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原料的品質直接關系到陶瓷制品的性能,因此供應陶瓷原料的瓷土礦必須優質且穩定性好。
什麼是礦?礦是指可從具有一定的組分且其本身具有某種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礦物集合體。
要點:
1. 天然;
2. 有價值;
3. 集合體。
必須的是相對穩定的礦物富集在一起,并且有一定規模,才構成真正意義的礦。
岩石分類:礦物按一定的結構集合而成的地質體成為岩石,依據其成因可分成岩漿岩(火成岩)、沉積岩(水成岩)和變質岩三大類。
三種岩石在陶瓷制作中都有用到,化學組成與工藝性能互補,共同構成陶瓷配方組分。
不單是陶瓷行業,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各種化驗、檢測報告下面都會有責任範圍提示:檢測結果僅對來樣負責。
這并不是推卸責任,再精密的檢測手段也不可能對沒有見到的東西進行檢測并對其負責。所以,在收到供應商的樣品時,如果化學成分分析符合要求,工藝性能及燒成性能優異,也隻能代表樣品的狀态。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引進新原料的需求,且性價比可接受,就有必要對原料礦場進行實際考察。
礦場規模現代陶瓷企業都是連續化、規模化生産,因此要保持原料供應的穩定性,作為主要原料的瓷土礦必須有一定規模。如果量太小,再優質的原材料也沒有利用價值。
礦場規模并不是看整座山有多大,或者說供應商的公司規模有多大,要緊盯目标,看所需要的物料究竟有多少。如果是已經大規模開采,可以咨詢每天的開采量,并查看現場已采出的存儲量有多少。最好是存儲量本身就足以供應一定時期,保證周轉安全。
對于原礦,重點看采掘斷面厚度,如果是分好幾層的,要看自己需要的礦層有多厚。如果本身采掘斷面很長,則可以直觀看到儲量,如果還沒有大面積打開,則要查看探礦孔的距離。
這裡所說的礦物品質是針對瓷土礦整體而言。
原礦斷面,分層數越少越好,層與層之間的界線越清晰越好。
堆放存儲的料堆可以直觀的看出礦物的純度以及供應商的開采水平。
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現場觀察開采及裝車過程,看土皮是否剝得幹淨,是否分層分類。
堆放的存儲料要取綜合樣。
1. 多點取樣。多點并單是指多取幾個位置,而是要多取幾個有代表性的位置,如頂部、中部、底部、表面、斷面等。
2. 按比例取樣。天然瓷土礦不可能完全均一,取樣要不同顔色按比例搭配取樣,塊狀與粉末狀按比例搭配取樣。
1. 要遠離高壓線、光纜、鐵路等,否則供應商的開采手續很難審批。
2. 路況不能太差,否則一旦遇惡劣天氣,很可能短時間難以恢複。
3. 開采難度不能太大。有些礦的品質不錯,但地形過于複雜,可能後期供應困難,或者品質不穩定。
如果礦場取樣的化驗結果與小樣基本一緻,能滿足生産要求,則需要送料進行中試。初次中試送料且不可太多:一是試驗新物料在大生産中的性能是否符合預期;二來也是對供應商的考驗期,看送來的貨是否與在礦山看到的一緻。
如果原料使用性能沒有問題,而供應商的誠信度尚可,則可以大規模進貨。但新料引進初期要比平常增加抽樣檢測頻率,務必謹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