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翰林為什麼要進士

翰林為什麼要進士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03 20:05:05

科舉制誕生于隋朝,真正成型于唐朝,至明朝,科舉進入鼎盛期。

明朝的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而考取秀才成為生員則并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

其中,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即“省“”)舉行的地方考試。考試的地點在南京、北京和各布政使司駐地(即省會)。鄉試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舉行,又叫鄉闱。因鄉試的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闱。

鄉試考中的稱為舉人,舉人的第一名稱解元。比如唐伯虎,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

翰林為什麼要進士(庶吉士和翰林有什麼區别嗎)1

唐伯虎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又稱禮闱。會試舉行的時間在鄉試的第二年即逢醜、辰、未、戌年,考期在春季二月,故又稱春闱。

會試考中的稱貢士,貢士的第一名稱會元。

《三國演義》開篇詞即為狀元楊慎所寫

鄉試的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的第一名叫會元,殿試的第一名叫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終明一朝,僅洪武年間的黃觀和正統年間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試是科舉的最高級别嗎?其實并不是,還有“朝考”和“散館”。

翰林為什麼要進士(庶吉士和翰林有什麼區别嗎)2

科舉制流程

殿試之後,一甲三名直接進入翰林院,其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而其餘的進士要再舉行一次考試,叫作“朝考”,朝考的目的是選拔優秀者,被選拔的進士則稱為“庶吉士”。

翰林為什麼要進士(庶吉士和翰林有什麼區别嗎)3

庶吉士張居正

庶吉士在翰林院經過三年學習後再參加畢業考試,畢業考試被稱為“散館”。其中,考試合格的庶吉士,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讨等;考試不合格者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

因此,在明朝,進士和狀元并不是士階層的最高層次,士的最高層次是翰林。

進士通過朝考被選拔為庶吉士,庶吉士通過散館再考取翰林,成為翰林才是天下讀書人的終極目标。

從明朝中期開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閣,庶吉士自進翰林院後便被視為“儲相”,即入閣的儲備人才。

翰林本身不是官,但翰林院是大明人才的儲備地,大明二百七十六年,入閣者一百七十餘人,十之八九出自翰林院。

翰林為什麼要進士(庶吉士和翰林有什麼區别嗎)4

翰——錦雞

另外,翰林之“翰”,本意是錦雞,錦雞的羽毛為翰,用羽毛制成的筆稱翰,後來用毛筆寫的文章也稱翰,翰林就是文章詞賦多如林之意。再後來,翰林就成了文章和文人之盛的代稱,至明代,翰林院成為儲才之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