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影視人才回流

影視人才回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8 23:59:29

【導語】

中國電影市場高速成長和空前繁榮的同時,對影視人才的需求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影視人才回流(獨家影視人才缺口凸顯)1

電影《我是路人甲》片段,該片講述了橫店影視臨時工的喜怒哀樂。

2015年中國共創作生産700多部電影和1.5萬集電視劇,全年電影票房達到440億元,同比增長49%。曾有數據稱,2015年中國影視人才存在至少20萬人的缺口,而近幾年中國電影的爆發式增長,讓人才缺口更加凸顯。在近日舉行的全國首屆影視文創類專業産教融合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影家學會書記許柏林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才匮乏正成為制約我國影視行業發展的瓶頸,是中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轉變過程中的一個嚴重問題。

更令業界擔憂的是,相對于電影市場的高速增長,我國影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嚴重滞後,人才數量和質量都存在嚴重不足,不僅高端人才短缺,基礎工種從業人員素質同樣堪憂。正因如此,馮小剛導演倡議建立影視人才的“藍翔技校”,才會引起廣泛熱議和共鳴。

高校亟須“産教結合”

影視院校是影視人才培養的主力,以北影、上戲、中傳等為代表的專業院校以及其他院校中開設的影視專業,為電影行業輸送了大批人才。不過,這些高等院校輸出的人才遠遠跟不上市場的急速擴容,同時很大一部分初出茅廬的高校畢業生與影視公司的期望值之間仍存在着明顯差距。

影視工業網拍片學院運營總監陳了了調研發現,影視制作公司反映最多的就是,包括幾大知名院校在内的影視院校畢業生都難以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這反映了院校教育與行業實際需求之間的巨大落差。

她的這一說法,也得到了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副教授、實踐教學中心主任秦喻明的認同。他認為,在這樣一個媒介劇變時期,影視人才的培養在某種程度上是有所欠缺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媒介環境的快速變化需要教給學生更多内容;另一方面,學生的注意力一旦多樣化,又會導緻專業教育的深度不夠。

在容藝教育創始人CEO李霞調研的98家影視企業當中,有17家表示根本不考慮應屆畢業生。一邊是影視行業優質人才嚴重缺乏,另一邊則是在讀學生對市場需求并不了解。

近年來,在影視行業旺盛的人才需求帶動下,很多二級三級以下的院校紛紛開設影視相關專業,哪個專業好招生就一窩蜂開設哪個專業。“很多院校是盲目上馬的,硬件都還好說,可以花錢買,但師資力量和教學積累完全沒有。”陳了了表示,大部分學校沒有相應的業界師資,課程基本上是東扒西扒地抄一套,教師完全沒有任何的電影公司或者後期制作公司的實際從業經驗,注定隻能照本宣科地教理論上的東西。

今天的影視行業日新月異,技術、制作手法、流程模式等更新非常快。傳統院校,特别是二本三本的職高、高職學校,教學内容和水平顯然難以适應快速變化的形勢。北京中影華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亞倫表示,很多院校老師的知識結構基本停留在書本理論上,教學内容的新鮮度和前沿性距離上崗實操還差得很遠。

正因如此,加強産教結合已經成為影視教育界與産業界的共同呼聲。希畢迪教育總經理周海濤認為,“教育與市場迄今為止還是兩張皮。教育機構應當務實地引進行業專業人才,讓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人才與教育系統對接。”

2015年底,浙江傳媒學院與華策影視在浙江桐廬合作成立了華策電影學院。作為浙江傳媒學院的二級學院,華策電影學院試圖探索“政産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校生前兩年主要完成公共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及專業訓練課程,後兩年則直接進入華策影視的創作項目頂崗實習。

這種模式對于電影學院的學生來說,意味着有了一條“綠色通道”,讓他們可以直接進入華策影視的各大劇組實習、實踐乃至就業。

“影視公司與高校間的合作,不僅讓院校教育獲得足量的項目資源和實踐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持,而且讓影視公司提前鎖定了優質人才資源,達到雙赢的目的。”華策影視集團總經理趙依芳如此表示。

據華策方面透露,華策近期還将成立培養影視人才的培訓公司。

基礎工種教育空白

電影不是“一個人的藝術”,需要各種資源、各個崗位的配合。然而中國電影的很多基礎工種,比如化妝、服裝、道具、燈光等工作人員的從業素質長期以來飽受诟病,卻一直沒有得到改善。

《綜藝報》記者采訪中,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表示,中國電影基礎工種的從業人員素質較低是不争的事實。這些人是影視行業的藍領階層,不需要、也沒有太高的學曆,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甚至“很多基礎崗位可以說就是農民工”。

導演高群書告訴記者,如今針對基礎工種的教育是完全空白。“計劃經濟時代,各個電影廠下面有化妝車間、道具車間、燈光車間、攝影車間,自己進行培訓。自從這些國營電影廠沒有了,基礎工種的培訓也就斷層了。如今影視行業興起,就演變成師傅在片場帶徒弟,不管懂不懂,先幹活兒。雖然也有走這個路子,從底層幹到部門長的,比如我們合作過的燈光師王春枝,但是這樣的人畢竟鳳毛麟角。”

在市場經濟下的今天,影視院校不會培養這類技工人才。雖然北影、中戲等院校也會開設攝影、調色等課程,但不過是學生的選修課程,而非一個專業。學生畢業了,也不可能從事這類看起來比較低端的職業。

制片人韓小淩表示,美術、燈光等工種不需要那麼多本科教育,“本科教育門檻高,前兩年時間大多用在理論學習上了,真正實踐專業技術可能不到兩年。燈光師、錄音助理這些崗位跟國家規定的教育體系的必修課沒有太多關聯,不需要很多系統知識,隻需把專業範疇内的東西弄明白了就可以上崗,培訓周期可以短很多,也不必以拿到一張學士學位證書為準。”

高校不培養基礎工種從業人員不足為怪,但令人意外的是,培訓機構同樣沒有針對基礎工種的培訓項目。中影培訓曾經開設過此類培訓班,現在也已經撤銷了。王亞倫表示,問題在于基礎工種的生源不足以支撐開一個班,“或許馮小剛有足夠的号召力辦起這種培訓學校,但是我們不行。”

在王亞倫看來,大多數基礎工種的從業人員并沒有學習的心态,有的可能滿足于現狀,有的可能隻是把現在的工作當作跳闆,有的則認為最好的學習就是在劇組裡面混,混臉熟、混人緣、混人脈,很少有人想要去培訓機構學習的。

事實上,基礎工種人才短缺并不能簡單歸咎于從業人員的不思進取。 “他們掙的是農民工的錢,你還能用好萊塢的水平要求他們嗎?”有業内人士表示。

影視公司對基礎工種的忽視,背後映射的是中國電影圈的浮躁心态。當很容易就能拿到高票房的時候,所有人都希望快點出活,很少有人在意基礎工作,這導緻中國電影的細節經不起推敲,觀衆吐槽也就在所難免。

韓小淩表示,馮小剛的“藍翔技校”計劃想要實施,首先要考慮兩個難點:第一,必須找到業内有本領的老師。“中國影視院校的老師在一線拍戲的微乎其微,老師從事的是理論研究,解決不了技術問題。更何況以中國電影電視劇的産量,有作品的人檔期都排到三年以後了,沒人想去教書。”第二,必須完善教學管理。“目前影視行業太缺少基礎工作人員了,可能學生從‘藍翔’畢業之前,就已經有人找他去拍戲了,以緻最後這個學生都畢不了業,這就是國内的現狀。”

工業化征程

多位業内人士指出,中國電影基礎工種技術工人的缺失,反映的是中國電影工業化還很不成熟。

“美國電影行業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工業流程和商業操作模式,電影工業從業人員的專業性和職業性非常高。”王亞倫表示,電影行業講求團隊協作,同時也強調人的審美以及天性的解放,國内業界在各個方面與西方差距非常大。

美國電影工業的從業人員具有很高的素質和職業性,與其發達的職業教育體系密不可分。美國的私立職業教育非常發達,技術工人也很受人尊敬。韓小淩表示,“技能培訓在國外很普遍,技能教育的結果是批量産出人才,而不拘泥于學曆。”

與之相反,“中國教育孩子一定要上名校,最次也要上個三本,實在沒轍了才上職高、技校。不能所有的燈光師和場記都靠電影學院培養。就像中國足球隊,沒有多層次的人才梯隊,整個人才輸送是不健全的。”王亞倫說。

多位業界專家也指出,中國電影工業化和人才培養面臨的困難,與中國電影的發展階段有關,不可能一蹴即就。電影行業在中國的興起時間比較短,還沒有形成像好萊塢那樣的良好的生态環境,一些投機和浮躁的做法也就難以避免。電影人才培養,必須着眼于打通整個工業化流程,哪一個工種都不可偏廢。

“中國跟國外影視教育有個顯著差異就是,我們分專業,國外不分專業。比如說紐約電影學校就是學電影;而我們北京電影學院則分為攝影系、導演系等等。”陳了了表示,國外已經把電影看成一個工業流程融合的整體,各個工種之間是密切配合的,比如錄音師必須要懂攝影,否則無法跟别人很好地合作,而我們行業則認為錄音師不需要懂攝影。

影視人才回流(獨家影視人才缺口凸顯)2

培訓機構“存在即合理”

除了影視院校之外,社會上的專業培訓機構也是影視人才的重要來源。培訓機構具有更貼近實操的針對性,可以較好地彌補院校教育的不足。用王亞倫的話說,培訓機構就是“從學校大門通向企業大門的一座橋梁”。

但此類培訓機構主要針對的是已經進入影視行業的從業人員,通過3個月、半年、或不超過一年的培訓,“快速提高成為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實戰型人才。”

成立于2006年的中影培訓基地(北京中影華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較早從事影視人才培訓的專業機構之一。王亞倫介紹,其學員主要包括三類人群:一類是大學生或即将大學畢業的準畢業生;第二類是想要提高或進修的影視行業的從業人員,此類學員所占比例最大,約為60%-70%;第三類是其他行業想改行做影視的,比如從事環藝、平面設計的。

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也有幾種不同來源:一類是北影、中傳等高校的已經退休或仍在職的資深教授,主要負責講授理論課或軟件課;第二類是一些業界的從業人員兼職授課,也有兼職一段時間後轉作全職的;除此之外,針對一些重複性比較高的基礎課程,培訓機構也會招聘一些老師。

相對于傳統的院校教育,大量培訓機構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現實需求。一是培訓機構直接由業界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人員授課,能夠保證教學内容的新鮮度和更新速度,盡可能貼近實際需求,保持前瞻性和專業性。二是培訓機構在教學過程中有大量的實際案例的講解,“講一萬遍理論不如講一次實際操作”,對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有很大幫助。三是培訓機構往往在影視圈有多年積累,掌握影視公司的用人需求,能夠幫助學員就業。 “如果沒有培訓機構提供的路徑,很多未入行的年輕人是很難進入影視圈的,因為在娛樂圈,人脈等因素非常重要。”李霞表示。

近年來,社會上各類影視專業技術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包括影視後期、新媒體包裝、影視剪輯等,也出現了完美動力、火星時代等一批知名培訓機構。

不過參加這類線下培訓機構的學費不菲,于是一些線上培訓機構應運而生。影視工業網在其影視公開課的基礎上,于2015年初創辦了線上教育品牌——拍片學院。該學院運營總監陳了了表示,對于身處影視業金字塔底端的大多數普通從業者來說,他們希望可以借助互聯網,異地、随時、不用脫産地去培訓。這種學習方式更加靈活自主,而且相比線下培訓來說花費要低得多。

針對一線從業人員會做但不一定會講的問題,拍片學院提出了基于互聯網的“學習社群”的教學理念。“我們把老師的教學光環給去掉了。一線從業者每天都很忙,沒有辦法設計出一個系統的教程,正襟危坐地給學員上課。所以我們定義這種導師叫‘教練’,教練有豐富的經驗,他不一定會比學員厲害,但是可以輔導學員、糾正學員。”陳了了說。

目前為止影視工業網拍片學院上線不到五個月時間,一共招來887個學生,其中調色最多,有396個學生。接下來,影視工業網拍片學院還準備發展線下課程,包括特效化妝、剪輯、電影後期的全流程、AI、配音、電影短片課等。

【預告】

明日綜藝(zongyiweekly)公衆号将繼續連載《影視業“藍翔技校”來了》系列文章,敬請期待。

影視人才回流(獨家影視人才缺口凸顯)3

長按二維碼可直接訂閱本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