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在網絡平台提問——
朋友是律師,我有一個案子求他打,他和我說能赢,然後(我)不再關心。結果,(律師)準備不足(官司)輸了,我如何面對這個朋友(這裡的朋友指的是“律師”)?
小編注:括号内的内容為小編添加,意在讓語句通順。
就這個問題而言,官司輸赢究竟跟律師态度、能力有多大的關系,目前無法判斷。鑒于提問者沒有給出更多的與案件有關的信息,資料嚴重不足,我也不能掐指一算。所以,暫且不予讨論。
但是,我想說的是——
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一個案子“求他打”;
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一個案子“被人求”。
真正的朋友,不會責備朋友“準備不足輸了”;
真正的朋友,不會拍胸脯打包票地說“能赢”!
真正的朋友,即使官司輸了,也絕不會抱怨朋友辦事不力,更不會在這裡提問之“如何面對”;
真正的朋友,即使官司赢了,也不會邀功請賞,更不會在朋友圈子裡搞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真正的朋友,一笑泯功過,大不了再來點啤酒或者飲料!而當事人與律師之間的關系,就是當事人認可律師的态度與能力,律師接受當事人的态度與付費。
在此,我還想問一句——
朋友,你真的理解“朋友”“律師”兩個詞嗎?
小編注:
1.第一個“朋友”僅僅是一種尊稱,類似于“您”“令堂”之類;第二個“朋友”才是真正意義下的朋友,周華健歌唱下的《朋友》。
2.律師是一種職業,一種身份,如同醫生、教師,但又不同于醫生、教師。相同之處在于都是職業,一種維持生計的技能,不同之處在于律師沒有人發工資,有案子就掙錢吃飯,沒案子就餓起肚子,而醫生、教師卻有公司、老闆、國家支付薪水。
有些人,傻傻地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朋友還是當事人——
有些人,見人就喊“兄弟”,逢人就(向别人介紹)說“這是我兄弟”。
事實上,真的是兄弟嗎?你與他之間是有血緣關系,還是有周華健《朋友》歌詞下的“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尤其是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有些人那“兄弟”是叫得聲聲響。
有些人,把朋友和當事人分不清,他們隻要遇到一個人就稱之為“朋友”,但反問過自己沒有,你認識的律師真的願意交你這個朋友嗎?
有些人,傻傻地分不開自己的公事和私事——
你有私事需要幫忙,朋友心甘情願,樂意幫助;你有公事需要協助,朋友偶爾支持,情深義重。但是,朋友支持公事的次數有限,不能每次都打着“朋友”的旗号,讓朋友免費為你的公事出力,你(或公司)該出錢的時候不能吝啬。比如,一公司老總,之前聘請律師代理過他們公司的一個勞動糾紛的案件。事後,這位老總對律師很朋友,今天“幫我看看公司的一份合同”,明天“幫我看看公司一份協議”。第一次,律師看了,因為這算是人情,或者說算是打過交道之後的一份福利;第二次,律師看了,因為律師還礙于一份面子,不想駁回老總的顔面;第三次,律師說“對不起,我現在沒有時間。如果您不急,請過了這段時間再說……”
即便是私事,也不能在職業上蹭朋友過多的服務。注意,這裡所稱的“職業上”不能等同于“生活上”。生活上,朋友幫你照看一下小孩,你請朋友吃一頓飯,都屬于朋友之間的交往。但職業上的問題,那就拿出一個應有的職業态度說話,該提錢的時候一定要提錢。比如,一公司财務,僅僅是因為公司支付律師費的事情被律師找過一回,可他卻把律師當作朋友。今天“我家修建自建房有糾紛,你幫我出出主意”,明天“我家大姨出車禍了,你幫我想想辦法”。第一次,律師應了,因為看在老總的份兒上;第二次,律師忙了,“對不起,我現在沒時間……”
問題是,你究竟是律師的朋友,還是律師的當事人?
真正的朋友,也許不會經常聯系,但隻要見面,那就打開了話匣子。遇到粗犷一點的男人,可能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孫子,(你長)胖了哇!”
真正的朋友,也許不會挂在嘴邊,但一旦遇困,不等對方開口,朋友就過來噓寒問暖,助你一臂之力。
哪怕是一般的朋友、同學,在不過分的情況下,他都會非常樂意地幫助你。
問題是,你究竟是不是律師的朋友?
如果你把律師當朋友,你就不會責備朋友“準備不足”“(官司)輸了”,也不會問“我如何面對這個朋友”,更不會在網絡平台上求得答案。當然,支付律師費沒有,支付了多少律師費,這些問題更不得而知。
反過來說,如果律師把你當朋友,你也不用“求他打”,他都會全力以赴。如果你給了律師費,那律師作為朋友更無話可說,哪怕是輸,也不能輸在态度上!
小編注:其實,相似的事件并非發生在律師這一個職業身份上,其他職業可能同樣會遇到類似的尴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