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或者三合院是我國古代最為流行的一種住宅制式,整個院子由四/三排房屋圍起來,中間是一塊空地連結各排房屋。三合院入戶是一堵牆,四合院則是一排房屋,叫做門房,這也是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唯一區别。
剩下的三排房屋,與入戶大門平行地稱作“正房”,正房東邊的叫做“東廂房”,西邊的就叫做“西廂房”。毫無疑問,正房是三排房屋裡最尊貴的,一般是主人居住,而東西兩廂房,則多作為子女、下人用房或者客房。
同為廂房,西廂房卻比東廂房更受待見
雖然東西廂房都比不上正房,但西廂房卻要比東廂房更受人待見一些,因為農村有句俗語叫做“有錢莫住東廂房”,意思是一個人發達了、有錢了,就不應該住東廂房了。這句俗語專門提東廂房而不提西廂房,可見在大家眼裡,西廂房至少要比東廂房好一點,甚至給有錢人住也不埋汰。
東明顯比西要吉利,在中文的語境裡,東更是遠比西要高貴,可怎麼到了住宅上,東廂房就比西廂房更次了呢?這就得說到住宅朝向的問題了。
東廂房不受待見的原因:冬冷夏曬
東廂房坐落在正房的東邊,而我國處于北半球,房屋大多坐北朝南,所以正房一定是朝南的,那麼坐落在正房東邊的東廂房,當然就是朝西的了。看過四/三合院或者其模型的都知道,這一類住宅,除入戶門外,所有的門窗都是朝内部院子方向開的,所以東廂房的所有門窗都朝西,東邊則是一堵實牆。
這就導緻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夏天來臨時,東廂房西曬嚴重,而東邊卻被封死,導緻氣流不暢,屋内溫度居高不下。古代沒有空調,住在這樣的房子裡,肯定是極不舒适的,嚴重時甚至有讓人中暑。
而到了冬天,東廂房又會直面西北風,導緻室内熱量散失嚴重,就算在裡面擺上火盆,也會讓住在屋裡的人凍得發抖。所以東廂房堪稱現實版的“冬冷夏曬”,與舒适的“冬暖夏涼”剛好相反,不受待見當然也就不奇怪了。
時代變了,東廂房不再屈居西廂房之下
正如我們上面所說,東廂房在古代不受待見與它的朝向有關。然而西曬和冬冷的問題,古代無法解決,在今天卻是很容易解決的。西曬嚴重可以用隔熱玻璃、防曬窗簾,實在不行還可以用空調,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夏天太熱的問題。至于冬冷,解決的辦法就更多了,空調、暖氣、地暖等采暖方式都可以使用。
所以與古代不一樣的是,今天的東廂房間并不輸于西廂房,甚至還要優越過它。因為東廂房朝西,一年中接收到的陽光遠遠多于坐西朝東的西廂房,曬衣服或者種花養草都更适合。故而在樓盤選擇中,大家都會優先選擇朝南的,如果實在挑不到坐北朝南的最佳朝向,那麼坐東朝西就是次優的選擇了,再次才是坐西朝東。因此按照那句俗語的邏輯,現在的版本應該是“有錢莫住西廂房”了。
在古代最不受待見的東廂房,很多人也是沒機會住的
雖然東廂房在古代最不受待見,但實際上,很多人連住它的資格都沒有。讀過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人應該知道,古代很多普通人别說東廂房了,擁有一間正常的房屋都算是很好的了。所以能住得上東廂房的人,本身就不能算純粹的窮人,哪怕是有錢人家的奴婢,至少還能有口飯吃,已經比許多連飯都吃不上的貧苦流民好得多了。
從這個角度上看,農村人傳播“有錢莫住東廂房”這樣的俗語,更像是我們現在聲稱“考得好絕不選複旦”一樣,根本就是癡心妄想。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說,别說複旦,就算是一個普通的一本大學,能考上都已經要燒高香了。所以會說“有錢莫住東廂房”的人,很可能是永遠也沒有資格住進東廂房的赤貧之人,他們用語言貶低東廂房來滿足内心的虛榮幻想。
結語: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這些人祖墳燒高香,發達了,恐怕也不會再去在意住東廂房還是西廂房了。因為這時候的他們,不僅能住得上東西廂房,甚至可以擁有一座三進、四進的院子,房間多到一天一換,一個月不重樣。如果再更進一步,成了達官顯貴那就不是挑房間住了,而是可以挑院子住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