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作村,位于河南省沁陽市西北部,隸屬西向鎮管轄,是一個行政村。
明代時,因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等多方因素的影響,這裡已是一個水鄉碼頭,人們喚它碼頭作。那時的人們可以乘陸路或水路交通工具來此地交易買賣,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集市點,并開始有人定居。明嘉靖朝時期,澤州府官府陸續組織人員往山下懷慶府遷,其中,有五位姓秦的兄弟到此,見此地宜居怡人,便紮根留了下來。到今日,已傳有十五六代人了。
對于碼頭作是何時改稱為南作的,已無迹可考,可這裡的河流、窪地,确養育了這裡的人們。幾百年來,人們耕作于田,行走在隴上,遍布村外的河道是精耕細作的水稻田。流淌的堯河水從這裡經過,不知流淌了多少年月,但在這裡就偏偏給西河地(南作村西的水田地)帶來了富饒多産,逐漸把南作村澆灌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魚米鄉,給人們提供了較為豐富的食材。
生活的不易,常有。人們在嘗遍苦盡甘來的同時,也自有創造。鹹米飯,這個由南作村人獨創的飯食,不知在多少個年月裡哺育了多少人。伴随着時間流逝,南作村人也逐漸有了“鹹米飯”的記憶。這是一碗普通的家常飯,也是一碗在災荒年月裡的救命飯,更是一碗在他鄉的遊子,思念老家時想吃到的“鄉味”。
如果說,香味,是一碗鹹米飯留給人們最簡單、最直接的味道;那麼,鄉味,則是人們對老家的一種深情,是流淌在心間的割舍與揪扯。
文圖/堯湖漁人
視頻/沁陽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