劃,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各地區、各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
1984年5月,成立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其任務是研究審定有關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提出規劃要求,領導和組織協調全國的環境保護工作。
1998年6月,國家環境保護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是國務院主管環境保護工作的直屬機構。撤銷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
2008年7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新京報記者 鄧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