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
總少不了賞月、吃月餅
然而,中秋習俗可不止這些
讓我們一起看看
自古以來的中秋習俗是多麼豐富多彩
賞月,吃月餅
中秋賞月始于魏晉,盛于唐宋
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今天,很多人仍會在中秋夜擺出果品
賞月,和親友暢談
其樂融融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最初是用來供奉月神的祭品
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和吃月餅結合在一起
寓意家人團圓
猜燈謎
中秋夜
人們會在公共場所挂出很多燈籠
大家聚集在一起
猜燈謎
因為是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
因此
猜燈謎也流傳了許多愛情佳話
觀潮
在江浙一帶
中秋觀潮由來已久
錢塘觀潮最具特色
觀潮之日
遠眺錢塘江出海的喇叭口
潮汐形成洶湧的巨浪
猶如萬馬奔騰
燃燈
我國許多地區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
江南一帶制燈船
湖廣一帶用瓦片疊塔并于塔上燃燈
廣東一些地方要“豎中秋”
将燈籠高豎起來
為月圓之夜添彩
舞火龍
這是香港過中秋節的民間風俗
用稻稈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香
青壯年赤膊上陣
揮舞“火龍”穿梭在大街小巷
祈求幸福平安、風調雨順
兔兒爺
兔兒爺起源于明末,流行于北京一帶
到了清代
兔兒爺由祭月用品變成兒童玩具
兔兒爺是泥做的
兔首人身
披甲插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
豎着兩隻大耳朵,亦莊亦諧
飲桂花酒,吃桂花鴨
屈原的《九歌》中
有“援北鬥兮酌桂漿” “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
中秋之夜
邊賞桂花,邊飲桂花酒
成為許多地區的風俗
南京人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
桂花鴨于桂花飄香之時上市
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中秋佳節至
一輪皓月讓你與家鄉團聚
尋找你的家鄉,點亮中秋明月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人民網”微信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