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數娛夢工廠,作者 | 李心語
在曆時四年的跑馬圈地後,奧飛的“東方迪士尼”夢想正在土崩瓦解。
2月21日,奧飛娛樂正式回複了于2019 年 2 月 1 日收到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發的《關于對奧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在公告中奧飛娛樂列舉了有妖氣(北京四月星空網絡技術)、愛樂遊、上海方寸信息科技三家子公司近三年的經營數據,解釋這三家公司拟在2018年分别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2.06 億元、2.61 億元和 3.99 億元的原因。
據此前奧飛發布的業績預告與資産減值公告顯示,2018年奧飛拟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高達9.43億元,營業收入28.48億,相較去年同期降低21.81%,預計虧損高達16.1億。
主營遊戲玩具業務收入減少,所收購的頭部漫畫平台滑出第一梯隊、遊戲項目破産萎靡、海外投資電影《刺客信條》虧損、布局VR發展不力.....在版圖快速擴張的幾年内,奧飛娛樂幾乎踩中了文娛領域中所有的坑和雷,隻餘下一片狼藉。
而在奧飛的故事裡,不僅僅隻是一家渴望全産業鍊版圖而急于擴張企業的“受難日”,更是被大肆鼓吹的“漫影遊”模式黯然收場的縮影。
困境之始:K12以外的版圖擴張
2015年12月31日,奧飛娛樂以每股54.85的價格沖上高位,局面似乎一片欣欣向榮。然而站在如今的時點上回望,這或許是奧飛盛大落幕的開場。
奧飛娛樂以一台注塑機仿制大喇叭玩具起家,憑借着“四驅車玩具”和“陀螺”等玩具,順利地在玩具與K12動漫上一路走到上市。奧飛通過一連串的收購,占有了衆多K12領域中著名的諸如喜羊羊、超級飛俠等IP,在K12領域根基穩固。
2015年,以動漫和玩具起家的奧飛決定突破原本所擅長的K12領域,向全年齡進軍。當年2月,奧飛宣布入股北京劇角映畫,雙方在電影方面達成戰略合作,主要劇目為《端腦》、《雛蜂》、《鎮魂街》等多部來自有妖氣的知名IP。
同年8月,奧飛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受行業矚目的一次重大并購:以9.04億元的作價收購國内著名動漫平台“有妖氣”,是當時動漫行業内最大的一場收購案。
從數據來看,當時的有妖氣是行業内絕對頂級的玩家:平均每月點擊量高達800萬,有4萬部以上漫畫作品,超過1.7萬名漫畫家常駐在該平台,月更新漫畫60000頁,孕育出《雛蜂》、《十萬個冷笑話》等多部現象級的動漫IP。在此前,有妖氣接受了盛大、中國文化産業基金、創新工場的多輪投資,當時的估值在5000萬美元左右。
2015年,正是産業“影漫遊”概念開始甚嚣塵上的時候,2015 年,制作成本僅為800萬的《十萬個冷笑話1》票房高達1.2 億,通過漫畫—動畫—再到大銀幕似乎被驗證成為一種可行性的道路。而從日本萬代等公司和國内網文的經驗,從漫畫到遊戲之路似乎也值得嘗試。
而在2015年之前,奧飛旗下就已經收購了多家小型遊戲廠商。其中就有此次計提減值中的方寸科技和愛樂遊。2013年10月期間,奧飛斥資6.92億元分别購買方寸科技及愛樂遊的100%股權,兩家遊戲先開發了《魔天記》和《雷霆戰機》等手遊,在當時風靡一時。
而在收購有妖氣之後,IP整體産業鍊上最上遊的一環終于歸位,奧飛鋪開了一個”東方迪士尼”的構想,進行了一系列激進的收購。
據年報顯示,2015年奧飛對外投資了42家公司。2016年,奧飛動漫更名為奧飛娛樂,據當年年報顯示,當年度母公司納入合并範圍的子公司達67家,單個标的的交易額基本在1000萬元以上,其中也不乏單筆超過1億元的投資,投資總額度甚至超過了從2011年至2015年五年總和。
奧飛同時表示在未來的三年将投資119個IP項目,包括22 部電影,25部遊戲,8 部電視劇,19 部網絡劇和45 部動畫。
到2017年,除投資諸如FunnyFlux、菠蘿包輕小說、萬歲遊戲這樣二次元領域的項目外,随着奧飛影業成立,周星馳的電影《美人魚》和小李子主演的《荒野獵人》也成為了奧飛版圖上的一員。
但,遺憾的是,這樣以資本手段迅速擴張的泛娛樂帝國,并沒有為奧飛帶來想象中的盈利,反而在大肆的跑馬圈地後陷入困境,搖搖欲墜。導緻這一結果的,不僅僅有産業大環境的衰退,更有奧飛自身的諸多原因。
兜售有妖氣:某網文平台被傳将接盤
2017年年中,《财經國家周刊》援引奧飛2017年一季報數據為證,撰文《奧飛娛樂會成為下一個樂視嗎:債台高築轉型受阻》,以兩者相似的經營理念和運作布局做比,稱其為“泛娛樂闆塊的樂視”。
當時奧飛娛樂流動負債為24.74億元,總負債為33.17億元。而作為實際控制人和第二大股東,董事長蔡東青和總裁蔡曉東分别質押了超過四成和五成的所持公司股份。
而以“影漫遊”的戰略指導的計劃走得更為坎坷。聲量頗高的《鎮魂街》在漫畫及動畫領域表現依舊亮眼,但2017年上線的漫改真人劇表現平平,離破圈尚有一段距離。而當年位列有妖氣四大IP(指《十萬個冷笑話》《鎮魂街》《雛蜂》《端腦》)的《雛蜂》就顯得更加悲劇,動畫質量崩壞,手遊項目僅僅存活了半年時間。
更令人絕望的是,有妖氣此後再無一部在口碑和聲量上能夠與當年頭部作品相媲美的IP,IP勢能逐漸下滑;而在整個互聯網領域中,由PC段向移動端的轉型,以及騰訊、網易等大公司在動漫畫領域的布局,資本和用戶的雙重驅動使得後來者迅速搶占市場、綁定産能、圈定流量,有妖氣的地位一落千丈。
根據極光大數據2017年4月的數據統計顯示,當時市場滲透率top3的垂直漫畫app分别是快看漫畫、騰訊動漫和愛動漫,其市場滲透率分别為2.76%、1.79%和0.63%。有妖氣已經從2016年的第五名跌落至第七,徹底離開了第一梯隊。
2017年9月,有妖氣創始團隊包括CEO周靖淇、聯合創始人兼COO董志淩、于相華在内同時離職,有妖氣自此幾乎消失在新聞中。
有妖氣的衰敗從表面上看或許可以歸結為無法跟上移動端的轉型,但更深層的問題遠不止于此。一家同為動漫公司的高層認為,奧飛在收購有妖氣後過于看重知名IP的變現,而忽略放松了有妖氣平台上其他新IP的孵化,導緻了多年後有妖氣已經基本喪失了培育知名IP的能力。
而另一位動漫業内的資深人士認為,奧飛當年收購有妖氣是一場極為冒險的豪賭行為,而且沒有設置業績對賭條款,以至于雙方的管理層從制度層面就缺乏一個共同願景,後續的内部關系裂痕不可避免。
這也不僅僅是有妖氣一家的問題,在2018年年底,數娛夢工廠曾經在分析騰訊動漫轉型——《從平台付費到用戶付費:為什麼說漫畫的商業模式需要一場“去泡沫化”洗禮》一文中,曾援引國宏嘉信資本高級分析師馮晖翔撰寫的一份關于漫畫行業的分析報告中的數據:
“從2017年至今,上映的漫改番劇作品僅有75部,今年上半年更是僅有9部,雖然看似有一定的聲量,但是與全網5萬多部漫畫作品相比較,一年能夠成功邁出動畫化的漫畫IP比例遠低于百分之一,而由于動畫番劇本身也不具有特别成熟的變現模式,動畫化隻能給漫畫達到IP放大器的功效,并不能帶來直接的商業價值變現。
而從2018年上半年IP改編手遊來看,已知的漫畫改遊戲産品也僅有《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等6部頭部作品。這樣的漫改遊戲開發速度,這與漫畫IP生産的龐大數量無疑是無法匹配的。”
“影漫遊”聯動在時下還是一個尚在早期的故事,這是國内缺乏創意和工業化基礎的動漫産業所能想到的最好“故事”,卻遠不是動漫公司們的最優選擇。
2018年年底,奧飛開始兜售有妖氣。北京一家大型視頻網站高層告訴數娛夢工廠,奧飛曾向他們推薦過有妖氣,但是由于開價太貴最終沒有談下去。
而最新有消息顯示,有妖氣很有可能将被一家知名的網文平台收購。
被投資巨額反噬:奧飛如何重歸K12
有妖氣的失敗隻是奧飛投資版圖中最為突出且具有代表性的一員,或者,換一個更為悲催的說法,除了《美人魚》電影之外,奧飛所投資的項目幾乎難有回本之作。
據奧飛今年1月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其2018年度虧損16億,其中資産減值損失達14.8億其資産減值的14.8億,大部分源自此前高溢價收購與投資的公司業績沒有達到預期。
9.44億商譽減值有妖氣占了一半,剩下一半多來自于遊戲公司,比如廣州卓遊和它投資的三家遊戲CP。減值的原因來自于版号審批帶來的沖擊,中小型遊戲廠商在本次版号鎖死的沖擊下資金鍊斷鍊、團隊解散的故事比比皆是,受此影響廣州卓遊,全年僅上線發行兩款新遊,其中《星娘收藏》因測試數據表現一般,為降低損失就減少了市場投放,并将前期投入的版權成本在2018年一次性攤銷。
1.34億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減值也大多來自于遊戲,制作“铠甲勇士 AR”和“寶寶龍”的上海翻翻豆網絡項目未達到客戶驗收,制作“十萬個冷笑話 2”同名手遊的上海哈鄰網絡上線後遊戲流水始終未達預期。
而來自于主營業務本身的應收賬款和存貨跌價,或許才是奧飛最大的警鐘。玩具反鬥城破産全額計提壞賬準備6369.97萬元,原本的悠悠球、零速争霸等等産品收入遠不達預期,盡管這是全球玩具廠商共同面臨的窘境,但無疑讓原本“衣不蔽體”的奧飛雪上加霜。
前期快速擴張的苦果在未來遭到了巨額反噬,奧飛娛樂唯有揚刀止損。
據2018年12月奧飛發布的公告顯示,其2018年估計的6.999億資金将改變用途,重新退回K12領域,加大在《巴啦啦小魔仙7》《超級飛俠學英語》《萌雞小隊3》《智趣羊學堂3D》《戰鬥王飓風戰魂第六季》等項目的投入,諸如《星迹》《妖聞錄》《端腦第二季》等K12 以上的IP内容項目則延後。
但在K12領域中,已經被《熊出沒》和《小豬佩奇》占據了鳌頭,原本就不擅内容運作的奧飛,在回歸的K12領域中能否撿起那份曾經的榮耀,就隻能等待未來告訴我們答案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