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對于了解坦克和戰艦的軍迷們或許都知道同等厚度和質量的傾斜裝甲相比同等厚度質量的垂直裝甲具有以下兩個好處:
1,增加了傾斜厚度——比如T-34的首上裝甲厚度47mm法線60度傾斜,那實際上的正面水平厚度=47/cos60°=94mm。
傾斜的角度越大,其厚度就越大
2,增加了跳彈幾率。(傾斜裝甲隻對傳統的AP穿甲彈有用,面對被帽穿甲彈時幾率很低很低)
傾斜裝甲由于有可以彈開炮彈和提高防護能力的優點,世界上主流的坦克都采用了傾斜裝甲的設計如我國的99式和日本的10式。
這是美國人使用57mm炮做的實驗
第一行是T/D比值為0.67時的測試
當沖擊速度為2610fps時,裝甲垂直時,57mm炮穿深為4.2英寸(106.68毫米),而當裝甲成60傾角時,57炮穿深為1.5英寸(38.1毫米),這裡兩者的比值就被稱為Slope Effect(傾斜效應),這裡的比值就是2.8
傾斜效應圖表,X軸是T/D比值的大小,Y軸是傾斜效應系數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T-34的首上是47mm厚法線60度傾斜的裝甲。按照單純計算水平橫截面的厚度,就是直接代入cos公式,那麼算出來就是為94mm厚,但是在現實中完全不是這樣。德國三号坦克(H型)KwK 39L/60型50mm火炮使用APCR可以在500m就達到108mm的穿深,這樣看的話,三号坦克(H型)不是很輕松吊打T34坦克,而實際中完全不可能的!
按照傾斜效應理論的系統,不同口徑的炮彈,面對傾斜裝甲,所産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50mm炮彈對47mm厚裝甲撞擊時,這裡T/D比值就稍小于1,而T-34的首上是60度法線傾斜,我們來看一下圖表(黃線),對于這一狀态下的T-34首上,對于50mm炮而言,T-34首上裝甲所産生的傾斜效應是超出三倍的,也就是對于50mm炮來說T-34首上等效于47mm乘以3也就是超過141mm厚的裝甲,可以看到KwK 39L/60型50mm火炮是根本打不穿T34的首上的。
同樣的圖,再舉一個例子,德國豹式坦克75mmKwK42L/70火炮對T-34首上
T/D比值為大約0.67,也就是紅線中的位置,可見所産生的傾斜效應是大約2.75
也就是說對于75mm炮,T-34的首上等同于47mm乘以2.75也就是大約129.3mm的裝甲,
而75L70使用APCBC在1500m就能夠達到這個穿深,這就是豹式坦克能夠吊打T-34的主要原因。
總結
可以看到計算傾斜裝甲的等效,不能光看傾斜後的裝甲厚度,還要考慮火炮的口徑和所使用的彈種。另外還要考慮炮彈的轉正效應,不過這涉及到炮彈種類和物理的知識,篇幅有限,下次再說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