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産大會上,随着大會主席的落錘,中國提交的“良渚古城遺址”項目經世界遺産委員會審議獲準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産總數增至55處,位居世界第一。
“國際學術界曾長期認為中華文明隻始于距今3500年前後的殷商時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産,這意味着中國文明起源和國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終于得到了國際承認。”複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曾兩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當事人高蒙河這樣強調良渚古城申遺成功的重大意義。
良渚古城遺址(公元前3300-2300)是中國長江下遊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規模宏大的古城、功能複雜的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等一系列相關遺址,以及具有信仰與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在長江下遊環太湖地區曾經存在過一個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的、出現明顯社會分化和具有統一信仰的區域性國家。世界文化遺産究竟指什麼?你了解嗎?世界文化遺産是由聯合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中國在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公約》締約國行列,至今已有55項中國世界遺産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而其中世界文化遺産有32項,其中北京有7項。這七個地方你都去過嗎?
世界文化遺産在北京01 故宮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北京故宮是我國明清時代的皇家宮殿,俗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我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所在。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被稱為世界五大宮,其中北京故宮被譽為五大宮之首,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02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圖片來源: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官網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1927年開始發掘,洞内曾發現3個完整的頭蓋骨和一些殘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山頂洞人代表一萬多年前新人的類型,是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建國以來,又陸續發現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遺迹等新材料,是研究人類發展史和中國原始社會史極其珍貴的資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03 長城
司馬台長城(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結合的防禦體系。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内蒙古、黑龍江、吉林、遼甯、山東、河南、青海、甯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在北京的長城有八達嶺長城、居庸關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等。1987年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04 天壇
圖片來源:天壇公園官網
天壇公園位于東城區永定門内大街東側,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場所。天壇分為内、外兩壇,内壇由圜丘、祈谷壇兩部分組成,内壇北部是祈谷壇,内壇南部是圜丘壇。外壇為林區,廣植樹木,外壇的西南部有神樂署,是明清時期演習祭祀禮樂及培訓祭祀樂舞生的場所。天壇公園現有面積為201公頃,保存有祈谷壇、圜丘壇、齋宮、神樂署四組古建築群,有古建築92座600餘間,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天建築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05 頤和園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頤和園是中國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裡,與圓明園毗鄰。鹹豐年間,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直至光緒14年才得以重建,并改名為頤和園,而後頤和園又曾先後兩次遭到破壞,與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禦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06 明清皇家陵寝
明十三陵(圖片來源:明十三陵官網)
明清皇家陵寝指建于明清時期的皇家陵寝建築群。2000年-2004年,清西陵、明顯陵、清東陵、明孝陵、明十三陵、盛京三陵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現在的明清皇家陵寝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江蘇省、安徽省、遼甯省。位于北京的明清皇家陵寝中最著名的便是明十三陵了,它是明朝遷都北京後十三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總成,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寝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
07 大運河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網
大運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大運河一共分為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個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至今已有2500餘年,2014年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京杭大運河從北京起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至浙江杭州。全長1794公裡,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有很高的航運、灌溉、排澇價值,為曆代糟運要道,對我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
中國世界遺産名單7月5日與7月6日,天黃(渤)海候鳥栖息地與“良渚古城遺址”接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産總數增至55處,位居世界第一。
在55處世界遺産中,世界文化遺産占3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占4項、世界自然遺産14項。以下是這三個類别的中國世界遺産名單:
文化遺産(37項)- 長城 (1987.12)- 莫高窟 (甘肅,1987.12)- 明清故宮 (北京故宮,北京,1987.12;沈陽故宮,遼甯,2004.7.1)-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陝西,1987.12)-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北京,1987.12)- 拉薩布達拉宮曆史建築群 (西藏,1994.12)-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河北,1994.12)- 曲阜孔廟、孔林和孔府 (山東,1994.12)- 武當山古建築群 (湖北,1994.12)- 廬山風景名勝區 (江西,1996.12.6)- 麗江古城 (雲南,1997.12)- 平遙古城 (山西,1997.12 )- 蘇州古典園林 (江蘇,1997.12)- 北京皇家祭壇-天壇 (北京,1998.11)- 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 (北京,1998.11)- 大足石刻 (重慶,1999.12)- 龍門石窟 (河南,2000.11)- 明清皇家陵寝 (明顯陵(湖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蘇)、明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遼甯),2004.7)- 青城山-都江堰 (四川,2000.11)-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安徽,2000.11)- 雲岡石窟 (山西,2001.12)-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吉林、遼甯,2004.7.1)- 澳門曆史城區 (澳門,2005.7.15)- 安陽殷墟 (河南,2006.7.13)- 開平碉樓與村落 (廣東,2007.6.28)- 福建土樓 (福建,2008.7.7)- 五台山 (山西,2009.6.26)- 登封“天地之中”曆史古迹 (河南,2010.8.1)-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浙江,2011.6.24)- 元上都遺址 (内蒙古,2012.6.29)-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雲南,2013.6.22)- 大運河 (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2014.6.22)-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河南、陝西、甘肅、新疆,2014.6.22)- 土司遺址 (湖南、湖北、貴州,2015.7.4)-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 (廣西,2016.7.15)- 鼓浪嶼:曆史國際社區 (福建,2017.7.8)- 良渚古城遺址 (浙江,2019.7.6)雙重遺産(4項)- 泰山 (山東,1987.12)- 黃山 (安徽,1990.12)- 峨眉山-樂山大佛 (四川,1996.12)- 武夷山 (福建,1999.12 江西, 2017.7)自然遺産(14項)- 黃龍風景名勝區 (四川,1992.12.7)-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四川,1992.12.7)-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湖南,1992.12.7)- 雲南三江并流保護區 (雲南,2003.7.2)- 四川大熊貓栖息地 (四川,2006.7.12)- 中國南方喀斯特 (雲南、貴州、重慶、廣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江西,2008.7.8)- 中國丹霞 (貴州、福建、湖南、廣東、江西、浙江,2010.8.1)- 澄江化石遺址 (雲南,2012.7.1)- 新疆天山 (新疆,2013.6.21)- 湖北神農架 (湖北,2016.7.17)- 青海可可西裡 (青海,2017.7.7)- 梵淨山 (貴州,2018.7.2)- 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 (江蘇,2019.7.5)内容由世界遺産中心官網、千龍網、文博圈綜合整理,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