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史籍,或是以年月為綱編寫史事的編年體史書, 如《春秋》、《左傳》等,後來,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創立了紀傳體新體栽,寫出了《史記》這部規模宏大的紀傳體通史。又過了100多年,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一《漢書》問世了。
《漢書》的作者是東漢的大史學家班固。
班固,字孟堅,生于公元32年,他出身于官僚世家,父親班彪也是有名的史學家,曾編撰過《史記後傳》,他對班固的成長影響很大。班固自幼聰明好學,9歲時能背許多詩試,16歲到洛陽太學讀書,23歲時,因父親班彪去世,回到故鄉扶風安陵〈今陝西成陽),整理父親遺著,并于公元58年開始寫《漢書》,後任蘭合令史。漢明帝于公元64年命他繼續完成《漢書》,到公元82 年,《漢書》大部分完成了。公元92年,班固因窦憲案株連入獄,并死于獄中,時年61歲。
後由班固的妹妹班昭續寫《漢書》中的“八表”和“天文志”。
班昭是我國古代第一個女曆史學家。班昭(約49-120)又名姬,字惠班。漢和帝時,班昭還是皇後和嫔妃們的官廷教師,她向她們講習儒家經典、天文和算術,經常出入官廷。每次朝廷接'受貢物,總要讓她作篇文章記錄下來。班昭寫過不少辭藏文章,但流傳下來的不多,隻有《女誡》七篇和《東征賦》等。
班昭從小受家庭的熏陶,聰明博學,才華出衆,史學文學的功底都很好,特别精通史學。漢和帝知道她博學多才,就命令她到皇家圖書館繼續完成《漢書》的編寫工作。班昭在那裡整理校對父兄的文稿,并開始了“八表”和“天文志”的寫作,後來朝廷又讓馬續協助班昭撰寫"天文志",《漢書》 終于最後完成。
《漢書》剛問世時,一般人不易讀懂
朝廷選拔了10名高材生,向班昭學習誦讀《漢書》,這樣便使《漢書》得到流傳, 并受到學術界的重視。《漢書》文筆流暢,嚴整詳明,首尾一緻,好像是一個人的手筆,可見班昭最後整理定稿的工作多麼出色,這也說明她的才華并不遜色于班固。她是"二十四 史”中唯一的女作家,不愧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優秀的女曆史學家。
《漢書》專寫西漢一朝之事,上自漢高祖元年(前206年), 下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曆史。《漢書》原為100卷,後世又分出子目,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120卷,共80多萬字。
《漢書》的内容非常豐富,共分四大類:一是“帝紀",寫曆代帝王,
二是“表”,寫各諸侯王及百官公卿,
三是“志”,記社會經濟、水利、文化、禮樂、刑法及天文地理,
四是人物傳記,寫西漢各種代表人物。
《漢書》是我國史學史上繼《史記》之後出現的又一部光輝巨著。我國史籍中著名的“二十四史”,從《史記》、《漢書》 到《明史》共有3000多卷,4000萬字,其中除《史記》是通史, 《南史》和《北史》有通史性質外,其餘的都是紀傳體的斷代史,從而在我國古代史學界形成了以《漢書》為代表的、以紀傳體斷代史為“正史”的風尚。
從唐代起,每朝都設史局修書,為前代追寫“正史”,及時地整理和保存了許多珍貴史料。而這些正史大多都沿襲了班固《漢書》的體例。可見 《漢書》在“二十四史”中确有創始之功。
總結:《漢書》不僅汲取了《史記》紀傳體的成果,使其更完善, 真嚴整有序,而且他獨創了斷代為書的新體裁,從而發展了紀傳體,使史事相對集中,而且後世人寫前朝事,便于著述, 因而深為後世史學家所推崇,《漢書》也就成為後人編寫史書的楷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