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陽續錄二
第十篇:頓悟有風險,開竅須謹慎
字數:1000,閱讀時間:2.5分鐘
郭大椿、郭雙桂、郭三槐是同胞兄弟。
老三這人比較霸道,屢次侮辱兩位兄長,後來甚至發展到将哥哥告到縣衙的地步。
就在從縣衙回家的路上,三槐進入一座廟宇歇息,見到滿堂穿黑袍的和尚齊聲誦經。中間一位施主,身穿祭祀專用禮服,面容慘淡,宣讀禱文時還忍不住落下淚水。
三槐上前詢問緣由,僧人道:“他哥哥病危,此來祈福。”
三槐聽罷呆立了良久,忽然捶胸頓足,高呼:“人家兄弟怎麼就那麼好呢!”他一直重複着這句話,直到被人送回家中,還是不眠不休的念叨了兩三天。
大椿和雙桂住在别處,聽說了此事後都來探望,兩位哥哥握着三槐的手哭着說:“兄弟呀,你這是要幹啥?”
三槐又癡立良久,忽然一把抱住二人道:“你們倆怎麼總是如此善良呢!”随後長号數聲,用力一蹦,氣絕身亡。
所有頓悟其實都是一點一點的進步
幡然悔悟這種事隻能當作故事來聽,那想必是個極神秘的時刻,猶如電閃雷鳴擊頂,或是晨鐘暮鼓驚醒,一下子視野開闊起來,并且不可避免的要否定一部分過去。
這聽起來像是某些遊過西藏的少女的經曆,但我不敢全信。曆史上較為可信的例證比如佛祖或王陽明,他們可是在大量的理論基礎之上,嚴密的論證體系之下,長時間的思維訓練之後,才有那一霎那的升華。
如果換做缺乏常識的普通人,那麼眼見中更多的情況不是悔悟,而是不斷為自己的行為思想找到合理化的證據,建造更加牢不可破的道德高塔,然後深陷在自己的正确中無法自拔。
我始終相信,那些輕易感受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人,往往不是學到了什麼真正精妙的思想,而是因為壓根就不怎麼讀書。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