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是醫院裡普遍常見的血液化驗檢查,薄薄的一張血常規結果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對機體内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那麼問題來了,血常規結果裡面數值升高和下降都表示這什麼?
(一)紅細胞計數(RBC)
1、減少――急慢性失血;溶血性貧血;鐵、VitB12、葉酸缺乏;骨髓功能損失;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腎病。
2、增多——脫水;肺病;腎或其他腫瘤導緻EPO過多;吸煙;居住在高緯度;遺傳病。
3、絕對性增多――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二)血紅蛋白(Hb)
1、減少――通常反映紅細胞,提供額外鑒别診斷信息。
2、增多——通常反映紅細胞
(三)血細胞比容(HCT)
1、減少――通常反映紅細胞。
2、增多——通常反映紅細胞,最常見于脫水。
(四)平均血細胞比容(MCT)
1、減少――提示小紅細胞,如:缺鐵性/地中海性貧血
2、增多——VitB12或葉酸缺乏;肝病,甲減。
(五)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1、減少――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
2、增多——溶血性貧血、燒傷;遺傳性球形紅細胞症
(六)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PDW)
1、減少――提示紅細胞大小一緻性很高
2、增多——紅細胞大小不一,如,缺鐵性/惡性貧血
(七)網織紅細胞(RET)
1、減少――骨髓功能異常;營養缺乏所緻貧血。
2、增多——外周原因的貧血;補鐵起效時也升高。
(一)白細胞計數(WBC)
1、減少――骨髓異常;自身免疫病;嚴重敗血症;營養不良。
2、增多——細菌或病毒感染;白血病、骨髓增生;過敏、哮喘;嚴重組織損失。
(二)中性粒細胞計數(PMN)
1、減少――上述白細胞降低原因;化療反應。
2、增多——上述白細胞增高原因;庫欣綜合征。
異常增生性粒細胞增多――多見于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3、核象: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積燒傷、大手術、惡性腫瘤。
核右移(常伴白細胞減少)――骨骼造血功能減退或缺乏造血物質(巨幼貧,惡性貧血)。
(三)嗜酸性粒細胞(EOS)
1、減少――單純白細胞降低無臨床意義。
2、增多——過敏、炎症性疾病;寄生蟲感染;血液病(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細胞白血病)。
(四)嗜堿性粒細胞(BAS)
1、減少――單純白細胞降低無臨床意義。
2、增多——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白血病、尿毒症。
(五)淋巴細胞(LYM)
1、減少――自身免疫病;某些感染如HIV;放化療骨髓損傷;糖皮質激素。
2、增多——急性病毒感染;某些細菌如TB感染;白血病、淋巴瘤;急性應激。
(六)單核細胞(MON)
1、減少――多次重複檢查降低:骨髓損傷;毛細胞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
2、增多——結核、真菌感染;細菌性心内膜炎;膠原血管病;單核細胞白血病。
(一)血小闆(PLT)
1、 減少——某些病毒感染;血小闆自身抗體;肝硬化、敗血症;骨髓增生異常;白血病、淋巴瘤。
2、 增多——某些腫瘤(肺、胃腸、乳腺、淋巴瘤);免疫疾病;缺鐵性/溶血性貧血;原發性血小闆增多。
(二)血小闆平均容積(MPV)
1、 減少——舊血小闆通常更小,提示血小闆制造減少。
2、 增多——提示骨髓在快速制造血小闆釋放入血。
(三)血小闆分布寬度(PDW)
1、 減少——提示血小闆大小一緻性很高。
2、 增多——提示血小闆大小不一,生成過程受到幹擾。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血常規檢查中每個項目不是單獨可以确診疾病的,有時需要多個項目結合起來才會有意義,另外根據患者的性别年齡的不同,檢查結果也可能具有不同意義。最重要的還是要結合病史,和進一步檢查才能下結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