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16 03:20:01

管理信息系統 期末複習資料 管理信息系統考試題型:填空題(20分,每空一分)單選(每題2分,共20分)判斷:(每題2分,共10分)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論述題(每題10分,共20分)畫圖題(一個10分) 1、信息、物質和能源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大能源。【判斷:“三金工程”主要指的是金橋、金關、金卡、金稅工程等(T)】 2、信息的特性:①事實性(信息的中心價值)、②時效性(适時性)、③不完全性、④等級性、⑤變換性、⑥價值性、⑦共享性【判斷:信息的時效是指從信息源發送信息,經過接收、加工、傳遞、利用的時間間隔及其效率。時間間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時,使用程度愈高,時效性愈強。(T)、管理的藝術在于駕馭信息。(T)】什麼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簡答】 3、信息與數據的概念及其關系。信息:是關于客觀事實的可通信的知識;數據(又稱為資料):是記錄客觀事物的,可鑒别的符号。這些符号不僅包括數字,還包括字符、文字、圖形等。【判斷:信息是任何一個系統的組織性、複雜性程度的度量,是有序化程度的标志。(T)、數據是人們記錄下來的、可以識别的、反映客觀事物狀态特征的符号。(T)】關系:信息是經過加工以後,對客觀世界産生影響的數據。(信息是對人有用、能夠影響人們行為的數據)【判斷:信息是對數據的解釋,信息是對數據加工處理後的結果。(T)數據是信息的載體。(T)】 4、信息與數據的區别:【簡答】 數據:1)數據是記錄下來可以被鑒别的符号,它本身沒有任何意義;2)數據是信息的表現形式;3)數據經過加工就變成信息;4)不同的數據形态可以表征同一信息。 信息:1)信息是關于客觀事實可以通訊的知識;2)信息是客觀世界各種事物變化和特征的反映;3)信息是可以通訊的;4)信息形成知識,人們通過獲取信息來認識事物,區别事務和改造世界。 5、管理信息系統分為三級:戰略級、戰術級(管理級)、作業級【等級性】【信息按照管理層次可以分為戰略信息、戰術信息和作業信息。(T)】 6、信息量的大小取決于信息内容消除人們認識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越大,發出的信息量就越大,價值也大。如果事先知道信息的内容,那麼信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為零。【判斷:信息的信息量大小取決于信息内容消除人們對事物認識“不确定程度”的大小。(T)】 7、信息量的單位叫比特Bit,1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兩個獨立均等概率狀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8、系統是由處于一定的環境中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幹組成部分結合而成并為達到整體目的而存在的集合。【判斷:系統是由處于一定環境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幹元素為完成某特定目标而組成有機整體。(T)、系統是若幹相互作用元素的集合。(F)、系統的環境指的是系統的地理環境。(F)、系統的環境指的是在系統之外與系統内這樣或那樣聯系的若幹元素的集合。(T)、系統不需具有對環境的适應性。(F)】 系統的分類:按其組成分成自然系統、人造系統和複合系統三大類。【判斷:信息系統是一個人造系統。(T)息系統是一個自然系統。(F)】 系統的特性:整體性、目的性(★)、相關性、環境适應性。簡述系統的概念和特征【簡答】 9、信息系統的發展:電子數據處理系統(EDPS)、管理信息系統(MIS)、決策支持系統(DSS)。 【判斷:電子數據處理系統通常簡稱為EDPS。(T)、MIS是管理信息系統的英文簡稱。(T)、DSS

是決策支持系統的英文簡稱。(T)】

【電子數據處理系統EDPS】——面向業務。特點:數據處理的計算機化,目的: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從發展階段來看,分為1)單項數據處理階段:這一階段是電子數據處理的初級階段。主要是用計算機部分地代替手工勞動,進行一些簡單的單項數據處理工作,如工資計算、統計産量等 (批處理)。2)綜合數據處理階段:出現了大容量直接存取的外存儲器。此外,一個計算機可以帶動多個終端,可以對多個過程的有關業務數據進行綜合處理。這時各類信息報告系統應運而生。信息報告系統是管理信息系統的雛形,其特點是按事先規定要求提供各類狀态報告(聯機處理)。

【管理信息系統MIS】——面向管理。特點:(1)高度集中,能将組織中的數據和信息集中起來,進行快速處理,統一使用。(2)利用定量化的科學管理方法,通過預測、計劃優化、管理、調節和控制等手段來支持決策。3)有一個中心數據庫和計算機網絡系統是MIS的重要标志。4) MIS的處理方式是在數據庫和網絡基礎上的分布式處理。【判斷:有一個中心數據庫和計算機網絡系統是MIS的重要标志。(T)】

【決策支持系統DSS】——面向決策。特點:[人機交互]人和計算機交互的工程中幫助決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DSS是MIS的一部分,并以MIS為基礎,是MIS功能的延伸。可以認為DSS是MIS發展的新階段,DSS是把數據庫處理與經濟管理數學模型的優化計算結合起來,具有管理、輔助決策和預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統。

10、信息系統和管理的關系:信息系統為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職能(四大職能)提供支持。【判斷:一個組織的管理職能包括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四個方面。(T)、企業管理的組織(應該是計劃)職能是為各級組織确定目标和拟定為達到此目标的行動方案,并制定各種計劃。(F)、企業管理的控制職能是對具體管理業務進行計量和糾正。(T)計劃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用計算機進行反複計算。(應該是預測)(F)、計劃往往需要在預測的基礎上進行。(T)、預測(應該是計劃)是研究對未來作出安排和部署。(預測是研究對未來狀況作出估計的專門技術)(F)、編制企業戰略計劃所需信息主要來自企業内部。(F)、管理的控制職能包括行為控制、質量控制、人員素質控制等。(T)】

11、決策:人們為達到一定目的而進行的有意識、有選擇的活動。【判斷:決策是人們為達到一定目的而進行的有意識、有選擇的活動。(T)、決策就是抉策。(F)、決策目标就是對決策問題的本質的概括和抽象。(T)】

12、以決策者為主體的管理決策過程經曆情報、設計、抉擇三階段。【判斷:西蒙教授認為決策過程包括情報、設計、選擇、實施四個階段。(F)】

13、決策過程模型的四個階段:1)情報活動階段2)設計活動階段3)選擇活動階段4)實施活動階段。

24、決策的四個階段是什麼?信息系統是如何來支持這些階段的?

決策的四個階段

情報活動階段:調查環境、定義決策的事件和條件,獲取決策所需要的有關信息。

設計活動階段:分析限制性因素,找出多個實現目标的方案

選擇活動階段:從多個備選方案中,針對決策目标,選出最合理的方案。(關鍵階段)

實施活動階段:付諸實施,同時收集實施過程的情報,來對實施的情況進行控制。

14、按問題的結構化程度不同可将決策分為三種類型:結構化決策、非結構化決策和半結構化決策。【判斷:選擇銷售對象(管理體制确定、廣告宣傳)屬于非結構化問題。(廠址選擇、作業計劃、庫存補充屬于結構化決策)(T)、決策問題按結構化程度可以分為結構化決策、半結構化決策和非結構化決策。(T)、非結構化決策指的是日常重複性決策,目标比較明确,有一定規律可循,可預先作出有序安排而達到期望的結果和目标。(F)】

15、管理信息系統的定義(了解):是一個利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手工作業,分析、計劃、控制和決策模型,以及數據庫的用戶-機器系統,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業或組織的運行、管理和決策功能。【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通訊設備以及其它辦公設備,進行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以企業戰略竟優、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的的,支持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運作的集成化的人機系統。】五個特點:1)是一個為管理決策服務的信息系統;2)是一個對組織乃至整個供需鍊進行全面管理的綜合系統;3)是一個人機結合的系統;4)是一個需要與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結合的信息系統;5)是多學科交叉形成的邊緣學科。【判斷: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人機系統。(T)、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T)】管理信息系統的特點是什麼?【簡答】

16、不同管理層次的信息特征

信息特征

運行控制

管理控制

戰略控制

來源

系統内部

内部

外部

範圍

确定

有一定确定性

很寬

概括性

詳細

較概括

概括

時間性

曆史

綜合

未來

流通性

經常變化

定期變化

相對穩定

精确性要求

較高

使用頻率

較高

16、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縱向概括了基于管理任務的系統層次結構;橫向概括了基于管理職能的系統結構

1)基于管理任務的系統層次結構:分為戰略管理、管理控制(戰術管理)、運行控制、業務處理四個層次。管理信息系統的金字塔形結構:一般業務處理的信息處理量較大,而在系統結構中所處層次越高,其所需信息量越小,呈金字塔形,見下圖;金字塔的底部表示結構化管理過程和決策,而頂部則為非結構化的管理過程和決策,中間則是介于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之間的半結構化問題,其所處層次越高,結構化程度也越低,反之亦然。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1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2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3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安東尼金字塔模型(結構)【反映了整個供應鍊信息管理的全景】

A.安東尼等人不僅考察了企業内部的業務流程信息系統基本結構,而且把企業放在整個經營環境中考察,把企業内外部環境結合起來,系統地描述出了企業内外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傳遞和接收過程,反映了包含整個供應鍊信息管理的全景。B.安東尼金字塔模型描述了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雙向流動及其基本規律。C.理解:1.企業管理系統分為企業内部管理系統和企業外部管理系統;2.企業内部管理系統由業務子系統、戰術子系統、戰略子系統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3.企業外部系統由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消費者組成4.物流是單向的,由供應商流向企業,再有企業流向分銷商,再有分銷商流向零售商,最後又零售商流向消費者 5.資金流的流向(從下遊向上遊)與物流流向(從上遊向下遊)相逆 6.信息流是雙向的 7.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都經過企業内部管理系統與外界相連.

2)基于管理職能的管理信息系統結構: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4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17、1)什麼是ERP:思想、軟件與系統。ERP是以ERP管理思想為核心,以ERP軟件為平台的現代企業管理系統。2)ERP管理系統包括的功能子系統:A.支持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戰略經營系統;B.全面成本管理系統(TCM);C.敏捷後勤管理系統(ALM)【判斷:MRP指的是物料資源計劃。(T)、ERP指的是企業源計劃。(T)】

18、什麼是數據庫(Database):是一個數據集合,是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内的,有組織的、可共享的數據集合。數據庫中的數據按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描述和儲存,具有低冗餘度、較高數據獨立性和易擴散性,可為多個用戶共享并有效地服務于多個應用程序。【判斷:數據庫系統包括計算機系統、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和人員。(T)、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是一種系統軟件。(T)、DBMS是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簡稱。(T)】

19、數據模型的層次:根據數據模型應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為兩個層次:概念模型【也稱信息模型】和數據模型【如網狀、層次及關系模型(關系模型我們現在運用着)】

20、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目的:①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②加強組織内外的信息交流與溝通③提高決策的科學性④規範和改善組織的工作。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基本原則:①完整性②階段性③适用性④經濟性⑤發展性。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内容:信息系統的規劃與實現;工作及業務流程的規範和改善;信息資源的管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20、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内容:MIS戰略計劃一般包括三年或更長期的計劃,同時還包含一年的短期計劃。其内容包括A.MIS的目标(應實現的功能)、約束(實現的環境與條件)及總體結構(信息的主要類型和主要的子系統)。 B.組織(企業、部門)的狀況。包括計算機軟件及硬件情況、産業人員的配備情況以及開發費用的投入情況。 C.業務流程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術條件下的重組。D.對影響規劃的信息技術發展的預測。E.近期計劃。

21、諾蘭階段模型:簡述諾蘭模型的主要内容【簡答】

1.六個階段1)初裝。特點: ⑴ 組織中隻有個别人具有使用計算機的能力;⑵ 該階段一般發生在一個組織的财務部門,通常完成報表的統計和計算功能;2)蔓延。特點: ⑴ 數據處理能力得到迅速發展;⑵ 出現許多新問題(如數據冗餘性、數據不一緻性、難以共享等);⑶ 計算機使用效率不高等;3)控制。主要指對組織中計算機的數量進行控制,并對整個企業的系統建設進行統籌規劃,首先注重現有設備的利用,然後在計劃指導下發展。特點:⑴ 成立了一個領導小組;⑵ 采用了數據庫(DB)技術;⑶ 這一階段是計算機管理變為數據管理的關鍵;4)集成:特點:⑴ 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應的IS;⑵ 增加大量硬件,預算費用迅速增長;5)數據管理:數據管理應該是實現企業全方位的數據存儲、檢索、處理和維護等;6)成熟:可滿足各單位各管理層次(高層、中層、基層)的要求。;

2.六種增長要素:⑴ 計算機硬軟資源(從早期的磁帶向最新的分布式計算機發展);⑵ 應用方式(批處理到聯機);⑶ 計劃控制(短、随機到長期、戰略的計劃);⑷ 管理信息系統(MIS)在組織中的地位(從附屬于别的部門到獨立);⑸ 領導模式(技術領導到上層管理與MIS部門制定發展戰略);⑹ 用戶意識(作業管理級發展到中、上層管理的用戶)

3.Nolan模型的啟示(老師PPT上的):諾蘭的階段模型總結了發達國家信息系統發展的經驗和規律。1.信息系統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投入高的社會化系統工程,其發展呈波浪式進程,它受各種綜合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2.信息系統伴随着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發展而實施的,其發展的各階段是一個人類對其應用的認識逐步提高的過程,各階段是不能逾越的,但我們可以盡可能壓縮蔓延和控制階段的時間,對其規劃和改造,使其按照正确的方向前進,并推動它從低層向到高層發展;Nolan模型的啟示啟示(書上P92):無論在确定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時候,都應首先明确本單位當前處于哪一生長階段,進而跟據該階段特征來指導MIS建設。【判斷:企業發展信息系統不必經曆發展模型中的各階段。(F)】諾蘭階段模型的意義【簡答】(答:總結了發達國家信息系統發展的經驗和規律,一般認為模型中的各階段是不能跳躍的。因此無論在确定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時候,都應首先明确本單位的當前處于那種生長階段,進而根據該階段特征來指導MIS建設。它分為六個不同的階段:初裝—-蔓延---控制---集成---數據管理---成熟)

22、制定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三大方法:BSP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企業系統規劃法),CSF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關鍵成功因素法),BPR(Business Process Reeningeering,企業流程重組)。

23、BSP法(企業系統規劃法):1)核心:定義業務過程。(又稱企業過程或管理功能組)2)BSP的優點:保證MIS獨立于企業的組織機構,使其具有對環境變更的适應性。即使将來企業的組織機構或管理體制發生變化,MIS的結構體系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3)定義信息系統總體結構。目的:刻畫未來信息系統的框架和相應的數據類;主要工作:劃分子系統。4)劃分子系統的工具:U/C矩陣——利用U/C矩陣,确定主要系統間的數據流,從而建立MIS的總體結構。U代表過程對數據的使用(Use);C代表過程對數據的産生(Creat);(1)三大原則:A.原則上每一個列隻能有一個C。如果沒有C則可能是數據收集時有錯;如果有多個C,則有兩種可能性:其一是數據彙總有錯,誤将其它幾處引用數據的地方認為是數據源,其二數據欄是一大類數據的總稱,如果是這樣應将其細劃;B.每一列至少有一個U,如果沒有U,則一定是調查數據或建立U/C陣時有誤;C.U/C矩陣中不能出現空行或空列。如果有空行或空列,則可能是下列兩種情況:其一,數據項或業務過程的劃分是多餘的,其二,在調查或建U/C陣過程中漏掉了他們之間的數據聯系。(2)數據正确性分析:數據守恒原理(Principle of Data Conservation):數據必定有一個産生的源,而且必定有一個或多個用途。(3)U/C 矩陣的主要功能:①通過U/C 矩陣的正确性檢驗及時發現前段分析和調查工作的疏漏和錯誤;②通過U/C 矩陣的正确性檢驗分析數據的正确性和完整性;③通過對U/C 矩陣的求解過程最終得到子系統的劃分;④通過對子系統之間的聯系(“U”)可以确定子系統之間的共享數據。【判斷:BSP方法中的U/C矩陣放映的是數據/功能關系。(T)、BSP方法中的U/C矩陣反映的是信息系統總體結構。(F)、企業系統規劃法的核心是定義業務過程和定義數據類。(T)】

24、CSF法(關鍵成功因素法)1)适用:企業的高層,因為每個高層領導人員日常總在考慮什麼是關鍵因素,對中層來說則不大使用,因為中層領導所面臨的決策大多是結構化的,其自由度較小。

2)魚骨圖/因果圖: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5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3)優點:A.可使管理者決定自己的關鍵成功因素,并為這些因素建立良好的衡量标準;B.CFS法可以适應競争策略、業務環境和組織結構的變化。4)局限性:它隻注重特定的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整個組織的信息需求。它未能推薦一種數據結構規劃戰略來伴随管理信息需求分析,也不對MIS管理部門提出與實施這些系統規劃有關的各項職責要求

25、BPR(企業流程重組):1)概念:企業流程(過程) 是為完成企業目标而進行的一系列邏輯相關、跨越時空的業務活動。企業流程重組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含義:對企業經營業務流程(process)進行根本性的(fundamental)再思考和徹底(Radical)的重新設計,從而獲得可以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的業績來衡量的戲劇性(dramatic)的成就。并強調通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企業業績取得巨大提高。企業流程重組是對企業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次設計。企業流程重組的本質就在于根據新技術條件下信息處理的特點,以事物發生的自然過程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系統開發的四個階段: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運行與維護

(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與評價)

26、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策略:1)“自下而上”的開發策略。優缺點:可以由點帶面,減少投資的浪費,見效快;但建成的系統難整體協調和管理。2)“自上而下”的開發策略。優缺點:建成的系統集成性、規範性、邏輯性強,容易整體協調和管理;但開發難度大、投資大、見效慢。

簡答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 MIS的開發策略各有什麼優缺點?

答:“自下而上”的開發策略是從現行系統的業務狀況出發,先實現一個個具體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級向高級建立MIS。優點:可以避免大規模系統可能出現運行不協調的危險;缺點:不能像想象的那樣完全周密,由于缺乏從整個系統出發考慮問題,随着系統的進展,往往要做出許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規劃、設計。

“自上而下”的開發策略強調從整體上協調和規劃,由全面到局部,由長遠到近期,從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發來設計信息系統。優點:整體性強、邏輯性很強缺點:複雜繁瑣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6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27、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方法:1)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自上而下】(1)三個階段: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2)優點: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注重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全局性,特别适合開發大型MIS;缺點:開發過程繁瑣,周期長,難以适應環境的變化;2)原型法【自下而上】概念:是系統開發人員根據對用戶需求的了解,先快速實現一個原型系統,然後通過反複修改來實現管理信息系統。優點:1)開發效率高2)開發工具先進,與用戶交流直觀3)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4)能及早暴露系統實施後潛在的一些問題;5)能調動用戶參與的積極性。缺點:1)不适合大型系統的開發2)不适合大量運算及邏輯性強的模塊3)對原企業基礎管理工作要求高,否則容易走上機械模拟原手工系統的軌道4)不适合批處理系統。簡述原型法的優缺點【簡答】;3)面向對象開發方法;4)CASE方法(不能單獨使用,隻能與前三種方法結合)【判斷:原型法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開發方法。(F)、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開發方法。(T)、結構化系統分析主要建立未來系統的邏輯模型,決定新系統“做什麼”。(T)、結構化系統設計主要建立未來系統的物理模型,決定新系統“怎麼做”。(T)、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要求開發管理信息系統有明确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确定的任務和結果。(T)】

28、系統分析的任務:在充分認識原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完成新系統的邏輯模型設計,解決系統“做什麼”的問題。系統分析的步驟:1)問題識别2)可行性分析3)詳細調查4)系統化分析5)邏輯方案設計。系統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系統開發工作的成敗。

29、可行性分析的任務:明确開發應用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來自實現開發任務的迫切性,可行性取決于實現應用系統的資源和條件;可行性分析的内容:1)管理上的可行性;2)技術上的可行性;3)經濟上的可行性。簡述可行性分析的任務和内容【簡答】

30、詳細調查主要是針對管理業務調查數據流程調查兩部分進行。

31、管理業務調查:1)組織結構調查、2)管理功能調查、3)業務流程調查:①業務流程圖(是以一項業務或一組相互關聯的業務作為描述對象,對它們的處理過程所涉及的信息進行描述的圖。)②表格分配圖

32、數據流程圖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7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33、數據字典的功能:數據字典是對數據流程圖中的各數據元素進行詳細說明的工具。數據字典中的條目類型:1)數據項(又稱數據元素,是數據的最小單位)2)數據流3)處理邏輯4)數據存儲5)外部實體

34、描述處理邏輯的工具:1)決策樹(又稱判斷樹)2)決策表(又稱判斷表)3)結構英語表示法。

35、數據屬性分析:1)靜态屬性:數據的類型、長度、取值範圍、發生的業務量2)動态特性:A.固定值屬性【存放在主文件】:指數據的值基本保持不變的屬性。這類數據一般是作為系統的基本參數使用的。如基本工資。B.固定個體變動屬性【周轉文件】:即指數據的個體數量相對總體來說相對固定的,但每個數據的取值是可以變化的。如應收電費。C.随機變動屬性【處理文件】:即指數據的個體數量是随機出現的,其取值也是随機變化的,如病、事假扣款。确定數據屬性(特别是動态屬性)的目的在于:對系統的設計中為數據設計合理的文件存貯類型。【判斷:通常把具有固定個體變動屬性的數據放在周轉文件中,把具有随機變動屬性的數據放在處理文件中。(T)、處理文件主要存放固定半固定數據。(F)】

36、确定新系統的數據處理方式:成批處理方式和聯機實時處理方式。

37、成批處理方式:1)特點:費用較低而又可有效地使用計算機。2)适用情況:A.固定性、周期性的數據處理;B.需要大量的來自不同方面的數據的綜合處理;C.需要在一段時間内累積數據後才能進行的數據處理;D.沒有通信設備而無法采用聯機實時的數據處理。

38、聯機實時處理方式:1)特點:面向處理(數據直接從數據源輸入中央處理機進行處理,由計算機即時作出回答,将處理結果直接傳給用戶)、及時、費用較高。2)适用情況:A.需要反應迅速的數據處理;B.負荷易産生波動的數據處理;C.數據收集費用較高的數據處理。

38、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方案:1)新系統的業務流程;2)新系統的數據流程;3)新系統的邏輯結構;4)新系統中數據資源的分布;5)新系統的管理模型。

39、系統設計的任務:在系統分析提出的邏輯模型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物理模型的設計。主要是解決“怎樣做”的問題。【對比記憶:系統分析的任務:在充分認識原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完成新系統的邏輯模型設計,解決系統“做什麼”的問題。】系統設計的任務是什麼【簡答】系統設計的具體工作:1)總體設計2)代碼設計和設計規範的制定3)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4)數據存儲設計 5)計算機處理過程設計。系統設計的原則:1)系統性:從整個系統的角度考慮,如系統的代碼要統一,設計規範要标準,傳遞語言要盡可能一緻,對系統的數據采集要做到數出一處、全局共享等;2)靈活性:要求系統具有很強的環境适應性,如盡量采用模塊化結構,提高各模塊的獨立性。3)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檢錯、糾錯能力、抗病毒能力等。4)經濟性:如不要盲目追求技術上的先進,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複雜化。 MIS系統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簡答】

40、代碼的定義:代碼是代表事物名稱、屬性、狀态等的符号。代碼的功能:1)為事物提供一個概要而不含糊的認定,便于數據的存貯和檢索。2)使用代碼可以提高處理的效率和精度。3)提高數據的全局一緻性。4)代碼是人和計算機的共同語言,如零件号、圖号等早已使用代碼。(代碼校驗的作用是檢查輸入的正确性,對話設計的原則是用戶友好。)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8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41、功能結構圖(模塊結構圖)就是按功能從屬關系畫成的圖表。愈上層功能愈籠統,愈下層功能愈具體。功能分解的過程就是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由複雜到簡單的過程。功能模塊:功能結構圖中每一個框稱為一個功能模塊。功能模塊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分得大一點或小一點。分解得最小的功能模塊可以是一個程序中的每個處理過程,而較大的功能模塊則可能是完成某一任務的一組程序。模塊化【體現的是靈活性原則】:把一個複雜的系統分解為多個功能較單一的功能模塊的方法稱作模塊化。模塊化是一種重要的設計思想,它把一個複雜的系統分解為一些規模較小、功能較簡單的、更易于建立和修改的部分。模塊化的特點是:1)各個模塊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分别加以設計實現;2)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信息交換、調用關系)通過一定的方式予以說明。各模塊在這些關系的約束下共同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完成系統的功能。

42、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的設計依據:1)系統的吞吐量。每秒鐘執行的作業數稱為系統的吞吐量。系統的吞吐量越大,則系統的處理能力就越強。與系統硬軟件選擇有直接關系。2)系統的響應時間。從用戶向系統發出一個作業請求開始,經系統處理後,給出應答結果的時間稱為系統的響應時間。它與CPU 運算速度和通信線路的傳遞速率等有關。3)系統的可靠性。系統的可靠性可以用連續工作時間表示。雙機雙工結構。4)系統的處理方式。集中式:主機系統或網絡系統;分布式:微機網絡。5)地域範圍。分布式系統要根據系統覆蓋的範圍選擇采用廣域網或局域網。6)數據管理方式(文件/數據庫)

43、數據存儲設計:文件是系統中存放數據的基本方式。文件分類:1)按文件的用途分類:A.主文件B.處理文件C.工作文件D.周轉文件(與處理文件同為順序文件。周轉文件用來存放具有固定個體變動屬性的數據,例如工資子系統中的住戶電費扣款文件)E.其他文件;【判斷:主文件是系統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T)、采用周轉文件是為了防止數據丢失。(F)、在空周轉文件中已輸入了有關記錄的主鍵的值。(T)】2)按文件的組織方式分類(文件的組織方式是指文件内部構造數據的方式:A.順序文件(文件中數據記錄的物理順序與邏輯順序一緻,文件記錄按主鍵的值遞增(或遞減)次序排序,形成其邏輯順序)、B.索引文件(含有索引表的數據文件稱為索引文件索引表通常是另外一個僅由數據文件的關鍵字和地址組成記錄的文件,主要是為了方便對數據文件的檢索。索引表的關鍵字應當按順序排列,而數據文件本身可以按順序排列,也可以不按順序排列)C.直接存取文件。【判斷:串行文件排序後就成為順序文件。(T)、順序文件不要求物理順序和邏輯順序相一緻。(F)、存于磁盤上的記錄,可以是順序地存儲,也可以是随機地存儲。(T)、索引表本身不是一個文件。(F)、數據文件帶有了索引表,就可稱為索引文件。(T)、索引表就是索引文件。(F)、索引表本身不必排序,隻要對與它相關的數據文件排序就可以。(索引表在排序前按記錄的物理順序排列,排序後則按照記錄的關鍵字的邏輯順序排列)(F)、直接文件組織方式的查找速度低于索引文件組織方式。(F)索引文件是指針對某個數據文件建立的該文件所有記錄的邏輯結構與存儲結構之間對應關系的索引表。(T)】

44、活動率:指更新過程中作用到記錄的百分數。【判斷:某系統的主文件更新時被更新的記錄達到85%。這種情況宜采用順序文件組織方式。(T)】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9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10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建立概念模型中常涉及的主要概念:實體;屬性;聯系

數據模型的種類: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和面向對象模型

【選擇】第一範式;如果在一個數據結構中沒有重複出現的數據項或空白值數據項,就稱該數據結構是規範的。任何滿足規範化要求的數據結構都稱為第一規範形式,記為1NF。

第二範式:如果一個規範化的數據結構的所有非關鍵字數據項完全函數依賴于它的整個關鍵字,則稱該數據結構是第二範式的,記為2NF。

第三範式:如果一個數據結構中任何一個非關鍵字數據項都不傳遞依賴于它的關鍵字,則稱該數據結構是第三範式的,記為3NF。

44、輸出設計【先輸出後輸入設計】設計輸出報告時要注意下以下幾點:1)方便使用者(盡量利用原系統的輸出格式);2)輸出表格要考慮系統發展的需要。(留出備用項目);3)盡量保持輸出流内容和格式的統一性。

45、輸入設計的原則:①提高效率;②減少錯誤。

46、系統設計報告的内容:1)系統總體設計方案2)代碼設計方案3)輸入和輸出設計方案4)文件設計方案5)程序模塊說明書。一旦系統設計被審查批準,整個系統開發工作便進入系統實施階段。簡答題:系統設計報告的内容

46、【對比記憶】系統分析報告的撰寫:1)組織情況概述;2)現行系統概況;3)新系統邏輯模型;4)新系統在各個業務處理環節拟采用的管理方法、算法和模型;5)與新系統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運行體制的建立;6)系統設計與實施的初步計劃;7)用戶領導審批意見。

47、系統實施的主要内容:1)物理系統的實施、2)程序設計與調試、3)項目管理、4)人員培訓、5)數據準備和錄入、6)系統轉換和評價等。系統實施階段的任務:系統實施階段既是成功地實現新系統,又是取得用戶對系統信任的關鍵階段。(MIS的規模越大,實施階段的任務就越複雜。為此,在系統正式實施開始之前,就要制定出周密的計劃,即确定出系統實施的方法、步驟、所需的時間和費用。并且要監督計劃的執行,做到既有計劃又有檢查,以保證系統實施工作的順利進行。)系統實施的内容是什麼【簡答】

48、程序設計的目标:1)可維護性。指當系統需求變化時,容易對程序進行補充或修改;2)可靠性。不僅正常情況下能正确工作,而且在意外情況下應便于處理;3)可理解性。要求層次清楚,便于閱讀,便于維護。4)效率。程序的效率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計算機資源,如節省存儲空間、提高運行效率等。但片面地追求程序的運行效率反而不利于程序設計質量的全面提高,因為效率與可維護性、可理解性通常是矛盾的

49、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1)自頂向下的模塊化設計方法(從整體上);2)★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在具體編程中)。編寫程序應符合軟件工程化思想, 即應利用工程化的方法進行軟件開發。這不僅可提高軟件開發效率,而且便于将來的維護和修改。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特點是采用以下三種基本邏輯結構來編寫程序:1. 順序結構。是一種線性有序的結構。由一系列依次執行的語句或模塊構成。2. 循環結構。循環結構是由一個或幾個模塊構成,程序運行時重複執行,直到滿足某一條件為止。3. 選擇結構。根據條件成立與否選擇程序執行路徑。【用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方法設計程序時,程序由三種基本邏輯構成:順序結構、循環結構、選擇結構。】

50、

50、程序和系統調試:目的是發現程序和系統中可能存在的錯誤(系統測試)并及時予以糾正(系統調試)。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11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1)程序調試:程序的正确性驗證一般有理論法和實驗法兩種。

A.代碼測試。B.程序功能測試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12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13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大題複習(管理信息系統期末複習資料)14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60、分調(結合主控程序進行總調):1)目的:保證模塊内各程序間具有正确的控制關系,并測試模塊的運行效率。2)時間:單個程序調試完成以後。3)做法:将一個功能内所有程序按次序串聯起來進行調試。

61、系統切換的三種方法:概念:系統切換指由舊的、手工處理系統向新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過渡。1)直接切換法(時間短、節約成本);2)并行切換法(最常用);3)試點過渡法(最消耗資源)

62、系統維護的内容:1)程序的維護(指根據需求變化或硬件環境的變化;對程序進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2)數據文件的維護(一般使用開發商提供文件維護程序,也可自行編制專用的文件維護程序。);3)代碼的維護(如訂正、添加、删除及重新設計)。

63、系統分析報告的撰寫:1)組織情況概述;2)現行系統概況;3)新系統邏輯模型;4)新系統在各個業務處理環節拟采用的管理方法、算法和模型;5)與新系統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運行體制的建立;6)系統設計與實施的初步計劃;7)用戶領導審批意見。

業務流程圖:是以一項業務或一組相互關聯的業務作為描述對象,對它們的處理過程所涉及的信息進行描述的圖。

25、在庫存控制問題中,确定安全庫存量和訂貨次數屬于管理層次中的:作業管理層次。

26、建立數據字典的階段是系統分析階段。

27、按照數據的動态特性劃分,存放固定值屬性的數據應放在主文件中。文件類型:主文件、處理文件、周轉文件、工作文件、其他文件。按照文件的組織方式分類:索引文件、直接存取文件、順序文件。

28、數據流程圖的要素:外部實體、數據流、數據存取、處理。特征:抽象性、概括性

29、管理業務調查包含的内容:組織結構調查、管理功能調查、管理業務流程調查等。

30、描述邏輯判斷功能的工具和方法有:判斷樹、判斷表和結構表示法。

31、在工資屬性中,水電費扣款一項屬于固定個體變動屬性。數據屬性:固定值屬性、固定個體變動屬性、随即變動屬性。

32、什麼是數據字典?其作用如何?

數據字典是對數據流程圖中的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處理邏輯、數據存儲、外部實體等六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定義。數據流程圖配以數據字典就可以從圖形和文字兩個方面對系統的邏輯模型進行完整的描述。

33、詳細調查的方式:自上而下。方法:召開調查會、訪問、發調查表、參加業務實踐。

34、代碼的種類:順序碼、區間碼、助記碼。身份證号碼、郵政編碼都屬于區間碼。

35、系統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系統性、靈活性、可靠性、經濟性。

36、為什麼先進行輸出設計在進行輸入設計?系統設計時應首先進行輸出設計,然後進行輸入設計,因為輸出是系統開發的目的和評價開發成功與否的标準。

37、區間碼的優點是信息處理比較可靠,排序、分類、檢索等操作易于進行,不易于維護。順序碼不易于記憶,易于管理。

38、DSS的好壞不是以能否代替人做決策來評價的。

39、用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方法設計程序時,程序由三種基本邏輯構成:順序結構、循環結構、選擇結構。

40、系統程序調試分為:程序調試、分調、總調、特殊測試和實況測試等。用空數據文件去參加測試是屬于用異常數據調試。

41、數據調試過程中采用的測試數據,除了正常數據外,還包括異常數據和錯誤數據。

42、系統切換指由舊的手工處理系統向新的計算機系統過度,信息系統的切換一般有三種:直接、并行、過度

43、系統實施的目的是把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的成果轉化為可實際運行的系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