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遊戲

 >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

遊戲 更新时间:2024-06-29 19:04:03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1

去年11月,換裝遊戲《閃耀暖暖》與國家京劇院進行聯動,做了一套名為“月照關山”的套裝。這是一套以《楊門女将》為主題的衣服,還原了京劇《楊門女将》裡的穆桂英戲服。由于遊戲裡的戲服十分精緻,特别是盔頭做得很考究,活動推出後,在女性玩家群中引起了不錯的反響,甚至引流了一些京劇愛好者來玩遊戲。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2

其實《閃耀暖暖》裡,古裝算是一種常見元素,京劇戲服也不是首次出場。但和京劇院正式聯動,還原著名京劇劇目裡的戲服,這是頭一遭。因為這涉及到專業人士的監修,對衣飾的材質和細節有着更多的要求。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3

此前閃暖曾推出過“辭鳳阙”戲服套裝,參考了京劇《貴妃醉酒》楊貴妃的戲服,其鳳冠印象讓人深刻,不過當時并沒有相關的聯動項目

在行話裡,京劇演出戲服叫“行頭”——屬于用來體現劇情的道具。它有完整的規格和制式,每一處細節都有存在的意義。京劇有句老話,叫“甯穿破,不穿錯”,指的是對戲服的講究。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戲服要求制式,穿戴要講規矩。

所以想在遊戲裡還原穆桂英的戲服,并不是簡單地“看起來像”,而是一項精确到針尖上的工程——在制作過程中,僅是“銀線”在遊戲中的材質效果,也經曆了先被京劇專業的老師否定,然後根據意見調整了視覺表現,方才确認下來。

近年來,和各種傳統文化聯動的遊戲屢見不鮮,合作方式琳琅滿目,但像是“換裝”和“戲服”這麼高契合度的聯動并不多。後來疊紙還專門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找了制作戲服的師傅來講解戲服知識,并在8月2日的閃暖周年慶直播活動後放了完整版。

我們也借着這個機會,和制作組聊了聊閃暖與京劇院合作背後的故事。

1

其實暖暖系列中的中國傳統元素一直不少,遊戲裡也有還原漢服傳統制式曲裾的套裝“青瓷吹雪”、參考襖裙的“鏡花水月”等等。制作含有中國元素的衣服,對閃暖來說,已是輕車熟路。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4

青瓷吹雪

但前已言之,這次的聯動和以往的古裝服飾不是一碼事,而制作組定下的主題又是難度頗大的《楊門女将》,想在遊戲裡還原,不是易事。

《楊門女将》是國家京劇院的代表作之一,戲劇張力大,藝術價值高。據說閃暖制作組裡不少人看着“穆桂英挂帥”系列電視劇長大,穆桂英早已是心中巾帼英雄的代名詞。所以關于在主題選擇這方面,甚至沒有列備用選項,就直接拍闆定了下來。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5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穆桂英與戲服的細節,制作組開始集體看京劇。

在《楊門女将》裡,穆桂英率兵猛沖敵營,殲滅西夏兵将,故事蕩氣回腸。為研究劇目,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文案除研讀劇本外,還要調查劇評;美術、建模除欣賞劇目之外,也要了解戲服的傳統工藝制作。

這些先前調查隻有一個目的:要讓這次聯動不隻是“表面還原”。在遊戲裡展現傳統藝術之美,所需工作不止仿制皮相,也要對文化抱有敬畏之心——況且這個對象是京劇。

京劇格外講究戲服與劇目的搭配規制,業内業外均是如此。京劇大師譚鑫培曾有這麼一段故事:在唱《文昭關》時,他發現腰間寶劍錯挂成腰刀——這在京劇文化裡算是個大失誤,因為唱詞和這身戲服對應。

情急之下,譚鑫培隻得把唱詞“腰中枉挂三尺劍,不能報卻父母冤”,改成了“父母冤仇不能報,腰間枉挂雁翎刀”,這才化險為夷,躲過觀衆的喝倒彩。

大師失誤亦會被“喝倒彩”。閃暖作為一款國産遊戲,同樣會有這個壓力。

2

做京劇戲服的過程,按照制作組的話說,是個“既陌生,又神聖,感覺有些壓力”的過程。

正如俗話所說,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短時間内對京劇調研,也隻是摸個皮毛,為了理解穆桂英的戲服,制作組找到了京劇專業的老師協助。

對這次手遊的聯動,老師傾囊相助,才讓制作的顧慮少了很多。京劇戲服整體設計複雜,一針一線均有含義:根據戲服圖案、顔色可辨劇中人善惡文武;從服飾繡紋樣也可區分人物。在專業老師的指點下,穆桂英的戲服才能逐步分解,把細節展現給制作人員。

這個細節指的不隻是“花紋”“裝飾”。穆桂英戲服會用銀線盤金,在做這部分的時候,就有這樣一段插曲:制作組在遊戲裡先做出了一種銀線給老師看,老師說不行,因為這個銀線的光不柔,太“賊”了。

銀線的“賊”和“柔”一度讓做銀線的工作人員摸不着頭腦。直到老師講到,《楊門女将》裡,穆桂英是趁月光探敵營的,所以穆桂英戲服盤金用的銀線,在台上照出來的光是白色的,像月光一樣。這讓制作組恍然大悟,最終分兩種線來體現這一處——寬線加強光澤,細線強

調閃爍。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6

做穆桂英戲服對細節的要求度大抵如此,這就讓繪制2D原畫成了制作裡的重頭戲。

為給建模做鋪墊,詳盡的2D原畫是登山第一步。負責原畫的工作人員,需要根據京劇院給過來的穆桂英戲服實拍圖來進行繪制,但工期較以往要長上許多。

難點之一在于刺繡。穆桂英戲服上布滿刺繡,都出自繡娘之手,每組看似一樣的刺繡圖案,其實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葉子的走勢、花朵形态的差異、勾邊粗細的變化……擺在2D原畫面前的有兩個選擇:畫幾組差異較大的刺繡複制粘貼,或是一筆一筆的還原完整形态。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7

制作組選擇了後者,成果是20組形态不同的刺繡,和雙倍的工時。現實裡的穆桂英戲服如今躍然而紙上,但卻給下一個接棒的3D建模帶來更大的壓力——京劇戲服的建模,顯然是塊硬骨頭。

3

2D是平面的基礎,3D需要将其立體地升維,在有限的空間下實現精度最大化,難度自然也随之提升。

制作組坦言,其實很難給建模部分的難易程度做一個排序,哪個最難,哪個其次,每個部分單拎出來都各有講究,最考驗的還是“磨”的功夫。

刺繡是最需要“磨”的部分之一。在建模中,刺繡需要有很豐富的層次,要有一層一層的層次關系與疏密關系,以及不同的走向。所以不僅需要用軟件生成一種基礎的走向,去呈現刺繡的樣貌,還要加以手工調整,才能呈現出一個自然的刺繡形态——像真的刺在戲服上,而不是單純的花紋,要凹凸有緻,立體呈現。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8

但京劇戲服的立體程度,也不隻體現在“刺繡”上。

在京劇文化裡,演員穿衣化妝的過程叫做“扮戲”。扮戲的過程十分複雜,光是頭上就有十幾道工序,最終一套換下來,動辄要一兩個小時。

所以要在遊戲裡給暖暖“扮戲”,也面臨着同樣的麻煩——衣服是立體的,光制作出來不行,最終要穿在角色身上。

于是在最開始,光是穆桂英背後的那四把“靠旗”這一部分就難倒了衆人:靠旗能做出來,但怎樣讓暖暖“穿戴”上?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9

穆桂英身後的“靠旗”

京劇裡靠旗時常出現,但相關資料不多。在詢問老師及深入調查後,制作組這才發現,穿靠旗其實大有講究——它不是直接固定在人的身上,而是是插在皮質的底座中,需要用繩子把這個底座固定好。

在實際做靠旗的時候,負責建模的工作人員根據現實情況,在避免穿模的前提下,再結合遊戲中的顯示效果來調整,比如紮緊時的形态,和人物的距離關系,以及動态如何呈現……在多次調整和返修後,靠旗——部件中的一個,才算完工。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10

類似的細節仍有很多。在實際的京劇裡,戲服是有質感的,且在演員動作下不斷變化,以體現出氣勢和動感。所以在建模時,也要考量大量材質的表現效果,例如頭冠上面毛球的絨質感,身上流蘇、雉翎在動态下的變化。

所以最終穆桂英戲服建模完成時,成品是一套十分複雜,處處是細節,有些略顯“龐大”的戲服。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11

閃暖裡的暖暖體型嬌小纖細,最終穿戴這套戲服時難免顯得有些與以往不同的“壯實”,但這就是京劇中最真實的模樣。

4

穆桂英的戲服最終上線時,取的名字叫“月照關山”。這是出自《橫吹曲辭·關山月二首》中的一句“月出照關山,秋風人未還”。

而遊戲中,這套戲服的各個部位也均采用了《楊門女将》中的唱詞——背飾叫“冷夜西風”,頭發叫“朔雲寒鴉”,搭配動作是“氣壯山河”。穆桂英之氣概,内外均有。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12

于是當以往的“軟妹”暖暖換上這一套穆桂英戲服,倒也沒有違和感,原因出自一個小的遊戲設定:無論玩家搭配什麼樣的妝容,隻要換上穆桂英戲服,眼角會立馬上吊,眼神也會不一樣,會變得英氣。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13

所以當“月照關山”終于公布時,反響是一片好評。

遊戲中京劇角色有哪些(如何在遊戲裡還原上千個細節的京劇戲服)14

這同時也說明了,傳統文化之美與玩家們所追求的美并不沖突,正如制作組所說:“我們盡力去還原這種戲服之美,就是在滿足玩家對美的追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遊戲资讯推荐

热门遊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