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思音說鋼琴”關注我,及時獲取鋼琴知識和音樂幹貨。
引 言:有一位獨特的音樂家,他的一生,無論是演奏還是作曲,都集中在鋼琴領域;他的大部分時光,都在法國度過,然而他卻時刻以波蘭人自居。他,就是鋼琴詩人——肖邦。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 請聯系删除
姓 名:弗雷德裡克·肖邦
籍 貫:波蘭 華沙
生猝年:1810-1849
職 業:鋼琴演奏家、鋼琴作曲家
流 派:浪漫主義
成 就:發揚傳承波蘭的民族音樂;拓展了鋼琴的表現力;發展了鋼琴演奏的技法
稱 号:鋼琴詩人
代表作:《夜曲》、《瑪祖卡舞曲》、《波蘭舞曲》等
正 文:肖邦的作品,時而明朗熱烈,時而多愁善感;既充滿着革命的反抗精神,又往往帶有對現實的無力和頹喪。對于肖邦的作品,很難用某一個、或是某一類詞來加以形容。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了肖邦作品風格的多樣和複雜呢?
肖邦的父親,是法國人;他的母親,是一位波蘭的貴族。
他的父親,曾經參加過波蘭反抗沙皇俄國的起義,失敗後以教書為生。父親這種争取民族獨立、抗争不屈的精神,從小就深深地烙在了肖邦的心中。
肖邦從小就展露出了十分過人的音樂天賦,很小就已經引起了當時波蘭音樂界的關注。
在7歲的那場演奏會上,肖邦坐在舞台的鋼琴前,下面坐滿了波蘭藝術界的大師和評論家們,以及許多挑剔的聽衆。
起初,他的演奏會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大家都認為:一個7歲的孩子,鋼琴彈得再好,也無非就是手指靈活一點罷了。
而肖邦用自己的實力向他們證明了自己在鋼琴演奏上的天賦。他用超出年齡的高超技巧和對鋼琴的熟練把握,折服了台下的人們。第二天的《華沙信使報》随即就刊登了此次演出的經過,稱肖邦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音樂天才”。
雖然肖邦在鋼琴上很有天分,然而因為他從小就體弱多病,因此,直到13歲時肖邦才進學校去讀書。
好在肖邦十分聰明,他在進入學校之前,通過自學,掌握了學校的課程,并在16歲那年考入了波蘭華沙音樂學院。
在音樂學院,肖邦得以更加系統地學習作曲和演奏,并順利地在4年後從學院畢業。
這時,波蘭的政局十分動蕩,人們都在醞釀一場革命,以期擺脫沙皇俄國對波蘭的控制。
而作為一名剛剛畢業的鋼琴演奏家而言,對這種局勢自然是無能為力的,甚至在今後可能出現的沖突中也難以自保。
最終,在家人、老師和朋友們的規勸下,肖邦離開了波蘭,到西歐各國參加巡演,一是為了打出名氣,二是為了避禍。
然而令肖邦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離開,使他終身都沒能再次回到故土。
憑借着自身出衆的才華,肖邦僅僅用了1年的時間,就赢得了歐洲第一流鋼琴家的聲譽,此時的肖邦年僅21歲。
然而,也正是在這一年,華沙起義失敗了,波蘭再次陷入了被沙皇俄國奴役的命運。
自此之後,肖邦隻得将自己的一腔熱忱,全部傾注到了音樂中去。他開始有意地去譜寫帶有波蘭民間音樂風格的樂曲,從而聊以纾解自己的思鄉之情。并用自己的音樂與沙俄侵略者做着不屈的鬥争。
27歲時,肖邦已經是享譽全歐的偉大鋼琴家了,甚至連沙皇俄國的宮廷,都主動向肖邦發出邀請,并且給予了他“俄國皇帝陛下的首席鋼琴家”這一最高榮譽。
然而肖邦卻嚴詞拒絕了,他怎麼可能接受奴役自己民族的敵人的恩賜呢?
他通過音樂抗争着,用鋼琴抒發着自己對侵略者的控訴,甚至連舒曼都評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叢中的大炮”。這種強烈的革命性在肖邦後期的作品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當然,僅憑音樂是打不倒敵人的。随着波蘭複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肖邦一次又一次陷入了悲觀和失落,他深感自己的無力和苦悶,隻得常常用音樂來撫慰自己的心靈。
肖邦的《夜曲》,就這這樣一套優美、舒緩,能夠帶給人心靈平和的曲集。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肖邦譜寫好了一首《夜曲》,他把這首曲子寄給了自己的好朋友梅亞貝爾,并請他提出改進建議。
結果,梅亞貝爾那一段正好特别忙碌,于是他随手就把收到的曲譜放在了鋼琴的一角。
一天,梅亞貝爾和妻子因為一點瑣事吵了起來,兩個人氣呼呼地誰也不肯讓步。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争吵後的梅亞貝爾坐在鋼琴前,準備彈首曲子,他随手就拿起了肖邦的那首夜曲。
剛彈了幾句,梅亞貝爾就被那優美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住了,随之時間的不斷流逝,他心中的怨氣漸漸地消散,心情也就平複了下來。
一曲彈完,梅亞貝爾發現自己的妻子,正站在自己的身後。顯然,她也被這首曲子所折服了。
兩人相視片刻後,便相擁在了一起,相互原諒了彼此。
這就是肖邦《夜曲》的魅力。
雖然他的一生,基本上所有的創作都是鋼琴作品,然而這并不妨礙肖邦成為浪漫主義時期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誠然,肖邦作為作曲家而言,顯得過于“偏科”了。然而也正因為此,他才能使鋼琴這件樂器,朝着“樂器之王”的位置更近了一步。
肖邦的鋼琴作品,往往能表現出交響樂般的豐富多樣及深刻思維,他的音樂,也正如他本人的稱号“鋼琴詩人”一般,是“帶有文學色彩的音樂,用鋼琴譜寫的詩歌”。
聲 明:本文為思音說鋼琴原創内容,已授權今日頭條、微信公衆号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台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有趣的音樂家》系列文章,僅為方便大家對音樂家的生平及作品風格做大緻了解,請勿作專業研究使用。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 或是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順便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