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古稱“河東”,簡稱“運”,地處山西省南部,位于黃河北岸。
原始社會時期,運城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遠古時期就孕育出燦爛的曆史文明。
原始社會時期的地圖
夏朝時期,夏啟将都城從陽翟遷到安邑,成為了當時的政治中心。
夏朝時期的地圖
商朝時期,境域内相繼有了缶、虞、宣方等地方的出現。
商朝時期的地圖
西周時期,周天子相繼分封有髳、虞、魏、荀、耿、宣方等國。
西周時期的地圖
春秋時期,屬于晉國的管轄之地,晉獻公在公元前669年,将都城設在了绛城。
春秋時期的地圖
戰國時期,三國分晉後,運城屬于魏國的勢力範圍,都城曾經設在安邑。
戰國時期的地圖1
戰國時期的地圖2
秦朝時期,秦國移師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兩級制,在此域設置河東郡,郡所設在安邑。
秦朝時期的地圖
西漢時期,設置河東郡,轄領安邑、蒲反、河北、解縣、猗氏、大陽、垣縣、濩澤、端氏、汾陰、左邑、聞喜、皮氏、長修、骐國、臨汾、绛縣、襄陵、平陽、楊縣、彘(zhi)縣、蒲子、狐讘、北屈等縣,隸屬于司隸部管轄。
西漢時期的地圖
東漢時期,仍設河東郡,郡治設在安邑,隸屬于司隸校尉部管轄。
東漢時期的地圖
三國時期,屬于曹魏屬地,境域内分别歸屬司州的河東郡、平陽郡管轄。
三國時期的地圖
南北朝,北魏時期,隸屬于司州管轄,境域内設有河北郡、河東郡、北鄉郡、高凉郡、正平郡等郡治,還設有縣治。
南北朝,北魏時的地圖
隋朝時期,運城的境域分别歸屬河東郡、绛郡兩郡所管轄。
隋朝時期的地圖
唐朝時期,将天下設為十道,境域内屬于河東道的蒲州、绛州管轄範圍,其中蒲州轄領有永樂、河東、虞鄉、解縣、安邑、猗氏、桑泉、寶鼎等縣,郡治設在河東。绛州轄領有正平、夏縣、垣縣、绛縣、曲沃、翼城、太平、聞喜、稷山、龍門、萬泉等縣,郡治設在正平。另外芮城、河北兩縣歸屬京畿道的陝州管轄。
唐朝時期的地圖
北宋時期,分别歸永興軍路的河中府、解州、陝州,以及河東路的绛州管轄。河中府轄領有河東、虞鄉、臨晉、猗氏、榮河、萬泉、龍門等縣,解州轄領解縣、安邑、聞喜3個縣,绛州轄領垣曲、绛縣、曲沃、翼城、正平、太平、稷山等縣。另外芮城、平陸、夏縣三縣歸陝州管轄。
北宋時期的地圖1
北宋時期的地圖2
南宋時期,金兵南侵,占領該地區,歸河東南路的河中府、解州、绛州分别管轄。
南宋時期的地圖
元朝時期,屬于中書省的晉甯路管轄範圍。
元朝時期的地圖
明朝時期,隸屬于山西布政使司的平陽府管轄範圍,平陽府管轄的州縣有蒲州、芮城、解州、平陸、垣曲、安邑、夏縣、臨晉、猗氏、聞喜、萬泉、榮河、绛縣、河津、稷山、绛州、曲沃、翼城、太平、鄉甯、吉州、襄陵、臨汾、浮山、嶽陽、洪洞、趙城、霍州、汾西、靈石、蒲縣、隰縣、大甯、永和、石樓等州縣。
明朝時期的地圖
清朝時期,屬于山西行省的蒲州府、解州、绛州分别管轄,其中蒲州府轄領永濟、虞鄉、猗氏、臨晉、榮河、萬泉等縣,解州轄領芮城、平陸、安邑、夏縣等縣,绛州轄領河津、稷山、聞喜、绛縣、垣曲等縣。
清朝時期的地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