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身姿玲珑,氣味芬芳。宋代詩人江奎曾對其發出“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的感歎。
提及茉莉,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橫州。
穿着禮服的新人,置身在萬畝花海當中 圖/赫裡映畫
橫州地處桂東南郁江之畔,北回歸線之南。這裡山朗水潤、風光毓秀,十分适宜茉莉的生長。
橫州具有悠久的茉莉花種植曆史,文化源遠流長。
茉莉花窖制
茉莉花茶是窖花茶中的名品,而經過窖花拼合、堆窖、通花、收堆、起花等10多道工序制作出來的橫州茉莉花茶,更是有着“窖得茉莉花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
茉莉花茶不僅保持了綠茶濃郁爽口的天然特性,又飽含着茉莉花的鮮靈香味,茶香與花香交相融合。
九龍瀑布群 圖/圖蟲@日知為智
其實,橫州何止茉莉花,靈動山水、廣韻人文、地道美食……雖非名聲大噪卻深藏底氣,值得人們去細細品讀。
大美橫州 圖/圖蟲@黎源553
随着第三屆世界茉莉花大會暨中國(橫州)茉莉花文化節如約而至,此時,和文旅君一起,約上三五好友,帶上家人,即刻出發,便可在萬畝花海中聞花香,品茶味,對花眠。
第三屆世界茉莉花大會暨第十二屆全國茉莉花茶交易博覽會、2021年中國(橫州)茉莉花文化節将于9月10—13日在南甯市、橫州市兩地舉行。
Content·暢遊橫州
01/茉莉花開在橫州
02/登山賞湖觀瀑布
03/人文璀璨意悠然
04/橫州百味嘗不盡
01 茉莉花開在橫州
橫州是中國茉莉花之鄉,有着“全球10朵茉莉花,就有6朵來自橫州”的說法。
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橫州州判王濟在《君子堂日詢手鏡》中記述,橫州“茉莉甚廣,有以之編籬者,四時常花。”可見早在明朝,橫州茉莉花種植已較為廣泛。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如今茉莉花已經滲透到橫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的橫州,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茉莉花園。
潔白似雪的茉莉花
#中華茉莉園#
茉莉之趣,在于清幽
在橫州大大小小的茶園之中,中華茉莉園是最能讓人感受到茉莉花海景觀的地方。
遠遠望去,萬畝茶園,碧綠連天,不知盡頭在何處。
因其獨特的茉莉花海景觀,中華茉莉園已成為婚紗照拍攝聖地 圖/赫裡映畫
潔白似雪的茉莉花,星星點點綴于蒼翠欲滴的綠葉當中,陣陣清風吹過,便能聞到濃郁的花香,讓人頓覺神清氣爽。
白嫩的茉莉花 圖/小紅書@一口仙氣呼呼
摘下一朵盛開的茉莉花戴着頭上,或是采集茉莉鮮花,在歇腳的廊橋上,與當地的姑娘一起體驗制作茉莉花繡球、項鍊、花環的樂趣,簪花而帶,留下芬芳回憶。
一望無際的花海,恍若人間仙境 圖/赫裡映畫
在這裡,除了茉莉,還有各色花卉,五彩斑斓,觀賞性十足。遠遠近近處,廊橋亭榭,風車木屋,林邊池畔,與茉莉花海相映成趣,田園風光如詩如畫。
每當夜幕降臨,園内茉莉花田上的棧道便會亮起星星點點的燈光。月色下,在園中散散步,吹吹風,聞聞花香,享受一次惬意的平靜。
缤紛花卉 圖/圖蟲@陳什麼龍
#聖茶谷旅遊景區#
高山茶園,自然清新
與聖茶谷旅遊景區相遇,是一種幸運,從踏進這裡的第一步起,人便成為了茶園畫卷中的一抹風景。
航拍聖茶谷旅遊景區
聖茶谷旅遊景區坐落在橫州市蓮塘鎮佛子村聖山山頂,栽有茶樹數百畝,青松千畝。聖山頂峰四周高,中間低,形成高山平原,藏風聚氣,十分适宜茶樹生長。
樹上可以喝茶 圖/小紅書@鄧餘
這裡有湛藍的天空,綠油油的茶樹,以及涼爽的氣候。
漫步在山間的茶園,空氣中都是大自然的清新味道。如果是采茶的季節,還可以看到茶農在茶園裡采茶。
觀景大秋千 圖/小紅書@順秋兒
連綿的高山茶園頗為壯觀,站在瞭望台上可一覽橫州全景。不遠處還有一個“網紅”大秋千,平時還有不少人來打卡。等到傍晚,和三五好友坐在秋千上,享受美好的落日時光。
聖茶谷日落
02 登山賞湖觀瀑布
不到橫州,不知橫州之美。
橫州位于廣西東南部,境内山清水秀,飛瀑成群,峰叢密布,河湖清幽,構成了詩意的山水畫卷。
走進這裡,在橫州山水秘境中遇見旅行的驚喜。
霞義山日落 圖/小紅書@焖燒驢蹄
#寶華山風景區#
寶華藏煙,靈氣盡染
寶華山位于橫州城南,所以又名“南山”。山脈連綿起伏,形成28個形态各異、大大小小的山峰,其主峰海拔564米。
寶華山頂因常蓋朝煙,常出現“寶華朝煙”的奇觀,是橫州古八景之一。這裡山水絕佳,靈氣盡染,明代《橫州志》載寶華山:“山聳而奇,靈而秀,泓清而泉冽。”
青山寶寺 圖/小紅書@Shawn.
群山懷抱中,一座寺院依山而建,肅穆莊嚴,那便是嶺南地區千古名寺之—的應天壽佛寺。
應天壽佛寺原名壽佛寺,始建于唐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傳說明代建文帝曾隐居于此十五載,并題留墨寶“萬山第一”。
沿着寺院一路往上,登頂寶華山主峰佛光頂。站在山頂,放眼眺望,整個橫州風光盡收眼底,悠悠郁江如玉帶般環繞寶華山向東流去。
茶山空氣清新 圖/小紅書@穗苗兒
山間坡地處,隐隐約約可以望見茶園的一角。寶華山是橫州南山白毛茶的産地之一,南山白毛茶相傳為明朝建文帝所植,故又名“聖種白毛茶”。
白毛茶背面白茸如銀,沖之香氣四溢,湯色明亮,天然帶有荷花香,飲之清芳沁齒,口有餘香。
如果你也想品一盞沁香的茶水,領略閑逛山林的自在與心境,不妨來寶華山看看。
白毛茶葉 圖/百盛安
#西津湖旅遊風景區#
遠山眉黛,湖光水色
西津湖旅遊風景區位于橫州市西南,距離城區6公裡,水域面積達250平方公裡,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内陸湖之一。
20世紀50年代末,這裡攔河建壩,修築西津水電站,西津湖也因此而得名。得益于西津湖的形成,這裡的生态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出現了水草豐茂、飛鳥成群的景象。
西津水電站
這裡平湖倒影與兩岸青山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絕美的畫卷。閑暇時可以沿着湖邊走到僻靜的一處,安靜地欣賞西津湖的美景。
西津湖風光 圖/圖蟲@快樂攝影人cdf
幽深的湖面、密布的河汊、寂靜的山巒、青翠的林木……在陽光的照耀下,西津湖展露出迷人的畫卷。
來西津湖,除了欣賞湖光美景外,怎麼能錯過這裡的日出日落呢?日出的時候,霞光透射,西津湖嬌羞地露出了嫣紅的笑容;日落的時候,湖面閃着金光,西津湖美得像一幅油畫。
西津湖日落
#九龍瀑布群國家森林公園#
仙氣缭繞,絕世出塵
在海拔1140米的大聖山南麓,有一處公園——九龍瀑布群國家森林公園,因其溪谷縱橫、瀑布衆多而形成獨有的觀賞特點,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九龍瀑布群國家森林公園
進入景區,仿佛置身原始秘境。
穿梭于山林間,一路林木繁茂、藤蔓纏繞、古木參天,一派原生态的森林風光。這裡随處可以見到潺潺的溪水,聽到鳥鳴蟲叫,野趣盎然,可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溪流潺潺 圖/ Nanning城趣
未及瀑布,便可聽到轟轟水聲。至九龍瀑布,但見瀑布依山而下,直沖碧潭,很是壯觀。清涼的水汽也随之撲面而來,讓人感覺溫度都降了好幾度。
瀑似輕紗
這裡大小瀑布20多處,有“群龍迎賓”“雙龍戲珠”“紫龍相會”“白龍出潭”“青龍點水”“龍鼓響潭”等,瀑布潭池千姿百态,跌宕起落,美倫美奂。
“群龍迎賓”瀑觀
03 人文璀璨意悠然
在橫州,遇山遇水是一種享受,探尋流年古韻更是一種樂趣。
橫州曆史悠久,底蘊深厚,時至今日,依然保留着部分古代的人文風貌,古村、古廟、古塔、古橋……它們穿越時空,成為橫州驕傲的存在。
行走在橫州街頭,你可以感受這座小城的古老氣息。
海棠亭 圖蟲@遐與猜
#伏波廟#
江海伏息,風靜波平
在郁江畔、烏蠻灘北岸,為紀念東漢伏波将軍馬援而建的伏波廟,曆經風雨歲月的洗禮,依然偉岸。
這裡青山、綠水、古廟交相輝映,形成了橫州古八景之一“烏蠻積翠”的絢麗景象。
航拍伏波廟 圖/圖蟲@遐與猜
橫州伏波廟始建于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經過曆朝曆代的重建、修葺,現存廟宇為明清時期的建築。
伏波廟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由鐘鼓樓、牌坊、前殿、回廊、祭壇亭、正殿、連廊、後殿等組成。
伏波廟廟門
進入前殿後,即可看見廟門兩邊刻着“萬裡精忠懸二柱”“千秋靈迹護長灘”,字迹蒼勁有力。
正殿歇山頂的垂脊、線脊均為彩色,上飾走獸角神,檐角飛翹,舒展飄逸。正脊為雙龍戲珠和千姿百态的古人瓷雕,繁華富麗。
伏波廟塑像
伏波廟雕塑、壁畫頗多,蘊藏着豐富的藝術價值,雕像有伏波将軍馬援、扶樂候劉隆、樓船将軍煅志等,這些雕像制作精巧,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壁畫有《春色桃花圖》《鹿鳴嘉燕圖》《竹林七賢圖》等,畫師技藝娴熟,意境深邃,令人為之陶醉。
除了雕梁畫棟的建築典範,伏波廟還以其悠久的曆史、動人的傳說以及源遠流長的廟會文化,吸引着無數的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走獸栩栩如生
#筆山花屋#
遇木必雕,逢石則刻
位于橫州市平朗鄉的筆山古村,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保存着數座清代風格的建築古屋群,花屋便是其一。
筆山花屋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曆時20年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曆史,是壯族幹欄及客家圍屋建築的綜合體。
航拍筆山花屋
花屋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院落15座、大小房間多達72間,布局緊湊,左右走廊四通八達,如同一個規格嚴謹的古堡,又似一個巨大的迷宮。
花屋最令人驚歎的就是代表男女主人地位的龍廳和鳳廳,龍廳雕刻雙龍戲珠的镂空神龛,鳳廳則雕刻雙鳳朝陽圖,其中鳳廳位于整個建築群裡的正廳,彰顯了女主人的地位。
花牆彩繪灰雕
花屋雕梁畫棟,遇木必雕,逢石則刻,從房梁到神龛,屋檐牆壁到門窗,無一不雕,無一不刻,是花屋的顯著特點。
整個建築的圖案豐富、精美,有富貴牡丹、天官賜福、金鹿送祿、蝙蝠萬壽、梅蘭竹菊等,娟秀典雅,立體精巧。
遠遠看去,整座花屋古色古香,兩百多年前雕繪出來的圖案依然栩栩如生,精美程度堪稱嶺南地區清代古民居的經典傑作。
花屋一角 圖/微博@竹裡飄煙_老貓
04 橫州百味嘗不盡
提起橫州,你會想到什麼?是淡香清雅的茉莉花,或是金碧輝煌的古建築?“吃貨”文旅君想到的是一連串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因地制宜的食材成就了橫州獨特的舌尖美味,無論是河鮮還是地道小吃,靠山臨河的橫州與衆多的美食小城相比,毫不遜色。
走進橫州,吃遍橫州,讓幸福感加滿!
悠悠郁江 圖蟲@吃了一筒冰淇淋
#橫州魚生#
鮮嫩爽口,魚味無窮
熟悉橫州的人都知道,魚生是橫州美食代表之一。在橫州街邊的餐館中,十家有八家都是魚生店。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橫州人把這句老話發揮得淋漓盡緻。做魚生所選之魚,基本都是漁民從郁江打撈上來新鮮的的野生鲩魚、鲮魚、青竹魚、草魚等,口感十分到位。
活魚去皮 圖/廣西綜藝旅遊頻道
橫州魚生俗稱“兩片”,代表着橫州烹饪技術和飲食文化的最高水準和待客的最高規格,是廣西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橫州魚生以“薄”聞名,十分講究刀工。經驗豐富的廚師從放血、去鱗,到剔骨、去皮、片魚,一氣呵成。
師傅手起刀落,一片魚生即可成形 圖/桂菜味道
切好的魚肉薄如冰片,色似白玉,狀似蝴蝶,加上精緻的擺盤,一條魚在師傅的手裡變成了藝術品,讓人賞心悅目。
橫州魚生 圖/Lisa味道
魚生的蘸料是特制的,主要是用花生油、生抽、芝麻油等來調配。配料則有20種之多,主要包括魚腥草、檸檬、紫蘇葉、生姜絲、酸荞頭、大蒜、酸姜、炸花生米、木瓜丁、小米辣等等。
夾兩片魚生放進蘸料碗裡,浸泡片刻夾起,搭配少許配料,入口鮮嫩爽口,餘味無窮。
俗話說“來到橫州不吃魚生,等于沒到過橫州”。來到橫州,一定要品嘗這裡的魚生,其味道之鮮美絕對超乎你的想象。
晶瑩剔透的魚肉 圖/Lisa味道
#橫州大粽#
香甜軟儒,有滋有味
橫州是中國大粽美食之鄉,“聞到大粽香,神仙也跳牆。”說的就是橫州大粽。
橫州大粽曆史悠久,具有制作考究、選料豐富、體大豐腴等特點,是廣西著名的傳統風味名小吃。
橫州大粽 圖/小紅書@茉莉彥子
制作大粽要選用上好的糯米、綠豆、豬肉和柊葉,準備米酒、鹽、姜、蔥、味精、五香粉等配料。
包粽子時,将洗淨的糯米、腌好的豬肉、去殼的綠豆放入柊葉中,包成金字塔形狀的長方梯形,再用細繩捆好,再上鍋蒸。
包好的大粽,放入鍋中煮熟 圖/廣西綜藝旅遊頻道
橫州大粽個頭大,一般要用柴火煮7至8小時方能成熟。出爐的大粽(俗稱“開镬粽”)香氣撲人,糯米香甜軟儒,肉餡肥而不膩,綠豆泥軟綿可口。
煮熟的大粽還可以放涼切片,放在鍋裡煎至兩面金黃,吃起來咔吱咔吱的,十分香脆。
剛出鍋的大粽 圖/廣西綜藝旅遊頻道
#簸箕粉#
風味小吃,百吃不膩
來到橫州賞過美麗的自然與人文風光後,還可以去嗦一碗簸箕粉。
簸箕粉是橫州民間傳統風味小吃,做法跟腸粉相似,口感卻比腸粉粗糙。粉薄而有韌性,爽滑而不膩。
把磨好的米漿放入簸箕勻平 圖/醉美橫縣 黃昌桂 攝影
想嘗嘗最純正的簸箕粉嗎?那就去橫州的校椅鎮榃(tán)僧村吧,那裡保留着傳統而古老的簸箕粉制作技藝。
人們将适量的米漿倒入簸箕中,輕搖雙臂,直至雪白的米漿攤滿整個簸箕。然後放入燒開的鍋中,蒸一兩分鐘即可取出。
蒸好的米皮趁熱剝下 圖/醉美橫縣 黃昌桂 攝影
趁熱将粉皮輕輕剝下,卷成條狀,切好,配上簡單的調料,即可食用。
切好的簸箕粉淋上簡單的調料 圖/廣西民族發展研究會
一碗簸箕粉,看似平淡無奇,卻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甘甜米香和淡淡的竹子清香,讓人百吃不膩,回味無窮。
吃了還想打包的橫州簸箕粉
其實,橫州美食不止魚生、大粽、簸箕粉,還有芝麻餅、木瓜丁、大頭菜、“粉利”……都是獨具橫州特色的風味美食。橫州好吃的太多了,來到這裡千萬别錯過!
橫州木瓜丁木瓜絲 圖@singing_雷
橫州既有茉莉之香氣,山水之靈氣,人文之運氣,亦有地道美食的煙火氣。
這裡是橫州,一座充滿詩意的南國小城。擡眼之處,碧水悠悠,有着典型嶺南小城的風貌,少了幾分浮躁,卻多了幾分遠離城市的靜谧感。
不如趁着這次橫州茉莉花節的機會,約上三五好友,在街邊小店吃一份魚生和一碗簸箕粉,然後漫遊在充滿芳香的茉莉花海中……享受這美好又難得的悠閑時光。
郁江風光 圖蟲@吃了一筒冰淇淋
綜合整理|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
編輯設計| 羅琳 黃伊瑩
校對| 甘維良 淩雪麗
責編| 雷鑫瑩
總編| 才巍 李志雄
運營| 廣西文化和旅遊創新發展中心
文中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權,請聯系文旅君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