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晉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視封建禮教于無物,常在竹林中縱酒高歌,後世給他們取了個雅号叫“竹林七賢”。
這七人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王戎、向秀。
在這七人中山濤最年長,嵇康最帥,劉伶最能喝,但若要論誰對後世詩歌文學影響最大,那一定非阮籍莫屬了。
為何這麼說呢?
首先一個,他的“窮途之哭”和“青白眼”的典故,常被後世詩人引用。
例如蘇轼的“路窮乃歸休”、杜甫的“不拟哭途窮”、溫庭筠的“今則阮路興悲”說的都是阮籍的“窮途之哭”。
而杜甫《飲中八仙歌》中的“舉觞白眼望青天”、黃庭堅《登快閣》中的“青眼聊因美酒橫”、陸遊《蛾眉村旅舍作》中的“久厭俗情生眼白”用的都是“青白眼”這個典故。
第二阮籍是建安以來,第一個全力創作五言詩的人,為五言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對後世詩人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他的代表作就是《詠懷八十二首》,這些詩揭露了魏晉時期黑暗混亂的生活,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其中最為經典的當屬其一,道盡心中孤苦,讀來令人心碎。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号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将何見?憂思獨傷心。
當時曹魏和司馬氏的鬥争愈演愈烈,阮籍在情感上是傾向曹魏的,但是司馬氏集團太過強勢,而阮籍為了在亂世中保全自己,隻能終日飲酒自穢。
他有濟世之志,卻無奈生逢亂世,隻能夠在夾縫中求生存。
他常常夜不能寐,于是便有了這首“失眠”詩,道盡了人生孤獨與寂寞。
開頭一二兩句源自“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描繪的都是一個夜裡難以成眠,隻能起坐彈琴,以抒發憂思的失意孤獨者的形象,
而這樣的場景,對後世也産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李白的《月夜聽盧子順彈琴》,“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
雖然一個是聽琴,一個是彈琴,但是抒發的情感卻是相同的。
接着兩句是室内環境描寫。
清澈如水的月光透過薄薄的帳幔照了進來,帶着幾分涼意的清風吹拂着他的衣襟。
明月清風,本是多麼美好的意象,但是在這首詩中卻隐隐透露出了幾分凄清之意。
如果說三四句的環境是清冷的,那麼五六句就更是凄涼了。
失群的大雁在野外号叫着,白日裡在林子中飛翔盤旋的鳥兒也在哀哀地鳴叫着。
詩人寫“孤鴻”和“翔鳥”,一是為了以它們的鳴叫烘托出夜的寂靜,另一個也是為了借這兩個意象來反襯自己内心的孤獨。
此時的他就像野外的孤鴻,北林的翔鳥,在黑夜裡迷失了方向,凄苦無助。
行文至此,詩人的情感已到了非吐不可的境界,最後一句“徘徊将何見?憂思獨傷心”,直抒胸臆,淋漓盡緻地抒發了詩人愁苦、孤獨、悲涼的心境。
這最後一筆,使前文的寫景叙事都有了着落,是全詩情感的結穴之處,耐人尋味。
全詩來看,前六句層層鋪墊渲染,營造了一種凄冷孤清的氛圍,最後兩句詩人的情感噴薄而出,情景交融,含蓄不盡,意味無窮,對後世影響深遠。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