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原産自我國,種類繁多,目前幾乎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特别是以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最多,秦嶺以北雨量少、氣溫低,僅有少數矮小竹類生長,特别是在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地區有許多山區有成片的竹林,許多地方的老百姓以竹山為生,特别是四川,豐富的竹林資源也造就了我們的國寶大熊貓。
國寶大熊貓以竹子為生
從古至今,受到許多文人墨客的影響,竹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好的象征,特殊的生長方式也造就了人們對竹子的關注與喜愛,在古代,竹不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同樣也是歲寒三友之一,要問古人對竹有多喜愛,宋代詩人蘇轼的一句:“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最好的诠釋。在南方,許多老百姓也很喜歡種竹,除了覺得屋子旁邊有竹吉利外,竹子也是一種很好的生産材料,不僅可以制作竹籃、扁擔等工具,而且竹子繁殖很快,竹筍可以做成許多種美味。
雲南傣族有制作竹筒飯的傳統
就是這樣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植物,卻有一個讓人很難理解的老話,我也是從小聽到老一輩的村裡人說的,要是屋子旁邊種植的竹子開花了,得立馬搬家,到底是怎麼一個道理嗎?
其實竹子的繁衍方式很特殊,它即可以進行無性繁殖,也可以進行有性繁殖,但進行有性繁殖時,就代表着要開花,也代表着死亡,竹子的一生還是主要以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竹筍,竹子就是靠着其根系在土地裡的無限蔓延,長出新竹筍,最後種群不斷得到擴大,一棵竹子就能夠發展成一片竹林,而且它們的基因型和母體一模一樣。
竹子通過無性繁殖長出竹筍
其實竹子一生隻開一次花,但竹子一旦開了花,就已經宣告了這棵竹樹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等結了果實後,就會枯萎死亡,這也難怪大家都以竹子開花是一種不詳的征兆,畢竟許多人面對死亡這個詞有太多的無奈,但即使是這樣,也很難讓人理解竹子開花就得搬家的說法呀!
大多數時候,竹子開花并不是正常的竹齡太長,已經到了快要老死的階段,而是對所處的環境的一種應激反應。如果竹子所處土地變得很貧瘠,土壤中的酸堿度突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那麼竹子很快就會接收到這個信息,這個時候竹子已經知道自己不能正常的生長下去了,它就會傾盡所有,拼盡全力開一次花結一次果實,讓種群可以得到下一次繁衍的機會。
竹子開花後結出種子後就會枯死
所以說竹子開花就表示這個地方的環境已經不适合作物的生長啦,要麼是太幹旱,要麼是太貧瘠,要麼是其他的一些自然的災害,古時候的糧食産量并不高,糧食生産技術也不發達,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想生存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遷徙到适合農作物生長的地方,竹子開花相當于是一種警示的作用,不僅如此,許多地方的人還得靠着竹山生存,竹子都枯萎而死,他們的生計也成問題,不得不搬到新的地方去種植竹子,這也是為什麼古人總說竹子開花,馬上就得搬家的最主要原因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竹子開花枯萎後會産生竹米,也就是竹子的種子,這種小小的果子,齧齒類動物非常喜歡将其當作糧食,而且竹子開花時會散發出特殊氣味,吸引老鼠的到來,所以每當竹子開花的時候老鼠的數量就會大增,等老鼠吃完了竹米後,其種群也會發展到一定的高峰,到時候周邊的莊稼也會遭殃,會引發饑荒,比如說像我們的鄰國三哥印度,本來就視老鼠為神靈,有一時期一竹子産區發生了大規模的竹子開花,當地的老鼠成倍增長,導緻了大規模糧食被老鼠啃食,出現了大饑荒的情況。
竹米可以收集起來食用
現在我們面對竹子開花看得還是很平淡的,但是對于老一輩來說,總認為竹子開花不是好事,看到竹子開花雖然不至于真的去搬家,但總是告訴我們說今年的年份不好,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說可能會預示着當地會發生大旱等一些自然災害,影響我們的糧食收成等等情況發生,這也是我們祖先通過一代代的言傳身教,将自己經曆過的東西轉化成道理教給自己的後代,雖然有些東西随着時代的改變并不是那麼的适用了,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一些古語中獲取古人的智慧。
随着我們現代的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地區靠天吃飯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特别是以雜交水稻為代表的高産優質的農作物種子的出現,我們的糧食産量也達到了新高度,而且随着商品流通形式的改變,即使有些地區發生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我們也可以保證糧食的正常供應。
許多山區的百姓仍然以竹林為經濟林
總得來說,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界的基本準則,竹子開花也是為了讓自己的種群繼續地繁衍下去,即便竹子開花之後會出現大批竹子死亡的情況,想來也并不是什麼特别奇怪的事情,你們覺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