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根據自己使用微信的親身體驗,提出了對微信産品的7個優化建議。
龍哥說,每天有一億人在教他怎麼做産品。
一方面,微信是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用戶體量最大的産品;另一方面,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算是微信發燒友,使用頻率非常高,對新出的功能也通常第一時間研究和試用。
今天,鬥膽向微信團隊提供一些産品優化建議,都是我長期使用後得出的結論。
教龍哥做産品談不上、也不敢,隻是一些個人觀察、體驗和思考。
誠惶誠恐!
一、屏蔽群消息[天下苦群久已],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加了一些群,單個用戶的的群聊數都在不斷累加。
估計大部分人都把群設置成了[消息免打擾],如果不這樣,手機整天響個不停也沒幾個人能受得了。
有些能退的群直接退了,不方便退的也隻能設置[消息免打擾]。
但隻要有新消息,小紅點和群消息就會跑到聊天列表頂部。
一兩個還好,如果你加了超過 10個以上的群,每天早上打開微信可能就是這番景象。
一連串的小紅點。
一大堆與你無關的群消息充斥在聊天列表,在時間和精力本來就很分散的情況下,這一堆消息讓人着實有點難受。
對于有強迫症的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有人說,直接退了不就完了麼?
道理都懂,但每個人都有很多想退而不方便退以及不好意思退的群,這個感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
死要面子活受罪,說的就是我們。
前段時間微信更新了[群備注]功能,但僅僅隻穿上一件馬夾,還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所以,第一個建議是在群設置裡添加一項的設置。
開關默認關閉。
開啟後,今後不再接收群消息通知(不展示小紅點且置頂),除非有主動 @ 自己的消息内容。
如果用戶主動進入群聊,還是能看到群曆史消息,保留上下文。
某種程度上,能緩解一些信息量太大和無序帶來的幹擾。
二、單聊發送群邀請我經常面對麼一個場景。
一個讀者看了我文章然後加了我微信,并想加入讀者交流群。
于是我就得先退出和他的聊天界面,然後通過搜索找到我的群,并進入群設置然後向他發送群邀請。
這個過程中我得先記住他的微信昵稱然後再去群裡邀請。
如果對方昵稱都是些奇怪的表情或符号,在發送群邀請前我還得先給他設置一個備注,比如[讀者123],否則我很難在發送群邀請時搜索到他的昵稱。
邀請發出後,我又得回到和他的單聊界面告訴他進群後的一些注意事項。
完成上述場景,總共需要6步。
這麼一來一回,又需要記名字、又需要改備注,着實很麻煩。
所以,第二個建議就是在單聊界面的底部菜單中添加一項[群邀請]。
可以像發送其他好友名片一樣發送群邀請,這樣直接省略了上面提到的很多個步驟,一步到位。
點擊[群邀請]後,進入自己已存儲到通訊錄的群列表,或者到聊天消息列表裡搜索一個目标群。
同樣是一對一的場景,既可以發紅包、也可以發個人名片,為什麼就不能加一個發送[群邀請]呢?
可以發送自己群的邀請,也可以邀請好友加入别人的群,其餘邏輯不變。
在不影響用戶認知和習慣的情況下增加這一個操作,可以将原本6步完成的操作縮減為3個步驟,效率提升一倍。
三、常讀訂閱号消息提示不知道多少人知道訂閱号消息列表中常讀訂閱号名字左邊的小綠點代表什麼意思?
剛出現時我沒太注意,平時使用頻率也不是很高。
其實這個小綠點代表的是這個訂閱号有未讀的消息推文,頂部一排總共顯示10個。
說實話,看到這個小綠點還以為是訂閱号作者後台在線。
比如 Mac 版的 QQ 之前就是如此。
且不說這個提示功能有多少人會使用,在視覺作用上顯然也沒有和微信一貫的風格統一,那就是小紅點。
不管是聊天消息還是朋友圈消息以及剛出的視頻号消息,都是小紅點。
這裡突然蹦出個小綠點,确實有點奇怪。
當然,小綠點相比小紅點可能沒那麼讓人焦慮,尤其是對于強迫症患者,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緩解效果。
但在産品一緻性上,這裡其實跟其他地方統一能更好的降低用戶認知成本。
所以,第三個建議就是和其他地方一樣,統一改成小紅點,保持視覺體驗一緻。
連群聊消息都忍受了,這裡就不在話下了。
再直觀一點,就是直接在訂閱号名字下加三個字:[新消息]。
例如視頻号現在也是這種方式。
四、視頻号添加文章鍊接
現在視頻号灰度範圍越來越大,創作者也越來越多。
我開通視頻号有一段時間了,也上傳了十幾個作品(視頻号名稱:産品經理唐韌)。
如果隻傳視頻和圖片的話,體驗還是不錯的。
如果要添加一個文章鍊接,那就比較尴尬。
比如我發的一段視頻是和我公衆号某一篇文章相關的,于是,在發布時我會在視頻号内容裡添加外鍊。
但是,目前外鍊的添加方式有點尴尬,必須是先複制好然後再回來粘貼。
而用戶的慣性認知是直接進入視頻号發布界面上傳視頻和編輯文字,然後再添加外鍊。
也就是說,視頻傳完了,文字也編輯好了,結果發現忘了複制鍊接。
此時又得跑回去找到文章然後再複制鍊接。
所以,第四個建議就是在添加公衆号文章鍊接時,應該有一個更優雅的方式。
至于具體怎麼設計,目前我還沒有考慮好比較合适的方法,其他讀者也可以思考下。
五、公衆号文章朋友推薦現在的訂閱号消息列表中,有提示文章被多少朋友讀過。
讀過隻代表[已閱],但沒有反應[質量]。
另外,[看一看]裡面有[朋友在看]的推薦,也就是龍哥所說的社交推薦。
相比算法推薦,社交推薦其實更有溫度。
所以,第六個建議就是在現在訂閱号消息的基礎上,增加某一篇文章[被多少位朋友推薦]過。
推薦的邏輯可以是點過[在看]的朋友,也可以是[轉發]過本篇文章的朋友。
單憑多少位朋友讀過,體現了圍觀度,如果能增加被多少朋友推薦過,可以體現文章質量。
對應的,作者文章的打開率或許也會有所提升。
實際情況下,讀者還是會憑借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去選擇是否看一篇文章。
這個維度的增加,隻是錦上添花。
是否有必要,純粹是建議。
六、訂閱号消息亂序推送現在微信訂閱号在灰度測試一個新特性,就是文章不再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進行推送。
說實話,剛看到時我還以為是個bug,沒想到是個功能。
猜測是,會根據常讀訂閱号、用戶喜好、常規閱讀時刻來選擇性的進行已關注訂閱号的文章推送。
在用戶感受上,看到的推送文章順序就會出現時間亂序。
體驗目前不算很好,已經習慣了時間軸的情況下改變推送順序,會帶來錯亂感。
這個改進的意圖應該是提升優質内容的觸達率,讓好内容以及用戶關注的内容盡可能的在恰當的時間内呈現在他們面前。
随着公衆号的增多,單個用戶關注的公衆号也越來越多,每個時刻都有不同的号在推文。
這就給用戶造成了很大的信息堆積。
可能原本是一篇不錯且用戶也感興趣的推文,因為時間的推移和其他公衆号的推文,就被淹沒了。
現在很多人雖然關注了不少訂閱号,但很多都是躺屍,常讀的也就那麼幾個,又不舍得或者沒精力去取關清理。
微信這次嘗試,猜測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七、優化體驗效果第七個建議就是優化這個方案的體驗效果。
目前能想到的就是去掉訂閱号信息流中右上角的時間維度,讓算法決定在什麼時刻給用戶推薦哪些已關注的内容。
同時,在訂閱号詳情裡還是能看到推送時間軸,在右上角的以[号]為維度的列表裡也能看到嚴格的推送時間軸。
當然,相信微信團隊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以上,鬥膽提出7個建議,不一定對,也供大家思考。
體驗和琢磨産品是一件非常有意思且快樂的事。
尤其是親身體驗并感受過不足後,再回到産品的角度展開一些思考,動手做一些方案,會更有趣。
微信是一款很棒的産品,微信團隊也是一個很優秀的團隊,期待看到更多的改進和創新。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用在最後。
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進展的。
#專欄作家#
唐韌(Ryan),唐韌,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前Juliye Care産品總監,《産品經理必懂的技術那點事兒》作者,寫過代碼、做過産品、出過一本書,有過 4 年的創業經曆,也在大廠服役過,如今是一名自由職業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正版圖庫 圖蟲創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