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燈火闌珊處?夜深不睡,屋内燈火如晝,不知怎的,我反而忽然尋摸到了一簇燈火闌珊的味道,還有那燈火闌珊前矢志不渝的千百度尋他和妙不可言的蓦然回首,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回望燈火闌珊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夜深不睡,屋内燈火如晝,不知怎的,我反而忽然尋摸到了一簇燈火闌珊的味道,還有那燈火闌珊前矢志不渝的千百度尋他和妙不可言的蓦然回首。
初讀這句話,剛上初三,十五六的年紀,每日最大的樂趣便是晚間摘抄語文老師在黑闆上寫下的國學常識。也是在這個時候,我的筆記本上多了這樣一段話:王國維談及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少年心氣高,勵志做到最好,誓要達到第三種境界,至于第三種境界言者何物,全不計較。
再讀這句話,已經時隔6年之久,在大學的圖書館裡翻閱《全宋詞》,無意間讀到了這句話。此時的我銳氣已不複當年,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原來一直想要達到的境界出自于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詞中。細讀該詞,詞中花千樹、星如雨、香滿路的元宵盛況不由得讓人迷醉,但我還是沉迷于那闌珊燈火裡尋他的境界。“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若有所思的念叨着。
莫非辛棄疾真的在這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元宵節尋覓的一位佳人,因為佳人偏偏站在燈火闌珊處的緣故,才尋覓了千百度。若按原文字面意思理解,辛棄疾這癡情的模樣實在可愛,但似乎所有的譯注都不大認同,覺得壯志難酬的辛棄疾值此江山風雨飄搖之際是顧不得風花雪月的。倘若是個海内生平的年代,文韬武略的辛棄疾搞點風花雪月的事出來,定是一段千古佳話。如此看,辛棄疾寫出這千古名句的時候内心定是思緒紛飛,一瞬間山河萬裡。
無論是從詞本身還是作者本身,我對這“境界”都揣摩不透。為何王國維先生把這句作為一種境界,是佩服衆裡尋他千百度的那種執着還是偏愛那回首瞬間的美輪美奂,亦或是喜歡這樣經風曆雨後的相見。辛棄疾亡在了千年前的壯志裡,王國維沉在了百年前的昆明湖裡,宋亡了,清也亡了,多少悲壯和凄涼也亡了。“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話卻愈發充滿生機了。
最近讀這句話,我已經參加工作一年多了,也将近而立之年,立什麼尚不可知,還有一點棱角分明的架勢,卻少了最初的悸動,多了許多老氣橫秋的感傷。仿佛到了的時候,早已不是原來的模樣。這些年想要達到的境界,到頭來其實最好的歸宿便是尋找自己。此時,我終于明白了昆明湖自王國維縱身一躍已流經百年,無非是冬日裡結冰,春日裡化,水不幹,流不止,沉澱了多少,還是最初的模樣。
人最高的境界還是尋找到自己最好的模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