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街舞》第二季又雙叒叕上熱議榜了。
從開播到現在,《街舞2》每更新一期,都能制造好幾條熱議話題,可以說《街舞2》已經正在把街舞這項小衆文化慢慢帶出圈了。
而且節目播出了三期,豆瓣評分依然穩在9.5,熱度和口碑的雙豐收,讓街舞得到了越來越多路人的認同。
第三期節目播出之後,熱議詞條是這樣的:
“這就是街舞 神仙賽制”、“下期高博和馮正battle”……
我們會發現,不管話題怎麼換,但“賽制”,好像都已經成為了《街舞2》被讨論最多的點之一。
這其實也是《街舞2》成功的原因之一。
賽制觸發的燃炸感,賽制帶來的熱度,賽制對導師和選手之間的牽連作用等等,都在體現着節目組的用心和能力。
因為再好的選手,沒有一套優秀的賽制來升級帶動,也是擦不出火花的。
而且優秀的賽制,不僅要針對行内人,逼迫和釋放他們的實力,還要針對行外人,降低門檻給大家一個充足的觀賞空間,才能實現群high。
尤其對于街舞這種釋放型的小衆文化來說,群high很重要,但門檻,卻又是不得不突破的界限。
我們都知道,《這就是街舞》是在說唱節目之後誕生的,因為說唱節目,不僅把說唱這項小衆文化從地下帶到了地上,還強勢地掀起過一片全民熱潮,傳播效益和盈利效益都極好。
所以同為小衆文化的街舞,一定是極具潛力的。
但節目播出之後,街舞和說唱,卻明顯呈現出了兩種不一樣的狀态,說唱明顯傳播得更快,但同時負面輿論和選手背景也相對被爆得更多。
而街舞傳播速度則不如說唱,但論專業素養和風氣,它各方面的口碑卻都要比說唱更高。
這其實是跟兩種文化的屬性不同有關系的。
說唱雖然是一種小衆文化,但說到底它也是屬于歌曲的一種,可以完全依靠聽覺來傳播,傳播媒介和渠道也相對較廣,對于觀衆來說是很方便獲取的。
而街舞則不同,它需要聽覺和視覺的共同傳播,收看街舞比起收聽說唱,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街舞的觀賞門檻,本身就比說唱要高。
就拿《這就是街舞》來說,如果沒有節目組的後期配字,普通觀衆會喪失很多點和興趣。
他們會不懂選手在high什麼,不懂導師在猶豫什麼,最後在不知所雲中漸漸喪失對節目的耐性,所以街舞的傳播,本身就不及說唱占優勢。
但不得不說《這就是街舞》的節目組做得很好,從第一季到第二季都沒有讓人失望過,甚至可以說,已經做到了極緻。
比如第一季大家最津津樂道的旁白配字,既精準又直白,連難度系數都有一套很系統的提示,對街舞小白來說可謂是相當友好了。
那第二季最值得說的一點,必然就是期期上熱議榜的神仙賽制了。
比如第一期的取消待定和隊長battle搶毛巾環節,取消待定主要為難的是隊長,但也更容易逼出隊長一針見血的點評,評判标準也變得更為直觀。
隊長battle搶毛巾就真的是太燃了,對于不了解街舞、海選階段尚難對選手産生記憶點的觀衆來說,隊長搶毛巾大戰,絕對是他們第一期最重要的記憶點之一。
隊長帶着隊員battle,三到五分鐘的準備時間,美感和動作幅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彼此之間的實力高下立見。
再加上舞種的差别體現,大家對各個舞種分别是什麼樣子的,也都能有個大緻的了解。
比如第三期的100進49抽簽搶位站,也算是加強了觀衆的這種感覺。
規則是選手們先按照自己的擅長舞種,抽簽進行單雙号随機分組,然後齊舞battle,赢的一隊可以成為下半場搶位站的應戰者,輸的隻能成為挑戰者。
而且齊舞battle的準備時間隻有一個晚上。
這個賽制選手們一聽瞬間就不淡定了,因為随機抽簽的不确定性太大,而且還是齊舞,這意味着你可能和完全不熟悉的一群人抽到了一組,或者彼此之間實力懸殊太大,更别說更細緻的風格問題了。
還要一起合作一夜之間排出三支舞蹈應戰,這考驗的就不僅是選手能力,還是選手們的配合能力和調動能力了。
再加上過短的排練時間,這其中還必定有部分運氣成分在。
比如高博,他就慘兮兮地沒能和自己的老夥伴們分到一組,他自己抽到了單号組,而他的舞佳舞成員們,幾乎是清一色的雙号。
也就是說高博必須帶着一群不夠熟悉且實力上稍有差距的舞者,一起挑戰自己的老炮夥伴們。
按照三兒的話說,他都想象不出來高博還能怎麼辦,簡直太難了。
但我們都知道,高博可是統籌大局的角色,節目外他就是國際街舞賽事KOD的創始人,以及國内壟斷級街舞團體舞佳舞的創始人之一。
節目裡也是,吳建豪選他的時候就直接沖着他軍師的身份去的,還在海選階段出謀劃策,成功幫吳建豪從韓庚那裡拿回了兩條毛巾。
第三期裡高博也不負衆望,在帶着一幫不熟悉的隊友臨時迅雷一晚上的情況下,在比賽時展現出了足以對抗對手的實力。
因為齊舞的基礎要素一定是要整齊的,尤其對于門外漢的觀衆來說,整齊是最基礎的美感,這之上再拼燃炸感或故事感,即使不炫技也有出彩的可能。
所以這種時候掌握大局的人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即便最後輸了,但是高博團隊依舊表現出了超出人意料的效果。
如果說這種分舞種齊舞battle的搶位站,給了解街舞的觀衆帶來的更多是神仙打架的燃炸感,那對于不了解街舞的觀衆來說,則更多了一分對街舞的體會。
首先分組比賽,已經可以把不同舞種的特點都展現得很明顯了,而且還是多人同時配合的,單個舞種下每個人的動作和實力,都可以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
比如Breaking就是炫技,海選階段導師總說Breaking才是最燃的,用來battle可以占盡優勢的那種,這種感受在第三期的搶位站裡得到了集中體現。
Breaking一上來,瞬間可以感覺到他們的“特技”功能比其他舞種多出許多,随便來一個都是别人難以模仿的高難度動作,而且好的Breaking舞者,大多都有一個獨屬于自己的特技,比如金小根的“腰”。
所以盡管Breaking是很難齊舞的舞種,但是他們的燃炸感卻不亞于别的隊伍,畢竟一個接一個地出來炫技,也真的是讓人應接不暇。
還有編舞師的兩組,齊舞battle,對于編舞師來說就是真正拿作品說話的時候,因為單純炫技已經體現編舞師的水平了,美感變成了基礎,整個舞蹈的故事線和感染力,以及爆發力,才是編舞師的能力體現。
用選手的話來說,這段齊舞battle,就是編舞師賭上榮譽的一站。
所以相比炫技或耍酷,編舞師這組會顯得更有“内涵”,他們是有自己的故事線和氛圍的,甚至有抓着你的感受漸入佳境的那種充滿耐性的編排。
風格的差異和導師的喜好問題,都會影響比賽的結果,比如在平局之後的那一場,三位導師都選了動作整齊順暢、極具沖擊力的雙号組,而吳建豪,則選了醞釀很久、情緒慢慢釋放後勁很足的單号組。
這裡實力心疼一下表演時忘記動作的餘衍林,可能是優勢局輸了之後壓力過大的問題,餘衍林在最後一場比賽中忘記動作,直接影響了整個隊伍。
而對于編舞師來說,忘記動作簡直是非常大的失誤了,看得出他的自責。
總之第三期不僅燃,而且賽制明晰,優-酷熱-播的《街舞2》的一大目标就是使街舞出圈,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
為此節目組在賽制上可謂是煞費苦心,如今看來效果極好,如果有對街舞各大舞種還沒有一個明确感覺的觀衆,第三期是一門不錯的功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