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蘋果圓潤飽滿
章丘大蔥翠綠挺拔
蒼山大蒜根須分明
近日,一桌用布縫制的“山東特産”
驚豔無數網友
這是72歲的趙志純
帶去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的展品
她自小喜歡布藝
靠着日複一日的鑽研、琢磨
縫制的産品足以“以假亂真”
從菜市場獲得靈感
她縫制出五六十種瓜果
趙志純介紹
她一直都很喜歡做針線活
家裡許多床品、衣服都是自己縫的
退休後,閑不住的她
開始用舊衣服、碎布角做些小布玩
并在常去的菜市場獲得新的靈感
“菜市場有啥我就縫啥
慢慢摸索,湊成了一桌‘大豐收’
大概有五六十種”
制作布藝果蔬
需要先觀察實物
琢磨它的紋理、構造和配色
再量出實際尺寸
從不同角度畫出圖紙
裁剪布料進行縫制和填充
趙志純說,看似簡單的果蔬
想要1:1還原出來,過程非常繁瑣
“針腳得想辦法‘藏’起來
縫制的線條也不能太生硬
有時候一做就是好幾天”
把菠菜切碎煮開提取顔色
把紫皮洋蔥碾碎上色……
為了追求顔色逼真
她嘗試使用各種蔬菜汁染色
有時候也會借助顔料
“一般要先觀察顔色的層次
由淺及深,一遍遍上色
讓成品變得立體起來”
布藝讓她收獲内心甯靜
“每件作品都是我的驕傲”
随着年紀增長
趙志純的視力越來越差
盡管縫制工作十分辛苦
但她卻樂在其中
“縫制時除了瓜果的形狀
我什麼都不想
很享受這個專注的過程”
“每件作品
都是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都是我的驕傲”
滿滿一大桌“蔬菜水果”
每件的制作過程都充滿挑戰
也讓她印象深刻
↓↓↓
這把“蒜薹”
她先把布料卷成細長的條
再一針一針密實地縫上
這串“大蒜”
根須用了泥土加水染色
随後用米湯上漿固定
幹燥後再用針一點點挑開
這捆“幹海帶”
她光是觀察、構思就用了20多天
最後想到用“漿”的辦法
才讓布料慢慢呈現出褶皺
“希望更多人與我一起
感受布藝帶來的快樂”
趙志純介紹,這些年
她的作品時常參加各類展會
并多次獲獎
這項技藝還入選
當地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經常有人來問我如何制作
希望更多人與我一起
感受布藝帶來的快樂”
惟妙惟肖,細節到位
不少網友也為老人豎起大拇指
“每件瓜果都可可愛愛”
“佩服奶奶的動手能力”
總台記者/李娟 薄亞楠 宋帥 韓森
部分素材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央視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