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谡是一個很有争議的曆史人物,不僅他的才能,任用他的諸葛亮有争議,他的死亡也有争議。《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谡"的橋段深入人心,但是曆史上的記載卻比較亂套。網絡上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馬谡的死有三種結局,甚至還有說他根本就沒死的。這些說法也來源于《三國志》的記載。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馬谡到底是怎麼死的?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馬谡的人生經曆
馬谡是襄陽人,很早就加入劉備集團。和兄長馬良一起。不過在劉備在世的時候,馬谡卻并不被劉備看好。馬谡的仕宦經曆大概是荊州從事到綿竹令、到成都令、到越巂太守。劉備對馬谡的态度是"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是一個很低的評價了。他在臨終之前還囑咐諸葛亮,要慎重任用馬谡。
但是諸葛亮沒把劉備的話當回事。相反非常器重馬谡。第一、馬谡是荊州派,政治立場上占優勢,蜀漢的大權幾乎都由荊州人把控;第二、馬谡喜歡軍事,少壯派加主戰派,正是諸葛亮需要的人才。所以諸葛亮以馬谡為參軍,經常和馬谡徹夜談論軍國大事。
在蜀漢建興三年(即公元225年),諸葛亮決心征讨南中地區的叛亂,向馬谡詢問對策。馬谡提出攻心為上的建議,被諸葛亮所采納。所以在諸葛亮南征的最後期,才有對孟獲"七擒七縱"的事情。雖然南中地區并沒有因此徹底穩定,但這也是馬谡在曆史上唯一的亮點了。
在蜀漢建興六年(即公元228年),諸葛亮對曹魏發動第一次北伐。具體的布置是這樣的:趙雲、鄧芝等人兵出褒斜道吸引曹真的兵力,諸葛亮率領主力軍隊兵出隴右,是諸葛亮一伐的真正目标。曹魏對諸葛亮一伐的态度非常重視,曹叡親自坐鎮關中,張郃率領大軍支援隴右。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人把守關中到隴右的咽喉要地——街亭。
本來軍中對魏延、吳懿這樣的老将呼聲很高,但是諸葛亮偏偏想把這份大功勞給馬谡吃,讓馬谡統領大軍鎮守街亭。大功勞往往意味着重任務,馬谡沒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到街亭後舉措煩擾,舍棄水源,結果讓張郃切斷水源而後擊潰蜀漢大軍。馬谡的先鋒王平收攏殘兵敗将,避免更大的損失,但"街亭之戰"的失敗還是導緻諸葛亮一伐的徹底失敗。為了嚴明法律,諸葛亮處死馬谡,自貶三級,這是比較主流的說法,也是權威性最高的。
馬谡的三種結局
上文也提到了,諸葛亮處死馬谡是主流說法,那麼為什麼網絡上還有馬谡三種結局的說法?這三種結局又是什麼呢?
第一種:諸葛亮處死馬谡
這種說法是主流說法,史料記載也很明确。《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王平傳》中都支持這種說法。《諸葛亮傳》中記載諸葛亮"戮谡以謝衆",而後自貶為右将軍行丞相事,"戮"當然就是殺戮的意思;《王平傳》中也記載諸葛亮"既誅馬谡",一起被誅殺的還有張休、李盛等人。
第二種:馬谡在獄中病死
馬谡在獄中病死的說法,主要來源于《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附列的《馬谡傳》,也就是馬谡的本傳。其中是這樣記載的:"谡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有人将其中的"物故"理解為病故,得出馬谡在獄中病死,而非諸葛亮誅殺這種說法。
第三種:馬谡成功逃亡
第三種說法更加激進,開辟了新的結局線路。這種說法的證據在《三國志蜀書·向朗傳》。向朗和馬谡都是襄陽人,在荊襄士林圈子裡面混,關系非常不錯。《向朗傳》中記載馬谡逃亡,向朗知情不報,因此也被諸葛亮懲罰,免官禁锢了一段時間。
馬谡逃亡的說法在《諸葛亮傳》、《馬谡傳》中沒有絲毫提及,隻有《向朗傳》一處提到,而且與主流說法的差别太大。因此也引起古代史學家的争議。在《三國志集解》中關于馬谡逃亡一事,何焯沒有提出看法,隻是強調這是一處孤證;朱邦衡認為陳壽的記述晦澀難懂,其實就是指"街亭之戰"馬谡失敗一事,向朗沒有勸谏;周壽昌也對這個記載感到不解,認為馬谡在"街亭之戰"之前不應該無故逃亡,在"街亭之戰"之後也沒有其他史料可以佐證。
如何看待馬谡三種結局
《三國志》給出馬谡的三種結局,或者說後人從《三國志》的記載中理解出三種結局,那麼我們該怎樣看待這三種結局,應該采信哪一種呢?其實小編認為這三種結局并不沖突:即馬谡先放棄軍隊逃亡,後被蜀漢擒獲并處死。
我們來看"街亭之戰"失敗之後,由王平收攏被張郃擊潰的蜀漢軍隊。馬谡作為主将,本來應該由馬谡來完成這個工作,但是實際上在戰敗之後,就沒有馬谡的記載,直到被諸葛亮處死。再結合《向朗傳》中的内容,可以推斷出馬谡在戰敗之後,一度畏罪逃亡。他或許與舊友向朗有過聯系,向朗對諸葛亮隐瞞馬谡的行蹤,因此受到諸葛亮的雪藏。
雖然有舊友的包庇,但是馬谡最終還是落到諸葛亮的手裡。諸葛亮将其下獄。在《馬谡傳》中提到馬谡在獄中物故,被理解為病故,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小編查詢了物故的含義,就是單純指死亡而非特指病死。古人對物故有多種解釋,比如同鬼物而故;為"死"字避諱,隻說其所用物品已經沒有用處;本指歾故;無法再用事等等,雖然說法不一,但都沒有指到疾病身上。所以馬谡在獄中病死這一說法,本就是後人對物故的誤解,從而衍生出的錯誤說法。
馬谡雖然并非獄中病死,但還是死于獄中。這也是當時比較常見的隐誅的手段。馬谡畢竟是蜀漢的重要人物,而且還是被諸葛亮拔擢上來。諸葛亮不想将處死馬谡的過程公開化,于是用"下獄死"這種半隐誅半顯戮的方式。在《襄陽記》中記載就比較直接,馬谡坐"街亭之戰"的失敗"下獄死",他在臨終之前還給諸葛亮寫了一封書信,也證明了在馬谡被處死的時候是在獄中,至少不在諸葛亮身邊,也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後事。所以小編認為馬谡的結局是逃亡後被抓捕,在獄中被諸葛亮處死,并沒有特别矛盾的地方。
參考文獻:《三國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